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對岸的網站上,看到以下文章,上海的車友整理的,把它轉成繁體,以供各位大大方便閱讀…
原始出處:
http://www.doyouhike.net/city/shanghai/cycling/267613,0,0,0.html
許多自行車公司都有許多人所不知的秘密,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的車子是誰生產的,產地在哪里。因為很多不同品牌的車子實際上都是同一個廠家生產出來的。
很顯然,大多數在美國銷售的自行車都來自中國大陸或者臺灣,其中最大的就是在臺灣手工生產的Giant。
一般而言,中低端自行車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中高端來自臺灣。
其他一些國家也生產自行車,但美國所銷售95%以上自行車都來自亞洲國家。順帶一句,80%的市場由giant、trek、specialized這三大廠商所佔有。
關於車架上“made in ×××”,有三種可能:
其一、可能代表車架在a國生產,也在a國組裝。比如某品牌車子在a國生產車架,而變速輪子車把等等零件來自臺灣、大陸、日本或者其他地方。車子會標記在a國生產。這樣的標識還不會引起太多異議。
其二、車架可能在臺灣生產,但是打上a國的商標,然後再到a國組裝。這種車子實際上只能算作a國組裝。
其三、車子無論是車架還是組裝都在其他國家完成,之後再輸出到a國。
產地介紹,讓大家對它們有所瞭解:
Bianchi
當我看到bianchi這個詞的時候就想到一個與他歷史非常相似的廠家——Schwinn。兩者都是百年老廠,經歷了風風雨雨,最後把生產線全部移到亞洲,兩者都在最近的幾年在新東家手中重新崛起。
1996年,Bianchi被出售給一個瑞典人,一個叫做Cycleurope的公司。瑞典人手中擁有11個自行車品牌,大多數在亞洲生產,義大利組裝,其中也包括一些頂級產品。
擁有很長歷史的自行車長——Treviglio,曾經是頂級自行車的生產工廠,現在主要用作品牌標誌的生產。僅有很少車架依舊在Treviglio進行生產。
現而今很多義大利製造的車子只能算作義大利組裝。臺灣AIM(Advanced International Multitech)就為很多義大利公司生產碳纖維車架,而鋁合金車架由另外一家公司Hodaka製造。甚至giant都為bianchi生產車架。
Cannondale
鋁合金Cannondale車架都在美國生產,Cannondale公司現由Joe Montgomery和他的兒子Scott所有,在經歷過許多財政上的問題以後,公司現由投資公司控制。因為被投資公司的接入,cannondale公司曾經傳言被出售。但Cannondale的市場佔有率一直非常穩定。碳纖維車架都在亞洲生產。
Colnago
1944年,Ernesto colnago先生在經歷了在車行的12年工作萌生了自己製造車架的想法,於是世界上有了純正義大利製造的Colnago車架。Colnago,也許是世界上最讓人垂涎的最具專業品質的自行車品牌——你只需要翻看VeloNews或者Pro Cycling這兩本自行車雜誌,看看有多少專業車手使用Colnago。目前除了三個入門級別的鋁合金車架和CLX碳纖維車架在臺灣生產(大概是在Giant)以外,Colnago的車架都在義大利手工焊接。
De Rosa是義大利“三巨頭”之一(Colnago、Pinarello、De Rosa),擁有50年生產經驗。據我所知,De rosa全部在義大利原產。
Ducati的車子由Bianchi全權代工
Felt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由產品來自亞洲。
Fisher Gary Fisher是山地車教父,經過了自己辦公司的困苦之後,他將品牌賣給了Trek。Gary現在還對自己的品牌進行管理,Fisher引領自行車的潮流。Fisher除了全避震車架以外在亞洲生產。
Fuji 富士現在是臺灣Ideal公司的子品牌,同時富士車也主要由Ideal生產。Ideal在臺灣是可以與giant和merida平起平坐的廠家,也為其他品牌做代工。
Giant 或許你也有一台giant自行車,giant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商,在中國大陸、臺灣、歐洲、美國都是如此。giant公司1972年開始生產包括碳纖維自行車在內的產品。他也為其他著名品牌代工自行車,包括Trek、Specialized、Schwinn、Bianchi。giant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有效率和靈活性的自行車廠商。他擁有trek的股份,也擁有另外一家Hodaka30%的股份。giant自從2002年開始贊助德國電信車隊。
Haro 一家來自加利福尼亞的Bmx自行車公司,1977年由Bob haro建立。產品全部來自亞洲。Haro擁有masi品牌。
Kestrel是最早製作碳纖維車架的先鋒,早在1986在它手中誕生了第一台整碳車架,車架在加利福尼亞製作。近些年,車架製作也移到了亞洲。
kona也同為一家來自加利福尼亞的公司,產品在亞洲生產,成立於1988年。跟Marin一樣是一家很小的公司,Fairly和Hodaka是它在臺灣的主要代工廠。
Kuota車架在臺灣Martec公司生產,和Kestrel相同。Kuota是一家名叫Sintema的義大利的產品。Sintema負責設計車架,而製作任務在臺灣完成,產品則主要行銷歐美和澳大利亞。Kuota在很短時間內就成為了一家知名的品牌。
LeMond是美國第一個環法冠軍,並且是86、89、90三冠王,三屆世界錦標賽冠軍,和環DuPont冠軍。他的比賽事業終止於一次狩獵中意外中彈而引發的鉛中毒。Lemond車架在義大利的Bilatto生產,而Bilatto生產的車架是很值得收藏的。
在嘗試經營一家獨立品牌自行車公司之後,LeMond商標被授權給Trek公司,由Trek設計、生產,同樣也在亞洲進行製作。只有頂級的OCLV全碳車架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生產。
這裏還有關於Lemond的一點小故事,他幫助Scott首創了空氣動力學車把,並借此車把在89年環法第七站不可思議的後來居上獲得冠軍。
litespeed 誕生於1980年,是鈦合金車架製作的先鋒。隨著名聲雀起,許多業界大廠都到litespeed尋求鈦合金加工技術。多年來litespeed公司已為諸如De rosa、merckx、basso、lemond、tommassini等大品牌代工車架。
在一個時期內,Litespeed是世界上最大的頂級自行車生產商。除了停產的碳纖維車以外,他們的車子都在田納西州生產,其中還包括Merlin子品牌。另外,Quintana Roo子品牌在亞洲生產。
Look,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一家使用英文單詞作為品牌名稱的法國公司,生產頂級的碳纖維自行車,生產線設在法國和亞洲。look同樣是自鎖腳踏的領導品牌。
Marin,上面在介紹kona的時候已經介紹了,這是來自加利福尼亞並在亞洲代工生產車架的小廠商。
Masi Faliero Masi是所有義大利車架製作者的始祖,為colnago之類的公司提供靈感,他在70年代將公司出售給了美國人,從那時候開始masi有過許多主子,比如schwinn,現在則屬於haro公司。
masi的兒子,Alberto Masi目前仍舊在義大利米蘭製作手工車架,並且在美國範圍以外使用masi品牌,不幸的是,因為haro擁有這個品牌,在美國他的車架只能以“米蘭”命名。
Merlin,請參看litespeed
Olmo 義大利品牌,義大利原產
Orbea 西班牙2大自行車廠家之一,就相當於西班牙的TREK。車子在西班牙和亞洲生產。頂級的碳架在中國製作,在西班牙進行塗裝。(但是有證據表明他的鋁合金車架也在中國生產)與其他一些車廠不同,orbea的車架完全由自己設計並製作磨具,僅僅將製作流程交給代工公司。
Raleigh 很久以前美國的一個自行車生產團隊,將這個商標從英國買到美國,現在的產品由Kinesis和A-pro代工。
Schwinn 曾經是美國最大的自行車品牌。80年代之前家庭作坊的形式生產自行車。
1985年,Schwinn被Pacific公司收購。(Pacific公司擁有GT、Mongoose、Pacific等品牌,公司總部位於威斯康辛州的麥迪森)在Pacific公司的經營下,Schwinn在重回曾經的地位。Pacific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在北美是第一位,當然包括在沃爾馬超市的銷售。
它在美國銷售的產品全部在giant代工。
Scott從愛達荷州起家,老闆ED Scott在1958年開始製作鋁合金滑雪杆。80年代,Scott開始系列化生產自行車。
最後,Scott將自己的目標盯住歐洲市場,並在Hodaka和giant代工自行車。
Serotta專門製作頂級自行車。規模與Waterford相似並在他的領域和seven等品牌競爭。
Seven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定制自行車品牌,1997年由Rob Vandermark創造。
Rob曾經是Merlin公司的研發專家,跳槽後專攻頂級鈦合金車架和鋼架。同時為客戶定制特殊尺寸車架,而並無須增加費用和更長的訂貨週期。他的團隊始終堅持一條理念,即:通過製作最優質的創新產品,給騎行者盡可能以最好的騎行體驗。
所有的seven車架都在麻薩諸塞州的Wartertown手工製作。
Specialized閃電誕生於1974,由Mike Sinyard創建。閃電是一家長期聲譽的自行車設計和銷售企業。
很多年前,merida公司購買了閃電的部分股份。雖然如此,閃電的總部依舊設在加利福尼亞,由創始者Mike管理。現在閃電的產品主要由merida、ideal、和giant代工。
Time車架是世界上最高級的碳纖維車架,在法國手工製作。
Trek難以置信,美國最大的自行車廠商居然起源于一個簡陋的農場倉庫。在1976年,Dick Bruck以25美元資本起家,在麥迪森附近的一個紅色穀倉內開始了自己的車架製作。到了1980年,Trek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個自行車車間。通其他車長一樣,Trek在經歷多年製作自行車的歷史後,把入門自行車的生產線搬到了亞洲。
1992年,Trek引入了至今還在使用的OCLV碳纖維車架製作工藝。這些車架在威斯康星滑鐵盧製作。全碳車架則在亞洲製作。
在全世界,Trek是僅次於giant的第二大自行車廠商,在美國,Trek因其良好的銷售政策和售後服務而很吃香。
Trek擁有Fisher、Lemond、Klein、和Bontrager等品牌
Tommasini 一家小型義大利車架製造商,規模跟seven很相似,大多數產品都在義大利以外的國家銷售,比如美國、德國、日本。2006年,他的侄女開始負責美國區域內的經營。
Waterford美國最好的鋼架品牌,車架在美國手工製作。
70年代,年輕的車手Muller在Schwinn公司工作,負責設計和製作車架。從那裏他獲得了製作車架的經驗和先進技術,之後開始了自己的製作事業。
80年代,工廠搬家到威斯康星的Waterford,繼續從事自行車精品製作和設計。
Muller和他的團隊創作了一系列新的創新,比如特大尺寸管徑,26寸輪徑,現在使用的變速刹車線,以及一系列全避震系統。這些使他們得以為國家隊和世界冠軍們製作自行車。
1993年,Muller和Schwinn買下這個公司,並將其命名為Waterford 精品自行車。
Muller現在是業界最受尊敬的設計師。他的公司也在繼續他製作最好的自行車的事業。
***********************************************************************
因為原文隨時在更新,有大大反應資料太舊或不正確,補上英文網頁原出處,讓大家參考…
http://allanti.com/page.cfm?PageID=328
這篇/類文章在好久以前曾在 roadbikereview 被熱烈討論過, 也證實了很多都是錯誤, 那些聲稱在原始國製作的車架,或海外代工車架的消息都不完全是正確的. 因為有些品牌分的等級很多, 但其中有中等級或低階等級的車架被看到是在海外代工 or 其中有一製作過程在哪個地區曝光, 就一概認定此牌是哪裡製作的. 另外, 大陸仔的這篇文章是在2007年底才post 上去, 但這種消息已經流傳了好久了, 新的高級車架都已經出來好多好多了, 所以消息並不可靠. 但是, Giant 的代工確實是讓人讚賞的, 希望服務也可以是相同等級, 也希望這公司能多做些對車友有意的公益活動, 而不是常在講劉董又騎了多遠.
Coltrane wrote:
感謝版主用心翻成繁體...(恕刪)
簡轉繁很容易的…
會將這篇文貼出,其實是有一點小小的想法…
在外國(大陸)人的眼中…
執全球自行車業牛耳的廠商就在台灣…
至少,小弟覺得很驕傲…
代工的車架不可能便宜啦,逆輸入的結果,光運費就比國外更貴…
坊間才會有所謂的"工廠流出品"…
其實,我是覺得,直接就買代工廠商如Giant、Merida等品牌的車也不錯呀…
雖然有人說Giant是單車界的Toyota…
Toyota有什麼不好?
品質穩定、經濟實惠…
更何況,還有個子品牌Lexus…
大家就把Giant的ISP當做Lexus不就成啦…
不需要有太多的品牌情節呀…
我在想,這篇文章所講的,也只能是個大略…
如同Coltrane大大所言,各個大廠都有不同等級的產品,然而,台灣廠商仍在生產鍊佔了極重要的地位…
因為這大部份的廠商並未掛牌上市櫃,故許多代工廠並未浮出水面…
但我覺得Giant這品牌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在自有品牌與代工領域皆有斬獲…
想想前一陣子的BenQ,為了搞個品牌,弄得灰頭土臉…
相較之下,劉董確實是個了不起的經營人才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