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後輪對於擾流的功效?!

查了一些文章
似乎板輪效果來說
前輪遠大於後輪
那麼如果為了60%爬坡,40%平路來說
那可以只搭前板輪
後輪採用比較低框的輕量化輪框?
這樣可以適應一日雙北 甚至於一日雙塔的地形變化嗎?!
2012-05-01 1:08 發佈
dgame wrote:
查了一些文章似乎板輪...(恕刪)


後輪幾乎沒有擾流效果,相對的高轉動慣性跟容易驅動才是考量

一日雙北-->後輪使用低框用較低能量驅動

一日雙塔-->後輪使用高框用來維持高轉動慣性

完全是相反的取向!至於前輪,平路就要看當時風向,爬坡還是低框取勝

根據個人經驗,用上zipp 1080碳纖前輪爬坡,就算重量跟鋁框跑零前輪一樣

還是吃力很多~(後輪搭配zipp303)

另外如果是像你講的混合地形(爬坡60%),基本上還是中低框佔優勢
早年真有職業車手在環法賽場用過這種配置

以前我跑環花東也這樣幹過

不過效益不大

不管一日雙三小,實力最重要

dgame wrote:
查了一些文章似乎板輪...(恕刪)
歡迎來Aq's Bike http://aqbike.blogspot.com/
太棒了 又來了 台灣的物理諾貝爾獎指日可待
“一日雙塔-->後輪使用高框用來維持高轉動慣性”
我想那些做輪組的專家和國中理化老師看到大概都會非常的欣慰!!!
我們國民的基礎科學水準終於追上烏干達了!!!

ogawa0929 wrote:
後輪幾乎沒有擾流效果...(恕刪)

vaisteve wrote:
太棒了 又來了 ...(恕刪)

可悲!夏蟲無法語冰!你以為計時賽跟鐵人選手用高框是為了什麼?

無知不可悲,可悲的是不自知

vaisteve wrote:
太棒了 又來了 ...(恕刪)

本來 我用的是低框登山輪組
想法也是 輪組應該越輕 越可以帶起來
加速應該也可以越快 那極速應該也可以越快
而一般路面巡航大概只能到25 km/hr 那應該是體力問題
多練車就好...

可是 昨晚用了鋁板輪(跟練習輪組wh6700 前輪差不多重量)
輕鬆帶到30 km/hr
才嚇一跳 難怪那麼多人用板輪跑平路....輕鬆那麼多
網兄您太自責了 何必文謅謅的罵自己呢?
“計時賽跟鐵人選手用高框是為了什麼”
遺憾 不是為了轉動慣量.......
顯然zipp這類廠商每年拼了命要把輪組減重在您眼中看來都是 “無知不可悲,可悲的是不自知”
我看以後十二年國教實施起來我的普化要從國小的自然科學教起了........

ogawa0929 wrote:
可悲!夏蟲無法語冰!...(恕刪)
我只知道是為了廠商要求...

請問'普化'老師有何高見呢


vaisteve wrote:
網兄您太自責了 何必文謅謅的罵自己呢?
“計時賽跟鐵人選手用高框是為了什麼”
遺憾 不是為了轉動慣量.......(恕刪)

vaisteve wrote:
網兄您太自責了 何...(恕刪)

喔,我以為你要拿烏干達物理來幫大家上課

結果只是一直跳針複製貼上

騎車騎不贏沒關係,嘴砲請認真點好嗎
慘..現在台灣人的科學都是金庸教的....

好吧.

使用高框板輪的目的只有一件事 就是風阻
所以網兄如果去看任何一家有一點規模的輪組廠商
都只會宣稱自己板輪(甚至是碟輪)是"低風阻輪組"
例如 Zipp Hed都是說:Aero wheelset 絕對不會有哪一家說自己的輪組很有“慣性”
難道您不相信去做風洞測試的廠商而要相信雅虎的賣家?

因為所謂“慣性”都是你自己做功換來的. 能量守恆.
板輪在高速佔便宜是因為他的風阻小 不是因為它重
不然F1沒事用鎂合金的輪圈 單車用碳纖維的輪框幹嘛呢??
用白鐵最有慣性啊

如果您還是不信, 請洽各地的國中理化老師......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