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開箱}MERIDA 11' SCULTURA EVO 905

7月份的時候....陪伴我10年的阿帝拉掛了(當時還是買2手的).....
搭了1個月左右的捷運上下班(萬華>>南港),從出家門到進辦公室這個距離大約要花40~45分鐘左右
也不知道那根經不對~[
在某一天就決定騎腳踏車上下班好了
想一想,如此既可以運動有可以省錢
於是踏上我的踏步龍小折就騎去上下班了
早上大約要花50~55分鐘,總里程約12公里
百分之百市區走行,所以油耗嚇死人(不適腳踏車嗎哪來的油耗啊!!)
約騎了1個月後,覺得有點慢.....
不過我也清楚這已經是小折的極限了
念頭一動乾脆買台公路車好了
心中對各品牌的了解真的不多~
所以就鎖定GIANT、MERIDA、FUJI,預算大概30~40K左右
爬了一下文,大致了解一般而言鋁車比較硬,且自己不太喜歡鋼管的纖細感..
於是G牌的ADV COMPOSITE、M牌的SCULTURA車系及F牌的SST(這有爆預算,後來就沒考慮了)
因為小弟我喜歡藍色....G牌只有COMPOSITE 3可選....不過只配到TIAGRA
M牌的SCUTURA R5雖然有藍色變速也配的不錯(SRAM APEX)...不過水藍色不是我的菜
那就找看看11年的車試試看...
終於找到了SCULTURA 105~超喜歡的藍白配,又搭105全套..心動
在搜尋....疑怎麼有這類似的塗裝單價格完全差一截的SCULTURA EVO
查哩一下才知道原來兩輛車的車架不一樣,105是使用M25T碳紗製程(算三級吧)
而EVO是採M40T製程(可能是一級,因為M25上還有M30T)
而且EVO配的是ULTEGRA並採BB30系統(聽起來很了不起,其實我也是買了後翻書才知道這是啥碗糕)
心中的小惡魔
衝拉~~~~~~~~~~~~~~~話說前言有點久
因為這車早已組好架在車店展示....所以沒開箱囉~
就是為了這3個字~~~EVO,Scultura Nano BB-30車架

ULTEGRA變速控制桿

白色的把帶(騎回家有點髒了)及手把FSA Gossamer Ergo OS

ULTEGRA前夾器

11W碼表及S1車燈(小折拆下的)

碼表的感應器...我發現晚上開燈時會干擾....請問大大有解嗎

DT SWISS R1900輪組,後來查過這組有點重(1900g)...算了先將就吧

齒盤曲柄FSA Energy 50-34 BB-30

XPEDO腳踏(謎之音....換卡踏吧~),有點不習慣這麼小的面積

車架技術nano matrix carbon

ULTEGRA後夾器

後上叉技術flex stay,具原廠說明有較舒適的效果(不過我也沒騎過其他車,所以無法比較)

同場加印,水壺及迷你打氣棒

座管FSA Team Issue SB25 31.6 carbon

坐墊義大利SELLE ITALIA Q-BIK "FLOW",優雅的白色

手把豎管FSA OS-190 -6°/車頭碗Big Conoid Neck

上管特寫SCULTURA EVO RACING SERIES

全車照








騎乘心的....
速度變快了~廢話
變輕鬆了~又廢話
因為之前也沒騎過公路車,有點難以說明
不過騎起來真的很爽~現在還在調整坐姿及設定
不過現在有一點困擾就是,當大盤轉一圈轉到某個位置時,就會有雜音出現
感覺好像鍊條的聲音,因為半檔有點不夠明顯,所以自己動手調整前變過
聲音還是存在,看來要找時間給專業人士看看了
2012-09-23 10:27 發佈
頭香! 呵呵

恭喜樓主,水車一部,恭喜恭喜

板大您的斯特拉EVO905車架是這款車中的一級車架沒錯!
#斯特拉等級之劃分
(最高皆斯特拉為BB30系統M40T碳紗製程成跟現在一級銳克多同等!904(40T)含以下用一般外掛式BB,11年以前之斯特拉最高等級除909外其餘車款為M30T碳紗製程!再往下的斯特拉105-R3-R5碳砂係數也為較低皆之M25T碳紗製程)

在11-12年式斯特拉EVO車架來說都是用跟銳克多同級的M40T奈米碳紗的車架!CP值算是蠻高的車架以效率跟舒適的平衡點抓的很高!之前試騎過同款車來說跟我的Specialized S-Works Roubaix SL2真的差異不大不過價位上就漂亮很多了CP值很不錯的車款喔!

以2013年度來說劃分法就又有所不同了!
Scultura SL.........Scultura Pro----Scultura Comp 等

您所提到的聲音可能是前變跟鍊條會去磨到的聲音可以回您購買的車店去檢查一下!還有以您照片來看坐墊前端可以在提高一些椅面呈水平這樣可能可以減少一些些對您手掌跟手臂支撐的壓力!DT-1900輪組1932克是有點給它小重沒錯不過耐用度跟騎乘感其實都算是不錯的輪組!等板大覺的不夠您用時在升級個一級的輪組在騎乘上會給您完全不同的感受喔!當然最少重量可壓進7.3KG!
板大入手了一部好車!努力的給他騎下去囉!祝購車愉快!
哇賽!!
好車一部~~
外型和配備都沒話說~~^^
可以私密一下多少扣扣入手的嗎?~~
恭喜樓主,進入公路車的花花世界.....


jaryno12581 wrote:
板大您的斯特拉EVO...(恕刪)



Jaryno 大:

你是說2012 的 Scultura 都是同樣的車架材質??

還是跟2011 有分呢????

我的2012- R5 上管一樣也寫著 "Scultura EVO racing Series"




只是好奇!

我三個多月騎了快 4,000 Km 只添購一對手編輪

爬坡不落人後, 滿意.......

......................................

當初沒買 R3 的原因是:

1. 喜歡水藍色.....跟好跟版主相反

2. 配 APEX- 11/32 飛輪....肉腳福音

3. 聽說 Apex 跟Rival 的差異只是在碳纖跟鍛造鋁的輕量差,做動機構都是一樣的....反正,我騎不快 差零點幾秒的變速,我沒差..

4. 跑7 跟跑5 的輪組.....我做過功課,只是幅條差異....前後重量差90 幾公克(1849 vs 1760),內外胎買好(輕)一點就沒差了....反正這兩組都是練習輪....所以,等於沒差....重一點還練習多一點....

這樣省下來的錢,再添一點就夠我買一組還不錯的 小A 手編輪.....

現在 7.5 Kg.......(曾經看到TMBK 上說 7.4 KG 的車車最好騎,應該是說我這種休閒組的咖吧....)

現在有2組輪組,連輪胎差 450 公克交換著騎.....

騎起來的感覺不太一樣,等於是有2部車子可以依心情/約騎朋友改換著騎........讚..

motorock wrote:
7月份的時候.......(恕刪)



我被旁邊開賽車遊戲的設備轉移注意力了....
回591mtb板大
2012 的 Scultura 都是同樣的車架材質??還是跟2011 有分呢????我的2012- R5 上管一樣也寫著 "Scultura EVO racing Series"

據我的了解是如我剛說說的
斯特拉等級之劃分
(最高皆斯特拉為BB30系統M40T碳紗製程成跟現在一級銳克多同等!904(40T)含以下用一般外掛式BB,11年以前之斯特拉最高等級除909外其餘車款為M30T碳紗製程!再往下的斯特拉105-R3-R5碳砂係數也為較低皆之M25T碳紗製程)

您的斯特拉R5跟R3還有斯忒拉105都是屬於M25T碳紗製程可以算是斯特拉系列的3級車架
11-12年來說好像沒二級的M30T碳紗製程的斯特拉車架(10年除了斯特拉車隊版含909之後,以下的款式就是屬於二級的M30T碳紗製程!)
所以11-12年的斯特拉車款是1級的斯特拉EVO系列跟3級的斯特拉105-R5-R3 !以車架的表現來說當然是有不同的表現(就我自己騎過的感覺來說)不過就算是R5的車架也有不錯的表現對一般人來說其實都很夠用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對車架跟五通的強度很敏感!以定價跟品質來說CP值很高的選擇!一般人比較能感覺的差異應該是在重量,比我自己秤過的數據來說1級跟3級落差不大!沒像2013年的級數這麼明顯
2013年的斯特拉SL車架54CM的只有830克含前叉330克!總重才1160克這種重量已經不下很多進口大廠的一級車架甚至更輕!Scultura SL Team的成車重量也在6.3KG左右(價位就.....)
所以如果有11-12年的特價車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順便也貼一下我在店內看見的2013年的Scultura comp905-E電子變速車款!


jaryno12581 wrote:
回591mtb板大2...(恕刪)



Jaryno 大:

謝謝你的說明...

據我所知,碳纖車是由一層層不同的碳纖所堆疊而成的(不是用單一材質的碳纖做成整個車架)

其堆疊的方法跟材質間的互動關係成就了車架的剛性與吸震性以及重量分布等等

市面上,有一些錯誤的觀念是用越高階的碳纖來編織就會有較好的剛性,吸震....性質

其實,用較次一等的材料(可能是 三,五年以前的最高階材料)只要設計得當,

或者增加厚度與樹酯調配就可以達到同樣的強度值....

只是,重量會增加而已.....但是,價錢跟重量是一個選擇性的課題....

就如同你所說的,騎車的人有各種不同的屬性與需求

也有人喜歡鋼管車的柔順,有人喜歡鋁合金的直接.....

碳纖車也是一樣.....

腿力不夠...或者進取心不強的人(像我這種每天都騎超過30公里但只是想要停留在休閒組的咖)

其實剛性的需求不如對吸震,舒適的需求

在這種思考上......或許美利達專門為台灣人特別推出的 R-3,R-5 反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買過幾部美利達的自行車

A-team (HFS-3500)單震登山車,96-1000D 雙避越野車 跟這一部 Scultura R-5

原因無他,台灣製....德國設計.....我信得過.....

我對R-5的材質只是好奇, 沒有別的意思,.....

不過,真的謝謝你的說明...

motorock wrote:
不過現在有一點困擾就是,當大盤轉一圈轉到某個位置時,就會有雜音出現
感覺好像鍊條的聲音,因為半檔有點不夠明顯,所以自己動手調整前變過


前小對後小或是後兩小嗎?
正常的..FSA的大小盤很近
會有鍊條磨到大盤的聲音

前大=>不要用到後兩大=>容易落鍊
前小=>不要用到後兩小=>容易有異音

前叉上部是鋁的嗎?
如果是碳的你墊圈太多了 有2.5CM了..?


土城加藤鷹

jaryno12581 wrote:
回591mtb板大2...(恕刪)


這幾台怎看起來跟S-WORK好像..

土城加藤鷹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