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討論)c夾如何回歸主流

科技發展 有在走回頭路的嗎?
我也想問機車如何回歸化油器 汽車如何回歸鼓煞 無ABS
june-sue

那現在的公路車碟煞沒abs是不是在開科技倒車啊

2023-07-03 18:08
takajhong

公路車本來就沒abs 何來開倒車之說?但應該也快了 abs體積重量一直縮小五年後你再回來看看

2023-08-03 15:18
takajhong wrote:
科技發展 有在走回頭...(恕刪)

碟剎其實一點都不高科技
先不要看sram shimano精美的油壓電變
一車份zoom油壓卡鉗台幣1000有找
東南亞很受歡迎
在他們拉力路面一樣好用
而碟剎碳輪組 不需要耐熱複合工法
直接打回十幾年的碳技術
確實有爽到消費者

我很喜歡看馬來西亞 菲律賓yt
因為他們所得低
一般人買不起二三級套件
自然都會有代用品
其實碟剎可以用的很低價
性能也不錯
TONY1978 wrote:
碟剎其實一點都不高科...(恕刪)



碟煞本身出現在公路車.恰好相反.是降低科技水平

要不是碟煞出現..對岸會有哪麼多雜牌框.還變成國際等級了

原本耐熱/重量跟消耗的平衡取捨.都不用了.輪組廠直接甩鍋出去.
碳輪門檻直接拉低

你以為的科技提升 其實是把造車的門檻拉低的手段而已
BSA 都是一樣的道理
以前一級正版車架都是BB30時.盜版仿冒車架都只能搞BSA 或PF30.
一度被拿來判別正仿的根據
也因為BSA盛行車架好搞了...對岸自有品牌 或盜版也盛行了不少
論最佳力量傳遞就是BB30 .BB386..怎樣也不會輪到BSA 或PF30..
而是廠的決定反而是妥協精度要求...這算科技利上升?

你以為的公路車最新高科技其實都只是登山車用爛的技術
盤點公路車撈過來的東西
往舒適幾何靠.胎寬增加
影子後變
12速變速系統
壓縮盤/大飛輪
碟煞化
無內胎
1X變速
TONY1978
TONY1978 樓主

我還真搞不明白 公路車要2x12幹嘛

2023-06-22 18:04
eric62

因為不升級把11速跟框煞淘汰,車廠,變速器廠,輪廠,車店要怎賺錢

2023-06-22 18:22
利口貝爾 wrote:
你以為的公路車最新高科技其實都只是登山車用爛的技術


很值錢的,不然怎麼那麼貴。
騎公路車的人都很喜歡花很多錢來買這種技術,沒人在管是不適別人已經用很久的。不然去看看哪家的公路車沒有這些技術?

有可能騎公路車的人一口同聲說我們不買單?????
Dr.sam

我騎C夾的。大叔一枚,騎慢,C夾夠用了。

2023-06-22 19:19
june-sue

沒差啊,一個煞碟盤一個煞輪框而已[讚]

2023-06-22 19:46
TONY1978 wrote:
公路車要2x12幹嘛
路線越雜食,又要綿密,就會需要越多速

以下都假設搭配 50-34 齒盤

11 速 11-28 飛輪:
- 綿密 (...-21-23-25-28)
- 最小到 11T,可以讓我下坡衝衝衝
- 但最大只到 28T,不夠爬大山
所以我必須做出取捨,我選擇前兩個
(我對爬大山沒興趣所以還好)

那如果是 12 速,多一片 32T,那就三者全拿了

講是這樣講
但洗馬路的 12 速飛輪,他的齒數配置我沒一顆喜歡的

-
不過對很多人來說,不需要 11T,不需要很密
需求單純,那 11 速確實就很夠了
12-13-14-15-17-19-21-24-27-30-34
不過這個組態洗馬路也沒有出 XD

而,如果都以平路為主,其實 1x11 也就夠了!
Stallings wrote:
路線越雜食,又要綿密...(恕刪)

十速飛輪很好diy 我都被慣壞
11s就很難魔改
12s根本不可能
只有買來拆一途
所以乾脆從大盤下手
11s直上46/30 飛輪用11/30或11/32
on road就很完美
目前12s我用sram46/33配shimano11/34

魔改10s飛輪很省錢
但就對規格麻煩了點
反而大盤直接下46t省心多了
但就貴多了 12速更貴
我用force axs 12速碟剎是蠻爽的
但真的爽到開懷笑的是 x0 axs
登山車在走gravel路
細膩的油壓剎車 跟精密的電變
在爛路真的很省心
公路車上 只要設備等級夠
其實圈剎真的很方便
反正我不爬大山 不下武嶺
沒什麼剛性需求
june-sue

碟煞用來搭配寬胎的方向是正確的

2023-06-24 9:23
TONY1978 wrote:
我用force axs...(恕刪)


昨天發現一個SRAM的一個小缺點.....
想說更換一下紅色的緊迫環
就是這個東西...

大盤敲下來發現...兩個1MM的墊圈...我都不知道到底是哪邊左側還是右側掉出來的.
SRAM官網數據也對不上
SRAM RED & CS 不算頂級也算高級產品了...曲柄&BB居然還要套墊圈.....





SRAM量身訂做長度是會死喔
原廠換下來的緊迫環更扯..塑膠的而且裂開了...
問店家說是通病..裂到一定程度還會異音.
結果新款的緊迫器好像一樣是塑膠沒變...墊片也是一堆...
不懂為什麼一個簡單的東西要弄到那麼複雜
Stallings

FSA 更複雜,一堆白癡廠商。

2023-06-25 10:36
MING賢

Stallings FSA法務部 摩拳擦掌

2023-06-25 11:42
TONY1978 wrote:
我用force axs...(恕刪)

補充一下
優秀的碟剎 優點是剎車手感線性
這不用多解釋
優秀的圈剎 優點是路感回饋
簡單說 就是手指能感受到地面凹凸 剎車邊摩擦的細微變化
能體會這些細微變化 能彌補線性不如碟剎
譬如說濕地感到剎車衰退
其實呢是手指感受到的
導致心理有點緊張害怕
而真正衰退可能沒那麼明顯
我實際經驗:
有次我下坡後輪壓到沙半鎖死飄移
其實還沒飄移前
手指就知道要飄了
有經驗的手指可以提早半秒做出反應

但確實碟剎在下坡比較有信心
碟剎我大概都35kmh下坡
框剎30kmh就收手了
在這邊還是要對那些敢60kmh下坡的人
至上無上敬意
下坡沒在輸贏還是客氣一點好
最近看網飛的環法
看職業選手高速集團摔車
看到都有點陰影了 哈哈
TONY1978
TONY1978 樓主

我還是很推薦每個人用看看高級框煞蠻好玩的 低級就別了

2023-06-26 9:10
eric62

框煞的話,陶磁煞車邊效果最好,其次是一般鋁框,碳框最差

2023-06-26 10:06
利口貝爾 wrote:
論最佳力量傳遞就是BB30 .BB386..怎樣也不會輪到BSA 或PF30..
而是廠的決定反而是妥協精度要求...這算科技利上升?


BSA的平反反應了剛性的勢微,不過BB之亂的終結也是許多消費者樂見的。

單車搞來搞去不外乎輕量、剛性、空力三個議題上打轉。車架輕不輕量消費者隨便拿個秤就秤得出來。車架剛性好不好,消費者基本上也踩得出,特別是比較重的騎士。車架空不空力...嘿嘿,這就全憑廠商說得算啦。

所以說為什麼廠商狂推空力。
TONY1978
TONY1978 樓主

我已經在備料冷門bb了

2023-06-26 9:10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