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master我擁有過兩台(這台是第三台)一台是master piu一台則是陪我爬過500趟烘爐地的奧林匹克,之所以會把奧林匹克賣了換成現在新的30週年,說穿了就是為了mapei這個塗裝,因為小弟目前所擁有的單車,絕大多數都是車隊版的塗裝,怎麼能少了mapei這個經典中的經典,但是又不喜歡有兩台同牌子的車,所以心一橫就把之前的愛駒賣給了車友,就開始專心尋找 colnago mapei塗裝的車輛.

其實mapei 塗裝的車種實在太多,從最有名的c40碳纖維車,一直到鋁車鈦合金鋼管,只要說得出來的材質,基本上colnago 就有出mapei的塗裝(順帶一提,照往例只要該款式推出mapei塗裝,也代表快改款了)首先鋁車第一個被淘汰,因為材質特性的關係,我不想再收鋁車,再來則是鈦合金的車也被我屏除,原因是很厲害很稀有,但是不夠經典,換言之,想到colnago就會想到c40與master,而以材質特性與經典來說 對我來說master當然是首選.
既然選定了master mapei,就開始三個月的尋找期,非常難找的原因有幾點:
1) 數量本來就不多
2) 重烤的很多
3) 符合我尺寸的找不到
所以最後毅然決然地訂了新的30週年,但是還是有我小小的堅持,就是要用star前叉以及當年一級的campy record.
Colnago master 30週年 Mapei 細節分享:









在這之間經過研究又發現了幾件事:
1) 三十週年的鋼材與之前我的奧林匹克不同,好像已經不是鴿子牌的管子,研究之下果然發現colnago master所謂DT15V鋼材,應該是台灣中鋼的產品(所以產地還是如同官網是義大利製?我非常懷疑)其實用中鋼的管材也無所謂,因為台灣中鋼的能力與公司規模理論上應該是要超過義大利的鴿子牌(大型船艦與重工業機具都在用了),只是我認為colnago要說清楚,不要矇混消費者就是.
2) 同樣是三十週年的colnago master,其實在設計上mapei跟其他的三十週年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mapei版本,還保留著下把變速的設計,其他的master已經無法使用傳統的撥把變速.(有此一說,兩者產地不同)
3) 最新版的colnago master單車架的重量已經落在1800克以內,相較於傳統lug車架來說,已經很輕了(小弟另外一台tig的barco單車架的重量落在1700克左右,兩者尺寸相當)相較於之前的colnago master重量輕了100多克(這裡指的已經是新款的X-LIGHT)又比我之前的奧林匹克輕了200多克(奧林匹克是走內線,重是正常,但是工藝品質完勝其他)
接著就是實際騎乘的感受了,這台車給我的感覺只有一個字就是“硬”感覺上甚至比我的BARCO還要硬,跟不用說與之前的master比起來了,但是一台很硬的鋼管車是不是好騎?這見仁見智,對我而言爬陡坡與中短距離的行程我會騎它,要跑遠一點的路線,我會放棄它,畢竟一台騎起來像鋁車的鋼管車,我個人覺得很妙,不知道是不是我裝了star前叉的關係.(這隻前叉已經是公認的偏軟)但是以騎乘效率來說,這台車的分數很高,畢竟硬朗的車架不容易消耗能量,至於車手本身會不會因為這樣而爆掉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