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 TCR SL3 (輕量化鋁車)

GIANT TCR SL3 各方面的表現都很不錯 以假日車手來說真的很夠用
不過鋁車騎久了 還是想嘗試看看碳纖車 所以就買了Propel
以下是GIANT Propel Advanced 2-E 簡單的開箱分享
到車店時,老闆已經拆箱組好的 Propel Advanced 2-E

Fitting後牽回家的空車

稍微整理過後的Propel Advanced 2-E



車架系統-車架 GIANT ADVANCED 超輕碳纖維低風阻車架


車架系統-前叉 GIANT 碳纖維前叉 (鋁合金 OverDrive Steerer)

車架系統-尺寸 M/L Size

操控系統-車把手 GIANT Contact 鋁合金 31.8 車把帶更換Fizik 黑色絨布車把帶


操控系統-車手豎桿 GIANT Connect 鋁合金 M/L車架搭配的為11mm長的龍頭


變速系統-變速把手 SHIMANO 105 & 走線


變速系統-前變速器 SHIMANO 105

變速系統-後變速器 SHIMANO 105 11s


煞車系統-前煞車組 Giant SpeedControl

煞車系統-後煞車組 Giant SpeedControl

傳動系統-大齒盤 SHIMANO 105 50/34T 消光齒盤與亮面曲柄與Propel 很搭

傳動系統-飛輪 SHIMANO 105 11-28T,11S 鏈條KMC X11L


傳動系統-踏板 自行更換的 Wellgo R277
重量:228 g/pr
台身:鋁合金(CNC)
軸心:鉻鉬鋼
尺寸:87*98.5*22.5 mm

轉動系統-輪圈 先前舊車留下的 Mavic Elite


轉動系統-外胎 另外購買的 馬牌GP4000


坐墊-更換CONTACT SLR Forward前傾型坐墊(與Propel Advanced 2-E 顏色滿搭的)



CONTACT SLR Forward前傾型坐墊-中央減壓溝槽


CONTACT SLR Forward前傾型坐墊-碳纖複合材質底座及座弓

座管-GIANT VECTOR Composite & 鎖附方式


GIANT Propel Advanced 2-E



=====================================================================
接下來分享一下騎乘心得
騎乘路線約33km 林口臺地出發 逆時針 (平路/下坡/緩上坡)

之前一次騎這路線應該是三年前了(當初騎TCR)
GIANT TCR SL3:
年輕三歲的我/印象中85~87kg/外胎 建大K925 (輪組 Elite)
GIANT PROPEL AD2-E:
33歲的我/76kg/外胎馬牌GP4000(輪組 Elite)
起步抽車
可能是碳纖車+不錯的馬牌外胎 PROPEL起步抽車傳輸直接 輪胎就像黏在馬路 但不重拖速度很好帶上來
之前的TCR可能是鋁車的關係 起步的傳輸感還是比PROPEL更直接 但也可能配K925的關係 所以路感真的很硬
平路
以前雖然覺得單趟50km或100km以內 鋁車碳纖車差異性不大
但實際騎乘後覺得舒適度在平路就有差了
比較基準一樣是(Propel 碳車+GP4000) vs (TCR 鋁車+K925)
以前TCR 平路的震動透過前輪直接傳到彎把上,不過Propel 在這方面震動就舒緩很多(以前叉等級來說 TCR還是全碳前叉)
平路速度帶起來後Propel 的穩定度感覺比TCR好 雖然Propel不是 OD2 但龍頭感覺也是比較穩
下坡
因為第一次騎Propel不敢滑太快 下坡最高維持50km/hr 左右
穩定度不輸有OD2的TCR 反而吸震效果的關係 所以個人覺得下坡的穩定度Propel > TCR
上坡
小弟住林口之前從黎明技術學院上坡都會自己做個紀錄
從黎明技術學院門口開始計時 到林口中山路的加油站
第一次騎這條路時TCR是搭配原廠輪組 印象中全程80%用到CT盤+32T 還有下來牽車
騎完的時間大概是30分鐘以上
上次騎乘的時候就是 Elite+建大K925 印象中完成時間應該是23分鐘 其中也有用到32T 但機率不高
這次的Propel 讓我相當驚奇
整路用大盤34+21t 爬完 時間大概18分鐘左右
感覺上Propel TCR 的爬坡對假日車手的我來說應該差異不大
影響較大的應該是外胎跟自己本身的體重
簡單的幾點心得總結
1.TCR Propel 都是好車一部
2.以第一台公路車入門來說 TCR 鋁車真的就很夠用了
3.碳纖車 鋁車 騎乘的舒適感是真的有差
4.假日車手來說 TCR Propel 不要被爬坡或平路專用的思維所局限
個人覺得爬坡輪vs平路板輪的差異 遠大於車架的差異
5.輪組是最直接有效益的投資+1
6.假日車手 平常里程數不多的話 建議外胎可以投資用好一點的 騎乘感覺有明顯提升
7.輕量化C/P值最高的 相信我 就是自己的體重
以上單純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
兩台車的條件不完全相同也可能有其他影響因素
再請大家多指教
the
更新了輪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