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利達Scultura 4000 TW 這款車

最近看到這台車的塗裝很喜歡

但是看了一下價格 入手要將近5萬...

看看其他牌子...一樣都碳車配105.有的甚至不用4萬....

請問 這樣美利達的優勢是什麼? 是這台車架的別家的好嗎?還是說其他零件有優勢呢?

新手求解惑
2019-06-09 15:12 發佈
雖然變速套件相同,
但品牌形象,車架、輪組等級,以及其它零件好壞,
都會影響價格的高低!
(這就說明為何高士特的價格總是比別家便宜)

自行車三大系統的重要性為:
車架>輪組>套件,
基本上我會先選車架,之後才是考慮其它的!
My Interior Knowledge is Extraordinaire
hbdnoct3 wrote:
最近看到這台車的塗...(恕刪)

個人騎登山車平均15公里多, 換騎
公路車5萬的車平均18公里多,平路一路可到3x~4x 公里這是上坡
一點點小坡或起伏不大的上坡對
斯特拉400 都很輕鬆。
不然你可考慮斯特拉400 跟4000
只差誇高那根4000 是 碳架400 是鋁架其他都一樣。買車重量不是唯一
車架 輪組 齒比 脚力 好的車褲一次到頂, 不然像我93騎10來天就想換車, 現還在騎登山車, 目前公路車用租在測一空氣學車從2萬一路測到斯特拉4000 , 剛路門斯特拉系列, 原就騎公路車就銳克多。
之前都是騎大抗上中興嶺測, 而下面個人常騎路線, 像石岡國中
很輕鬆就上去最後超陡坡個人用衝
加抽車。
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租過騎過100多公里, 由其
爬山連要去卓蘭大橋前, 大常坡
第一階坡斯特拉4000 一下衝上,
越來越陡, 也會越來越慢, 要快
就變輕, 如果還是坐的騎, 後面
會越來越沒力, 斯特拉車要輕鬆渡過就是該抽車就抽車, 不然坐這騎只會比登山車更累, 只22變數公路車不是回轉速更快能坐這上去前題勇脚, 沒有一開始衝上去就第一階後就要抽車, 抽更快痛苦
時間就過了, 慢慢來會爆掉。

上去後就是一路下坡, 及普通坡度對斯特拉小意思, 而且今天騎車都是一路逆風, 所以什麼車都一樣一路18公里, 下坡最快60公里以上, 這台車上下都滿穩的, 在來就是卓蘭大橋拿成就, 破個人記錄, 在右轉一大段直路坡度

對斯特拉小意思到底後, 右轉就真的看你的脚一開就是衝在來抽車
最後就是靠意力, 上去就是和平
有雜貨店喝涼休息10分吃東西, 休息完一路大下坡, 斯特拉穩定在這發威,下坡又是長長上坡這算
綜合上坡度沒第2個難, 第2個騎過這第3難關算簡單一路就上去, 在來一路下坡, 原來下去後想騎到谷關的, 可是屁股太痛最近剛
從登山車轉公路車階段, 所以是沒車褲車是租的, 也沒有軟椅墊,所以痛是正常在來騎到臭豆腐
名店吃完, 一路到潭子5小時早上4點50出發。

斯特拉像上上大抗中興嶺很輕鬆, 可超陡可能只會更累或真的上不去就是上不去或原地休息30秒~1分在騎, 千萬別牽車不如把車丟山谷幹麻騎車我斯特拉93都能上大抗
中興嶺


斯特拉93


以現在來說....

買Scultura 4000 TW還不如買SCULTURA UT SED

變速剎車都升級

美利達捷安特優點我想應該是在台灣點夠多

零件比較好找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98&t=4698548

a0911202294 wrote:
https://www...(恕刪)


這個引用的案例 是鋁合金的焊接車架耶
斯特拉4000 是碳纖維車架 不能混為一談吧

我也曾有過一台CENTURION 的鋁跑車(M牌的另一個品牌)
騎了2~3年後發現車頭管跟下管焊接處有裂痕
立馬跟旗艦店反映 拆掉所有零件後 車架寄回原廠判定
一個月後,旗艦店通知車架永久保固,換了一個新的車架(附前叉)給我更換
原以為又是一件有的揮的客訴,倒是處理結果讓我頗為驚訝 喜出望外的

大品牌有其好處 也有其堅持,
處理的好 是皆大歡喜~
處裡不好,會被當成個案來處理~
不過人平安沒事,就是最大的福氣!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