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請教網路達人 騎了近兩年 換車 還是多練 還是……

前兩天 第一次騎風中劍,說真的 衝擊很大
我四十三歲 騎了兩年 因沒有故友在騎,所以兩年來,都是在01吸收單車的常識知識及專業
但還是有許多不懂的地方。騎時 也是單騎 沒有車友同行。

風中劍 最大的衝擊是:哇 一群 老人(目測55以上) 比例高達八成 遇見超過二十多輛

因為我住陽明山 在平菁路 冷水坑 小油坑 陽金下仰德 的路上 感覺很難遇到 而這次風中劍 遇到許多白髮級的車友
(多是會車)

天呀,連長者 都騎的上,我還騎到心跳180 踏頻 50 時速7 我真的是 破少年……
(心中也期待 自已能夠和長者一樣 騎到六七十,也上的去風櫃嘴)

這兩天就一直想,是體力,還是車輛 還是技術??

一體力:

請教網路達人  騎了近兩年  換車 還是多練 還是……

請教網路達人  騎了近兩年  換車 還是多練 還是……

請教網路達人  騎了近兩年  換車 還是多練 還是……

小弟附上風中劍 最後一次爬坡(仰德到文化),我只記得最累時,踏頻有掉到55,時速是8,心跳有175

所以我是再多練練 不用多想換車一事呢?

二:車輛是 escape M車架 平把 三十速的 tiagia(這是二手購入,好像非成車,原車主自已組的)
也爬了許多文 若換TCR SLR2 會上坡快些嗎??
原則上遇到10%的坡就需換到最輕齒比了(好像前30,後30,但爬文 卻沒這齒比。我是一齒一齒的算的)
還可以踏頻到80吧,再往上就掉頻 記憶中12-15就會掉到70-60 過了15必掉到50
冷水坑上小油坑 的起步段 會掉到50 心跳會上188 才上的去

爬文 看到有車友從小折換到公路車,竟可不換到最小齒 就上風櫃嘴 而且他才一月個騎一次 工作相當繁忙
換車 真的差很大嗎??
PS 有上卡
三:技術:

A: 小弟未曾抽車過,請問需適時的抽幾下車,還是持續坐好坐滿 別學抽車呢?

B: 可提供 騎車 姿勢 調整 (自已就可調)的方式,讓小弟自已多調整騎姿
以便正確的姿勢 提高騎的效率

C:在北市或雙北 有較便宜的 付費 調整騎姿 嗎??

爬文 有看到幾何,幾何是指車架 這是除了換車 才能改進的 對吧??


問這麼多,是想了解,若想更上層樓的爬山,從那下功夫 會有不錯的進步。

最後,預算方面 也沒想花太高(MAX三萬) 若是這預算 無法有太大變化
那我就單從體力下手,必竟花錢追裝備,實在荷包不夠!!!


若有也住附近,或常爬山的車友,願意讓小弟學習,請不吝指導 或是讓小弟一起騎(前提是願意等我 感謝)


2019-03-23 9:1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網路達人
rstmeqft wrote:
前兩天 第一次騎風...(恕刪)

換車絕對有感,22速的7~8公斤正規公路車,齒比挑CT盤配11-30或11-32飛輪,體重六十左右腳力夠的話可以選11-28

什麼牌子倒無所謂,買有聽過的,路上看過的,姿勢買車時請車店教你。

抽車首先要上卡,不然只有一半的輸出

剩下就是練習再練習,只有累積沒有奇蹟
rstmeqft wrote:
前兩天 第一次騎風...(恕刪)


請問你主要的路線都是以山路為主嗎?如果是的話,抽車是有必要的,轉換肌群的使用,身體的鍛鍊也比較平衡,但就是量力而為,不逞強。

偶爾也可以安排百K以上的行程,加強心肺耐力,這個其實很有用,但時間要長,不是單次騎乘的時間長,而是一年內每個月有一兩次的長征,心肺耐力是攻山的基礎,一年後的相同路線,均速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不過我是認為騎車這件事是跟自己比賽,跟別人比的話永遠都輸,因為你怎麼知道對方是不是選手退役的,比昨天的自己進步就是最棒的禮物了,共勉之。
換車+1

碳纖維 50-34, 11-34T,換了再說!
換車+1

我也是白髮族,騎公路車和兩輪(700C)前驅前導鈦躺車,十幾%的玻不算一回事,石門水庫(可能超過一)照樣趴到壩上,因為沒有碟煞,牽車從壩上下來。
樓主好。首先,看了樓主的騎車記錄,坦白說,已經很有水平,不比一般假日騎士差,但假如樓主還想更上一層樓,當然有進步的空間。

一:體力
樓上的朋友提到的過百K騎乘(LSD)是好建議,另外也可練間歇,VO2 Max,即使平常在家也可練練深蹲,對爬坡很有幫助

二:車輛
平把和彎把有一定差別,平把騎乘姿勢基本只有一個,彎把手部有較多騎乘姿勢的變化,可樣身體肌肉輪流休息,發力更持久。公路車的幾何便是針對身體更易發力來設計,習慣後應該更能省力騎乘。針對爬坡,前變50/34,飛輪11-32或34應該足夠

三:技術
A: 小弟未曾抽車過,請問需適時的抽幾下車,還是持續坐好坐滿 別學抽車呢?
抽車一般只能維持1-2分鐘,對整體騎乘幫助不大,但在碰到短距離極陡坡(15%以上),可讓已經很疲勞的肌肉休息一會,換幾組新肌肉運動短暫發力應付陡坡,是會有些幫助,但對非比賽選手,不是必要

B: 可提供 騎車 姿勢 調整 (自已就可調)的方式,讓小弟自已多調整騎姿以便正確的姿勢 提高騎的效率
平把車騎乘姿勢只有一個,有上卡的話,腳掌發力位置及大小腿迴轉位置已經基本固定,只要坐墊高度調對,已經沒什麼好調整
彎把車的話,做個fitting再買車便足夠,基本上也只有手放的位置有4個變化,姿勢沒什麼好調整

爬文 有看到幾何,幾何是指車架 這是除了換車 才能改進的 對吧??
基本上是的,把手寬度,龍頭長度,坐墊前後調整等變化有限
戴了安全帽
戴了風鏡
都能夠認出是老人 ?


rstmeqft wrote:
前兩天 第一次騎...(恕刪)
rstmeqft wrote:
前兩天 第一次騎...(恕刪)


我覺得你應該下載strava來用
可以看每個區段的速度

你這樣混在一起看不出來你騎的怎樣
(純粹看這整個行程,均速15偏慢)
要單獨看風櫃嘴,中社,劍南
你的PR,心跳,踏頻各是多少
才知道實力到哪裡
什麼地方可以再加強
沒騎過風中劍,我是覺得腿力、體力、技巧這三點比換車重要
這三點都有達到不錯的水準,或已經遇到瓶頸,再考慮換車

我本身騎的公里數不高,其他朋友遠比我騎的還勤
我的單車只是入門兩萬多,朋友車都六位數

上次跟他們一起跑山路,我是第二名,其他都在我後面
不是說自己多強,而是腿力跟技巧占了很大一部份
但是續航力他們都比我強就是了
你好,我跟你應該很像,幾乎都單人騎,一些資訊也都在網路上吸收

我的有些心得給你參考,我幾乎是以心律來當基礎,功率當輔,如是觀音山維持心律150,反覆去看成績以及功率增加多少

一段時間測量FTP

就能稍微掌握自己身體狀況要如何提升成績,像我第一次上觀音山跟現在時間整整差一倍以上...(我知道神人很多但我自己跟自己比)

體重本來87,到現在72,目標60,我就知道當我體重減少成績絕對能繼續提升(當然還有最恐怖的裝備坑,後面還會考慮深蹲增加肌力)

再來我都用輕鬆方式騎,絕對不讓自己很累,才能維持住不用去跟意志力對抗(能夠一個禮拜多次騎乘)

當你發現你現在輕鬆騎就比第一次騎快一倍以上那感覺真的很妙 (我第一次真的太弱腳)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