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BH簽到處含技術交流區]來自西班牙的極速火箭→08年BH G4環法戰駒

麻煩01 wrote:



既然 您使用沒...

另,針對立管的高度來選車架,那應該是以前傳統水平車架的時代,那是對外國人的尺寸比例,

並且,同樣立管長度及角度的車架,萬一水平上管差個一兩公分,您覺得會差不多嗎?


,而您應該亞洲人吧,更要對上管的長度要特別注意吧。?
(恕刪)


其實你說的我也都同意,

上管的長度或立管的長度 與 龍頭的適當長度,其實有一定範圍~(我是看日本雜誌所做的歸納)

差一兩公分差很多→ 一定的車架所對應的 龍頭長度 ,適合的範圍其實也都在兩公分左右

EX: 上管520mm 配9~11 公分的龍頭,應該沒有人會說太過或不及吧?!

以我而言 545 + 75 和 520+100 我沒辦法想像用前者的模樣

附帶~ BH SIZE:55 的車架 水平上管520mm, 對我而言是很合適低~


maumi65 wrote:
哈哈,看到這段終於能...(恕刪)



那說穿了 bh此型的大size車架 那是將整體~座艙~在盡可能不動到人體幾何的情況下整體往後移
但相對的五通之bb位置沒有改變
所以大腿後方的肌群利用較多些

但我想要說的是
1 以一個健全發展的肌群來說 大腿前方的肌群最大力量會比後面大些 也就是所謂的最大肌力
(不信嗎? 那請去健身房試)
2 以耐力來說 或許是後方較能撐久了 也就是所謂的肌耐力
(但重點還是在於訓練 為啥我在第一點會說以一個~健全~發展下的肌群
就是因為後方的鍛練往往較困難 相較於大腿前方 也較難在生活中有所運用)

這點還請大家要注意 不是說什麼往後移一點 利用後方肌群就會比較好爬山
耐力或許是有 但速度不見得較快 每個人天生肌群發達部份不太一樣 後天緞練的肌群也不見得相同
如果後移真的這麼有利於爬山 那我想選手們大家一遇到山路賽就會換車架了(較燒錢的方法......)
或是將坐椅後移+伸出量少的彎把+較短些的龍頭(窮困的車隊選手......)
但選手們真的都有這麼做嗎?

照這麼說

說穿個72度就一定要搭配伸出量極少的彎把 甚至是較短的龍頭
(人不是只有握上把和下把 還有橫把也要充份利用 如果在不影響正常伸出量的情況下 那麼龍頭也要短些)

說穿了 不是72度的問題

而是 坐椅後移的問題
相對的條件就是較小伸出量的彎把及龍頭
當然 如果手長或上半身長些的人或許就比較沒這困擾

那72度真的還有用嗎?

多謝樓上的大師開示 這終於讓我瞭解為什麼了

我想過一陣子或許小彎把(不是指drop 是指伸出量)會較熱賣些吧
當然 還有offset量大的坐桿應該也會賣的不錯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多預算去享受72度
那只好用較簡單的方法來解決這問題

再說 覺得不好騎的話 還可以隨時換回原來的配件
彎把一個算2000
龍頭一個算1000
大量offset坐桿 算1500好了
5000以內搞定神奇的72度 應該算是划算

不只是一般車架!!
這幾個配件就連台灣BH代理商一開始不知為何只有過大的SIZE硬是說可以給170以下的人騎
後來才趕製的小車架 74度立管 也適用!

這樣也就沒有此型BH小車架立管沒有72度的問題了
真是皆大歡喜 好結局

只是苦了一開始就買了BH車架的人

你們 辛苦了!
hcr2 wrote:

其實你說的我也都同意,

上管的長度或立管的長度 與 龍頭的適當長度,其實有一定範圍~(我是看日本雜誌所做的歸納)

差一兩公分差很多→ 一定的車架所對應的 龍頭長度 ,適合的範圍其實也都在兩公分左右

EX: 上管520mm 配9~11 公分的龍頭,應該沒有人會說太過或不及吧?!

以我而言 545 + 75 和 520+100 我沒辦法想像用前者的模樣

附帶~ BH SIZE:55 的車架 水平上管520mm, 對我而言是很合適低~


您確定嗎???????


這是台灣bh網站的尺寸規格

由此圖可看出

沒錯他的上管是52 但是 你仔細看看 水平上管是多長................

====================新增

這個表格代表的是08年的車款.......很明顯的,並沒有水平上管52
hcr2 wrote:
我是參考這一份htt...(恕刪)


那既然有新09年式的水平上管52的車架,應該可以算是XS的車架吧,那之前"將就"買到08年式水平上管54的,也就是s的車架的人,會不會想說要去換更小台的呢。

另外,新的幾何,72度變成74度了...............


最後說明一下歷史.....
52水平上管的車 是09年新款的,08年並沒有這樣的車,08年水平上管最小的是54。
關於這台車的size問題,轉錄國外網站roadbikereview討論區C-40的發言:

The 72 degree STA is not much different in fit than other frames
with a STA in the 74 degree range, because they use a seatpost
with no setback, while setbacks of 20-35mm are common on most
road seatposts.

The slack STA will reduce the reach of the frame. The smallest may
be called a 54, but there are no dimensions that would correspond
to that number. The head tube length is a very short 11cm.
Compare that to the 12.5cm length on my 51cm LOOK 585.

The reach of the "54" G4 is also about 7mm shorter than a 51cm
LOOK 585, due to the slack STA.


Overall, the small G4 would be close in size to a 49 or XS size LOOK 585.

引用網址:
http://forums.roadbikereview.com/showthread.php?p=1690073
我不太瞭解為啥大家要搞的這麼復雜......
國高中時就會過的簡單幾何三角形

72度真的有效嗎?
先搞清楚72度的作用是什麼再來談吧

為什麼限定用伸出量較短的彎把?
一樣 先搞清楚72度的作用再來談吧

為什麼龍頭要配較短?
這其實是我個人見解
我說過了 橫把也是可以利用的一個好握把
如果配正常長度的龍頭加上伸出量較小的彎把
是可以縮短你握上把或下把的距離
但減少不了握橫把時的距離
因為這距離是龍頭以及頭管和龍頭角度來決定的
(換個方式想 這樣或許又可以接受伸出量較大一點點的彎把了 但車子比列或許會較怪些)

正如我之前所說 這麼做
說穿了只是為了把座艙整體往後移
但五通bb位置不變

如果在這樣的設定下

車主或使用者還用傳統的 膝蓋前端垂線通過曲柄水平時的踏板軸心
那我還真的很想問

到底買這台車做啥......


人 不要只會追隨流行 先搞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單車設定是牽一髮 動全身
代理商真的有在騎車嗎?
還是只是想要賣車所以創造出看似對又~~不完整~~的廣告訊息?

花不到5000就可以解決72度的問題 我實在不覺得72度到底有多神!
不過這車架較短的後下叉(鏈支叉)倒是較吸引我一些!
reckless wrote:
我不太瞭解為啥大家要...(恕刪)


某公路車退役選手張三:
分別騎74度和72度的公路車跑風櫃嘴,
他說差距是72度的快74度的3分鐘(還是5分鐘?忘了)。



某業餘玩家李四也說過:
..........這台車是53.5cm 的上管長度.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比較少見的72度立管(座管)角度,
可以想像當騎乘這台車爬坡時,會有較為後坐與穩定的踩踏姿勢,
對於長時間肌耐力的維持及持續高扭力輸出與踩踏動力的傳遞有一定的幫助;

較短的上管與較高的頭管設定則是在爬坡的過程中能夠維持腰背部直立的姿勢,
可有效地減低長距離山路騎乘帶給腰部的負擔.

相反地,騎這台車在坦平路段時就要特別小心,一不小心沒跟上就會被集團"輕易"的放單.
因為後傾的立管角度另一個效應是腳部的迴轉速與靈活度會降低許多,
要在平坦路段維持與集團間的高速騎行會非常辛苦~~

-------------------------------------------------------------------

小弟搜集下來的資訊,供你參考。
reckless wrote:
我不太瞭解為啥大家要...(恕刪)



因為立管角度的差異、有爭議的上管虛擬水平長度,應該要正視 reach / Saddle-Handlebar
椅子鼻端到把手之間長度的必要性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