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1978 wrote:
碟剎其實一點都不高科...(恕刪)
碟煞本身出現在公路車.恰好相反.是降低科技水平
要不是碟煞出現..對岸會有哪麼多雜牌框.還變成國際等級了
原本耐熱/重量跟消耗的平衡取捨.都不用了.輪組廠直接甩鍋出去.
碳輪門檻直接拉低
你以為的科技提升 其實是把造車的門檻拉低的手段而已
BSA 都是一樣的道理
以前一級正版車架都是BB30時.盜版仿冒車架都只能搞BSA 或PF30.
一度被拿來判別正仿的根據
也因為BSA盛行車架好搞了...對岸自有品牌 或盜版也盛行了不少
論最佳力量傳遞就是BB30 .BB386..怎樣也不會輪到BSA 或PF30..
而是廠的決定反而是妥協精度要求...這算科技利上升?
你以為的公路車最新高科技其實都只是登山車用爛的技術
盤點公路車撈過來的東西
往舒適幾何靠.胎寬增加
影子後變
12速變速系統
壓縮盤/大飛輪
碟煞化
無內胎
1X變速
利口貝爾 wrote:
你以為的公路車最新高科技其實都只是登山車用爛的技術
很值錢的,不然怎麼那麼貴。
騎公路車的人都很喜歡花很多錢來買這種技術,沒人在管是不適別人已經用很久的。不然去看看哪家的公路車沒有這些技術?
有可能騎公路車的人一口同聲說我們不買單?????
TONY1978 wrote:路線越雜食,又要綿密,就會需要越多速
公路車要2x12幹嘛
以下都假設搭配 50-34 齒盤
11 速 11-28 飛輪:
- 綿密 (...-21-23-25-28)
- 最小到 11T,可以讓我下坡衝衝衝
- 但最大只到 28T,不夠爬大山
所以我必須做出取捨,我選擇前兩個
(我對爬大山沒興趣所以還好)
那如果是 12 速,多一片 32T,那就三者全拿了

講是這樣講
但洗馬路的 12 速飛輪,他的齒數配置我沒一顆喜歡的


-
不過對很多人來說,不需要 11T,不需要很密
需求單純,那 11 速確實就很夠了
12-13-14-15-17-19-21-24-27-30-34
不過這個組態洗馬路也沒有出 XD
而,如果都以平路為主,其實 1x11 也就夠了!
TONY1978 wrote:
我用force axs...(恕刪)
補充一下
優秀的碟剎 優點是剎車手感線性
這不用多解釋
優秀的圈剎 優點是路感回饋
簡單說 就是手指能感受到地面凹凸 剎車邊摩擦的細微變化
能體會這些細微變化 能彌補線性不如碟剎
譬如說濕地感到剎車衰退
其實呢是手指感受到的
導致心理有點緊張害怕
而真正衰退可能沒那麼明顯
我實際經驗:
有次我下坡後輪壓到沙半鎖死飄移
其實還沒飄移前
手指就知道要飄了
有經驗的手指可以提早半秒做出反應
但確實碟剎在下坡比較有信心
碟剎我大概都35kmh下坡
框剎30kmh就收手了
在這邊還是要對那些敢60kmh下坡的人
至上無上敬意
下坡沒在輸贏還是客氣一點好
最近看網飛的環法
看職業選手高速集團摔車
看到都有點陰影了 哈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