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請教各車廠間碳纖維車架等級是否相同?


p2919 wrote:
噯呦!鄭兄你出現了。...(恕刪)

剛剛去幫員工教育訓練阿.........
我給您的PM有收到嗎??
網聚純粹是懶得打字拉 P兄肯到場最好 我連話都可以省了 哈!!!
jasoncheng
aresdi wrote:
可以了解一下美利達的...(恕刪)

這個問題.......
哀~我實在不敢說!!
但我覺得909是我蠻欣賞設計的一款車款
他便宜其一是M牌要占市場
還有另一個原因 我真得不能說 抱歉(不過不是壞喔!!)
aresdi wrote:
可以了解一下美利達的...(恕刪)
jasoncheng
跟清風兄一樣
被01的系統耍笨了 刪
jasoncheng

思索攝影 wrote:
富士給我的感覺車架就是軟

抽車的時候會有變形的感覺



捷安特個人覺得軟硬還不錯



那好的車架騎起來應該會有什麼感覺,讓我們有個依據去判斷

哇!你都給人家品牌講出來,我們誰敢去批評人家的好與壞呢?
若嚴格說起來,每台車當初的設定與設計都有他的述求,有人喜好偏軟能顧慮舒適性,有人喜好偏硬能盡情發揮,這沒有誰對誰錯,反而是在你們自己的選擇,你自己要的是什麼你自己最清楚。
不懂你可以先找人詢問與討論呀!
我這樣說應該沒得罪到任何人。

改一下,各位發問盡可能不要提到品牌,好嗎?若避免不了請改用私訊。

jasoncheng5246 wrote:
我給您的PM有收到嗎??

抄收了
也回給你了
歡迎您大駕光臨喔!
p2919 wrote:
哇!你都給人家品牌講...(恕刪)


拍謝...我沒考慮這麼多

那時剛好朋友間都騎不同品牌的車
所以突然想說互相交換試騎一下
沒想到同樣是碳纖車感覺還是有差異性

難怪同等級的車"某基牌"會比較貴,不是沒原因的
純屬個人感覺....

思索攝影 wrote:
拍謝...我沒考慮這...(恕刪)

這不能這樣講喔......
今天您所騎乘的車種 要感受不同 條件最好歸於一至
光是輪組就會給您很不同的感受了~
而且 真的設計每台車款時 都有他的特殊需求 所以會略有調整
並非硬=好的碳纖車架
要硬根本不難 難的是在剛性和強度之間如何做調整
否則給您一台硬梆梆的車架 一遇坑洞就斷 有人買嗎??
至於價格
我只能說品牌商開出 消費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阿
jasoncheng
看到諸位高手指點
真開心終於有人提出正義之聲

如個位專家所言
別老是關心甚麼1K 3K 12K還是T700 T800
問那麼多老實講連原設計可能都沒你們這些消費者專業

公司進甚麼料 就試甚麼樣
各種碳纖維產品成型方式 包覆疊曾方式 百百種
都是用長時間與經驗累積而來的
(謝謝提供連結的捧油 Trek的工廠在民用產品來講已經很top乾淨了 小弟也才見識到而已)

當然業界有自己喜歡選用的紗材品牌
習慣用的預浸布品牌又更為重要
不管大陸韓國 或是台灣本身
在自行車產業的輕量化上
其實已經發揮到緊繃(輪組都快沒得搞了...大家都很強!!)
敢推出的產品皆有一定水準
就看消費者自己真正要的是啥
(或許是美麗的塗裝)

重點大家要鼓勵騎車
讓台灣也有國際級的車手或車隊
廠商在努力的不只是賺錢
是為了賺明天的路..

消費者是在買心目中順心的性能與價位
不管各家產品"噱頭"怎樣毫小
老話 腳力練得好最重要!!


jasoncheng5246 wrote:
而且 真的設計每台車款時 都有他的特殊需求 所以會略有調整

並非硬=好的碳纖車架

要硬根本不難 難的是在剛性和強度之間如何做調整

鄭兄早上好,一早就看到你講的這段話真是一針見血,沒錯,每一家考慮的需求都不一樣,有些喜歡在後三角組做Q一點,有些喜歡在頭管處做Q一點,至於這個Q一點大家抓的設定、疊層、用料就會不同。
要做很硬很硬是很簡單的,0度90度的碳紗一直反覆重疊,但就像鄭兄說的一巔可能就要裂掉。

waxiveon wrote:
問那麼多老實講連原設計可能都沒你們這些消費者專業



公司進甚麼料 就試甚麼樣

各種碳纖維產品成型方式 包覆疊曾方式 百百種

都是用長時間與經驗累積而來的

這樣的說辭與口吻我好似在哪裡聽過..........。你有沒有在我昨晚點名的行列裡面?
冒昧可以問一下嗎?你是不是黃先生?我的直覺你應該是業界之人。

這個小弟可以回答一些
思索攝影 wrote:
那是不是好的車架,強度夠高的車架騎起來就特別的硬
我曾經騎過入門款的富士和捷安特價格都約5萬上下
富士給我的感覺車架就是軟
抽車的時候會有變形的感覺
捷安特個人覺得軟硬還不錯
那好的車架騎起來應該會有什麼感覺,讓我們有個依據去判斷

每個人的需求標準不太一樣,都是建議多騎多感受。
尤其是多騎自己的車,用自己的車建立自己的標準,再去比較。

車架的結構剛性強,傳動扎實,
這種車往往需要比較好的體能條件去駕馭。
結構強度也不是愈高越好,車友間的說法,
都是"夠用就好",自己騎車POWER沒那麼大,不需要這麼強壯的車架。

一般的說法,
舒適度高的車,往往結構剛性不會太強,
但長時間騎的疲勞程度會比較低。
至於喜歡哪一種車,使用在哪種騎乘目的,要看個人選擇。
只是短時間試車,剛性好的車,都會給人比較好的印象。
畢竟舒適度,沒有連續騎上100km,很難評論。
思索攝影 wrote:
從相關的資訊來看感覺碳纖車架的利潤好像很高
貴的車架好像都是在賣廠牌
這樣的感覺不知是否正確

小弟認識幾個業內人士,聽過一些說法,若有誤,請前輩指正。

鴻海的郭董說過,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

用在碳纖維車架上,也是行的通的。
碳纖維車架,首重在研發與設計,還有很多的測試。
光只看製造部分的成本,當然不會太高。
很多白牌車架,白牌的碳纖維產品,
省去了研發與測試,直接進入量產.....這種錢往往比較好賺。
(我最怕的是省去安全測試,這會要命。)
我自己騎車10年的想法,
還是讓我選擇有口碑的碳纖維車架廠商。
p2919 wrote:
這就像你的外胎,就看你怎麼在對待它。一般若正常使用的話,每將近500台也許要小修一下。是用台數在算的。

若是500台需要保養一下模具,消耗算是不小。
很感謝這樣的資訊,學到很多。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