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碳纖結構分離經驗分享

1234567891011121341415test
謝謝

挖洗"山姆叔叔"啦...
2017-11-02 12:50 發佈
這篇讚!!

學習了!!

不曉得t1000 t700 之類的

能否這樣分辨?

不曉得業界,有無可能類似data dot 這樣的防偽設計?
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88862088@N00/
那是因為你拿的是成品來分解 卻忘了別人在研發的工段不斷的測試及分析....

我也接觸過好幾位複材界的前輩 對於複材這塊就算做了20幾年還是一樣吸收新的知識及工法....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精采!! 謝謝山姆叔叔提供資訊

小弟多嘴,提供以下些許資訊,如有錯誤還不吝指教

胎面用3K可以有平順的道理,當打外側的幅條孔的時候也能有效防止毛刺產生,

煞車面這一塊是玄武岩材質,另外兩側那兩條棒狀的,一般是為了把裝胎面的這兩個

小尖角更容易做出來(不然會有缺膠的問題阿!)

一般胎壁就45度當第一層的UD布及第二層的20度(甚至有人會標到22.5度)

幅條面會用大量的0度料去壓成強化環(拉幅條位置,就您文中所述的補強環),上面那層3K的作用不單止於飾片

3K在打孔的時候可以有效的防止毛刺產生

謝謝!! 碳纖維在現在真的不是太大的祕密!


請問分離的方法是什麼?

加熱嗎? 怎麼加熱? 溫度是多少?

還是加熱以外的方法?
這篇漂亮,不知道那個在很大棟大樓批評山姆叔叔“不管你多會編輪,很多事情是隔行如隔山。
自己不懂,就不要恣意評論”,看到了沒
光影追逐 wrote:
精采!! 謝謝山姆...(恕刪)

原來那不是飾片~
還好這裡有真正懂的人啊~
感謝大大分享。

山姆叔叔3746 wrote:
山姆說過:碳纖的世...(恕刪)


論述加上實作
一步接著一步!

光影追逐 wrote:
精采!! 謝謝山姆...(恕刪)



你好
這篇是在說明如何去進行成型後的碳纖布料或工件作分析
並不是在討論材料使用與設計內容

其中你提到的補強環部分
已知有廠家用抽拉方式進行厚薄度控制
煞車邊也不光只有玄武岩可用
不過細節與如何變化材料作運用
山姆目前並不想在這進行討論

謝謝你的補充說明
挖洗"山姆叔叔"啦...
光影追逐 wrote:
精采!! 謝謝山姆...(恕刪)


就我這個碳纖維跟輪組外行來講

我認為那兩條是補強增加剛性用的 跟成形無關
  • 5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