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019 Trek Domane SL5 Disc 開箱分享

Trek是美國的牌子,在台灣知名度與普遍性可能遠遜於Giant或Merida,但在美國則是非常普遍,它的經銷商近年來數目字增加很多,銷售數目甚至也許已經超過了Giant (沒有實際數目,只是我自己路上觀察的感覺).

我自己家裡有四台Giant,一台是Sedona,我老婆愛騎的淑女車; 另三台都是越野公路車: Toughroad (最接近登山車的越野公路車); Anyroad (比前者較接近公路車); TCX (Cylcocross). 因此下一台車我心裡還是想買一台純公路車. 但是美國這邊隨時有可能柏油路騎到一個地方就要轉進去林間碎石路,而且我們這邊最多就是三百多公尺的丘陵,沒有像台灣那樣的上千公尺的山,所以我目光就不對TCR有興趣,而是對Defy(耐久型公路車)或Revolt(碎石公路車)更有興趣. 然而就在這兩台之間比較時, Trek Domane也讓我注意到了.

Domane的直接競爭對手就是Defy,兩者都是耐久型公路車,但Domane的輪胎又更寬一點點,也就是說它已經有一點點往碎石公路車靠攏的味道了(Trek真正的碎石公路車是Checkpoint). 只是在美國Giant的價格雖然比台灣貴,但它仍然是C/P值之王. 相對之下, Trek仍然更貴了些. Trek Damone SL5 Disc開價2699美金(未殺價前); 直接對手是Defy Advanced 1 (台灣是賣Advanced 2), 開價2520美元.

Domane SL5的特色是: 二級碳車架, 全套105(前後變以及油煞). 前把手與後座椅都有Trek專利的IsoSpeed避震(但不吃掉施力),鋁輪組(前後1750克). SL6的話則是全套Ultegra,但價格一下子跳到3700美金,我覺得太貴了, 就不考慮.

Defy Advanced 1的特色是: 二級碳車架, 半套Ultegra(大盤不是; 而煞車也不是,是線垃油碟Conduct SL);前把手與後座椅都有D Fuse避震, 鋁輪組PR-2 (前後約2010克).

最後我決定不要Defy的最後一根稻草竟然是碟盤的尺寸(140mm). 因為我現有的其他Giant碟煞都是160mm, 為了換輪組方便, 當然我Defy可以改成160mm, 但總覺得麻煩,又要花冤枉錢換, 所以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也因沒騎過Trek, 所以最後就決定買Trek Domane SL5 Disc囉 (碟盤也是160mm)! 只要我簡單的把輪組與輪胎換一下, Domane就可以從耐久公路車馬上變成碎石公路車囉!

(待續)
2019-03-27 0:4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開箱分享 2019
在美國Trek能殺價的空間不大,但起碼不是用定價買 .

老闆說我的身高與跨高(173.5cm/79.5cm)應該買54cm尺寸,但我堅持買52cm. 越野的話我不介意大一點,但純公路車我希望稍小一點.

不囉唆, 上圖了:

耐久型公車壓縮車架. 我的腿不夠長, 所以fit後大概座椅跟握把高度同高.


前叉有點往前彎曲, 增加軸距, 增加穩定度.


Trek的碳架漆得很漂亮, 但比Giant起來似乎更容易刮花!


OCLV 500二級碳架 (600則是一級碳架, 車子編號變成SLR). Made in Taiwan!


700X32C光滑胎是標配. 車架最寬可裝到700X35C的輪胎. Affinity框組差強人意,前後重約1750克.


Trek全車系就算是最高級的也是前叉走外線,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前後都有IsoSpeed,是D Fuse的競爭對手. 它們在震動時會很些微的彎曲,所以舒適性稍稍勝過D Fuse一點點.




Trek是品牌專用上方的座管套(不是整條座管). 我最不滿意的是SL5座管套竟然是鋁的. 到時我大概還要另外去買碳的來增加舒適性.


全新版的105大盤(50/34)與飛輪(11-34T). 鏈條也是Shimano的. 我自己套上Shimano PD-EH500卡鞋普通鞋雙用踏板. 我個人喜歡登山鞋上卡,比較容易走路.




105的前後油壓碟煞,煞車感很好! 前後軸是用DT Swiss的貫通軸. 前12X100mm, 後12X142mm, 很標準的規格.




UCI認證


謝謝收看!
初步騎乘感覺:

跟Giant Anyroad比起來: Anyroad其實更舒服. 很稀奇! Anyroad Comax除了是全碳架以外,它的把手和坐管都不是D Fuse,卻是最舒服的. Domane騎起來比較硬朗,碎震吸收不錯, 但是大坑洞仍然是很顛. 然而Anyroad騎的感覺很拖,上坡和逆風尤其是辛苦,Domane則輕快很多. 而且兩者同樣都是用105(Anyroad是5800舊版),逆風時我常常要降低好幾檔才踩得下去. 至於Domane則同樣的踩踏速度和力道(我通常是保持80轉),檔位甚至可以保持比Anyroad高上三檔, 加速也比較快.

跟Giant TCX SLR2(一級鋁)比起來, 由於TCX用的是寬胎,坐管有D Fuse,所以舒適度也不差,但TCX的把手碎震比Domane明顯. 至於加速,由於TCX用的是超壓縮盤(46/36),所以加速輕快. 但Domane用的是50/34,加速也不輸,倒讓人覺得蠻稀奇的.

至於均速, 由於現在美國東北天氣還冷(白天最熱的時候約攝氏7度),西北季風也很強,常常頂著強大的逆風在騎,所以不好測量. 同一個路段 (18英里), 我用Anyroad騎約15.2mph, TCX約15.6mph, 用Domane約16.1mph (公里數乘1.6請自行換算), 基本上是有快一些.

Strava幫我截取的這環是16.4mph, 位於第40名, 跟第一名的22.5mph還相距甚遠!


不過小吹噓一下,冬天頂者強風在騎的瘋子不多,所以今年(2019)到目前三月下旬為止,Domane讓小弟暫時位居第一名!

這臺車也是我要入手的口袋名單,因爲周圍的的車友都要把我推下登山車的坑,但是登山車太多移動部件,維修保養也不容易,而且這裏大家多數都是玩 XC。所以最後只選擇 CX 或是 gravel.

這臺是 Disc 版本最低堦的,標配32c胎,相容35c胎而且是 full fledged endurance bike 不會犧牲掉公路面上的速度,偶爾玩玩 XC 或 gravel 都很棒。

不過去年十月的 Pinarello Grevil 還有 Crossista 的外觀打動了我的心。等多幾個小時看看臺灣個車行的臺北自行車展的報導在來決定要買什麽品牌的車子。

不過在臺灣論CP值的話 Giant Defy Pro 1 應該是最高的吧?當時聼店家說裝上32c胎會緊綳,然後又開始猶豫了。

我也下定SL6 disc不過還在海上~羨慕在美國
crazelove33 wrote:
我也下定SL6 disc...(恕刪)


恭喜你!

SL6 Disc除了整套Ultegra以外, 坐管則是碳管, 龍頭與把手都比較高級, 輪組雖也是鋁但更輕一些. 整車重也較輕(8.6公斤) vs. SL5 Disc的9.3公斤. 林林總總加起來就硬是比SL5 Disc貴了1100美金!

不過話說回來, Domane是台灣製造的(不知道是哪家代工?), 你的SL6豈不是飄洋過海過去然後再過洋一次回來?
Monte920 wrote:


恭喜你!

S...(恕刪)

大陸製,slr 支援
IsoSpeed 舒適性竟然只稍稍勝過D Fuse一點點 .... 但是感覺重量會也重一些..

這樣感覺 Defy 還是個人的首選啊!
ETK wrote:
IsoSpeed ...(恕刪)


根據國外的測試, IsoSpeed避震性只比D Fuse好上5%, 所以感覺差異非常少.

若真的要有感避震,那就要買Specialized Roubaix, 那是真的有彈簧的避震.

https://www.bikeradar.com/us/road/gear/article/specialized-roubaix-vs-trek-domane-48103/


根據這篇測試, 他們建議若真要舒服避震又盡量不影響性能的, 請選Roubaix. 但若要接近傳統派的公路車,不要有那種彈呀彈呀感覺的,還是要選Trek Domane.
blueting1010 wrote:

大陸製,slr 支...(恕刪)

額,等等,不是巨大代工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