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一堆玩單車的 斷車架也已經是司空見慣了
也是一堆大廠的車架 也不能說他們設計不好吧?
也不可能有完美的車架吧? 真要搞到這樣 消費者有幾個買得起?
多連桿不是為了讓避振器被壓縮的角度接近直線?
要是有辦法在車架上做出完美的大跳吸收衝擊 小震貼地穩定的話
為何還需要分出FR跟DH?
要是一堆全都用準的 為何還要開發? 為何還賣那麼貴?
那要說捷安特的下坡車賣黑店價?
那騎碳纖維公路車的不都冤大頭?
在公司組多連桿車架.... 連桿間都裝培林.. 差2條以上連桿關節就組不起來....
加工真的可以隨便做的話 組得起來的 連桿活動肯定是不順暢的......
材質千萬種 什麼跟什麼合起來會變成什麼 沒人敢說 全都配對過了吧?
不然這樣怎麼會有人持續發明新東西呢?
今天某個開發 拿某兩種或是數種材質混合嘗試做車架
誰也說不準他的強度跟剛性到什麼程度 騎乘中會發生啥事 使用壽命可以撐多久
做出一個新東西 相當於把自己的產品丟到市場去考驗 會發生啥事 誰曉得= =?
起初做碳纖維輪組 測試當中OK都通過 還不是有消費者騎到爆框
連大廠也爆過 也要說他設計不好?
要挑戰一件事就不能選擇有利 輕鬆的方式來挑戰 不然就失去挑戰他的意義 不然那種挑戰成功了也沒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