98年KUOTA KREDO比賽環花東自行車賽,兩天都完賽------------>這部車七萬元左右
完賽的時間可能因天候因素及車友素質影響,比下來的成績及排名竟都差不多耶!
唯一的差別在抵終點時,腳酸的差異性。
故開板的論點,對講究CP值的車友而言,可以用體力來彌補金錢上的落差。
and 叫人閉嘴是很不禮貌的,尤其要小心網路世界,你永遠不知道螢幕另一端坐著的是何種角色,山水有相逢,小弟十幾歲時就很白目的在網路上跟人對罵,後來才知對方是黑道,還好在車聚前我就已經跟對方和好,不然.....
還得意洋洋的讓別人在前面破風, 你行的話你超過他幫他破風啊,
回頭還可以寫個"十幾萬的車還要我幫他破風"
標準的得了便宜還賣乖.....

每個人騎車的目的不同, 我就是專門用公路車來爬山的.
愛爬山的車友都知道, 不論是車重, 體重都會有影響.
小弟的輪組有 2 個,一個是美國鷹 420,一個是跑零.
2 者重量差不多都是 1500 g, 照樓主的理論, 美國鷹 CP 值大勝.
但實際爬坡騎起來, 跑零慣性就是比較好, 踩起來就是比較輕快.
這可不是心裡作用, 實測上就是爬得比較快, 爬風櫃嘴快了 2 分鐘.
對, 我不比賽, 但我也想要享受登頂的樂趣.
2 萬的價差, 可以幫我輕鬆登頂, 我認為很值得.
它會讓我想再去挑戰下個坡, 也讓我維持騎車健身的樂趣.
更何況很多人買車, 塗裝是個重點.
好一點的塗裝, 美一點的設計, 它就是比較貴.
這和速度無關, 但和心裡有關.
我在山頂上累得和狗一樣的時候, 看到美美的車, 心情會更好.
對了, 路上碰到我要超車請便, 你愛 po 文說 10 萬的車不怎樣也請便.
我不和人比, 我只騎自己身體健康, 我只騎自己心情快樂.
auoleader wrote:
再加一個條件...就...(恕刪)
這個議題蠻有趣的

在單車還是稱 "孔明車" 或 "武車" 的年代,也是以重量來衡量車子的價格
只是那時是越重的車子越值錢,車子太輕可是會被懷疑偷工減料的

但現今則是車子越輕越值錢,變化之大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 C/P 值除了考量 "價格", "重量" 外, 還要考量 "使用年限", "殘存價值"
一部 10萬的車若可以使用 10年, 平均每一年 1萬
一部 3萬的車若也可以使用 10年, 平均每一年 3千
結果當然是第二部車 C/P 值高
不過通常在相同的強度下,高價車的使用年限會比低價車長,當然這也有例外就是

不過以上並沒有考慮殘存的價值
假設一台 Colnago 10萬 10年後, 殘存價值約 6-7萬(若有收藏價值則更高)
另一部 GIANT 3萬(這只是舉例沒有對該本牌不敬之意) 3萬 10年後, 殘存價值約1萬或更低
這樣算起來 Colnago 殘存價值 60-70%
但另一部車殘存價值只剩 30%而已
總之,不論車子多貴多便宜,不將它騎出來永遠得不到應有的效益,它就只是一部車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