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換了卡踏之後 斷斷續續 騎了約100k
發現幾件事情
沒有想像中變的輕鬆,尤其是膝蓋 還有膝蓋內側的肌肉
下踩時受力反而重了,很快就感到疲勞
騎坡度沒有很大的平路10k 表現反而下降
之前背著大背包,用giant原車附的踏板
可以騎到平均29k 最高速49k
現在換了一組超輕量卡踏 才170g/組
裝上椅墊蛋包 捨去大背包還有裡頭一些有的沒的
至少輕了1kg以上
同一路段
反而退步成
平均23k 最高速50k (高速倒是提高了一咪咪)
跟友人騎車也感覺跟不上
本來是我海放他們阿!
後來自己調整了座管高度
因為感覺腳在踩踏時無法伸直
尤其是在上死點時感覺膝蓋角度很小
往上調整了快2cm有 騎一小段似乎有比較順暢
要等天氣好(最近一週連雨...)
再去測試看看!
這兩天在板上有看到板友分享,
有人也有類似情況,甚至會再把椅墊調前,
因為我是公路車新手,
沒有調整過椅墊的經驗,
買車的地方也沒有在做fitting
只叫我騎一騎再去調
請問我該怎樣做到最好的調整呢?
另外
我使用的是6度的扣片
在踩踏時會感覺腳踝轉來轉去,
是否該換成0度的讓腳固定,減少無謂消耗?
也聽說0度也比較適合新手
目前遇到緊急狀況都還有瞬間脫出 沒有真正摔到
怕換了0度之後反而會緊張脫不出來..
不過概略就是
座管高度的話 下死點的時候 腳不能是完全伸直的 要稍微微的彎曲一點點 這樣腳還有一點可應用的緩衝空間 比較有彈性 也比較不會拉屁股
座墊位置的話 曲柄前後水平位置 膝蓋鉛錘線 差不多通過踏板軸心
座墊角度的話 整張座墊的前後兩個高點取水平再去依各人坐感微調
鞋底板角度的話 概略的調到腳在迴轉的時候 不會很明顯的兩腳歪斜 導致膝蓋在每個點的左右偏擺位置不同
前後的話 鞋底板別太前面 這樣壓力會偏向在拇指球前段 腳只會容易麻 可以試試看調在拇指球略後一點點的位置
調整順序可以試試 先調鞋底板前後位置 固定之後換調座高跟座墊位置 然後在調整鞋底板角度跟座墊角度
以上概略參考 每個人調整理論不太一樣 所以如果不妥 樓下幫忙補充 3Q
drive by wrote:
因為感覺腳在踩踏時無法伸直
尤其是在上死點時感覺膝蓋角度很小
上死點的膝蓋角度不是很重要,因為出力的位置不是在這裡,在上死點時反而應該提起腳跟讓大腿儘量抬高,這樣踩踏會比較順暢。
李峻傑 wrote:
其實...調鞋底板的...(恕刪)
兩位大大 真是太有心了
我看了一下我的鞋底板,扣片位置大約在最後面 (就是鞋子已經幾乎不能往前移動)
其他專有名詞真的有些太專業了 我會再請朋友仔細看看!!
調整座管高度之後 今天有稍微回復一些
平均26k 最高52k
離我自己的最好紀錄接近了一些,
可能是還不夠習慣!!
踩踏動作我會再多練練 謝謝兩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