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一級車架C夾跟二級車架碟煞的選擇障礙

KH_Jimmy wrote:
確實樓歪了一些,但這...(恕刪)


其實我比較想知道捷安特的一級車架和二級車架有什麼不同,除了 ISP 以外。

我知道 2021 年 SL 車架用的是精確的機械代替人工去拼湊車架,減輕了不少的重量,前叉甚至是昇華成一體成型的,但是剛性方面跟 PRO 車架比較起來差別是多少?

PRO 的前叉應該就是舊式的全碳車架,非 PRO 的也是舊式的半鋁半碳。

我之前甚至看到有人說二級車架會比一級車架剛性更高,但是就是找不到資料就是了。

我記得不知道哪一樓還是別的討論串去參加試乘會說 ADV SL 會比 ADV PRO 比較優。

但是碟剎車子整體的剛性本來就會比C夾強,所以這個樓主用一級C夾比二級碟剎的情況,在沒有數據的話真的很難比較,只能靠有經驗的車主足觀的感受。

我是曾經看過 Bikeradar 同時評論舊版 C 夾很碟剎的 TCR Advanced 最低階的那款,他是說整體感受沒有不同。
可以去FB看看北投村長前陣子po過TCR碟煞跟C夾的心得
先說我沒騎過Giant 一級車, 也沒有碟煞, 以下是之前週平均160公里的心得.

如果你喜歡上坡拼PR, 重量就有差, 自己從習慣帶二瓶水到改帶一瓶時發現的, 平路或休閒騎都沒差.

有時會覺得材料配備都是廠商銷售的噱頭, 實驗室數據或許有差, 實際上路差異小到可以乎略. 我自己的全碳車和鈻車交替騎, 大部分的爬坡PR鈻車創的比較多, 騎50公里以上二車重量差別不大也沒什麼差. Ultegra和105性能上也沒差, 手感有差那麼一點點點, 心裡爽度多很多, 但當爬坡到沒氣想吐時, 完全不在乎. 105的零件還便宜許多.

我的腳踏車都自己維修, C夾相對簡單很多. 一位團騎的車友用碟煞, 有陣子一直有磨擦的異音, 車店跑了很多次. 如果你是DIY高手或一律給車店保養, 這點就不用考量. 另外一提, 版上很常提到的走內線, 之前換家中一部通勤車換煞外管時, 才了解到外管也是要更換的. 想到自己常騎的彎把車都走內線, 真的要換時就要找車店了.
豪威 wrote:
其實我比較想知道捷安(恕刪)
2021 年式前叉全面採用全碳喔。
SLR1輪組改版
昨天騎單車在跟車友討論
新改版的SLR1輪組
是用上一代SLR0的花鼓
真的的話
我就建議買碟煞
輪組上網找或問店家有無拆車品
輪組價格因該可以壓低
Stallings wrote:
2021 年式前叉全面採用全碳喔。


抱歉抱歉,剛剛查了資料是這樣沒錯

SL級的特別注明是一體式的前插。但是 Adv PRO 跟 Adv 的 steerer 規格不一樣



單車李 wrote:
新改版的SLR1輪組
是用上一代SLR0的花鼓


好像也不是DT240的花鼓,這一次改款的SLR1應該是自己的花鼓,有可能是CADEX第一代的花鼓嗎?



至於 SLR2 應該就是前一代的 SLR1 使用的 DT350 花鼓。



如果是單分析輪組的話,我覺得樓主的跑零就別留下來了,就直接換 TCR ADV DISC PRO 好了,新的 SLR1 很優啊!

美國的沒有寫一體式的前插
@_ _@ wrote:
最主要是揪結在一級跟二級車架的差異,而且價差不大,碟煞的制動力對我而言還好,吸引我的是不燒框。


幾天沒注意沒想到這樓這麼熱鬧
既然燒框不是重點樓主心中想必已有定見

一級車架和二級車架的差異
如果有個3~5年車齡或是練的勤一點腳力猛一點感覺會比較明顯
尤其是爬坡持續輸出和強壯的五通動力的傳導都可以很明顯感覺出差異

關於燒框~以現今的技術open比較會有燒框情況 不過也較少聽說了
而管胎如無果還用到燒框我想該換的是黃金左右手而不是碟煞
關於制動~C夾也會煞到後輪撇輪前輪鎖死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其實沒甚麼好爭的
主流是什麼就騎什麼很簡單不須太過執著
小小弱腳一點小小觀感...參考參考

倒是有人提到最近有些一級C夾車架特價優惠看了真是口水直流
頗有同感......
公路車碟煞不是像登山車那樣強而有力,公路車系統的重點是線性手感和上把位也能輕鬆獲得相當大的制動力.
如果是下把位,我覺得C夾和碟煞的力道差不多,重壓都會翻車
建議去試乘會試騎.如果以後想換車.要脫手.二級車架碟煞.會比較好賣.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