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大多建議胎壓在 110PSI 左右、以上 (一般胎)
較常聽到的說法是....
1.避免蛇咬 2.避免破輪 3.維持較佳之慣性(速度)
對於(2)說法小弟有疑問
大多騎士認為... 因胎壓高,不慎壓到路上的小石子時,可把小石子彈開... 避免輪胎被刺破
於是我詢問朋友此說法是否成立
朋友說...
這說法好像不太成立耶... 若照這麼說~ 那騎登山車不就整天爆胎?!
登山車胎壓較低,且輪胎與柏油路接觸面積更大,壓到小石子的機率比公路車高出N倍(尤其越野玩家)
雖登山車大多使用顆粒胎,卻不會因胎壓低而破胎率大增~ 故朋友不贊同該說法!
假設公路車胎壓大多只打70~80PSI,真的會大幅增加破胎率嗎??
謝謝
惆悵 wrote:
公路車大多建議胎壓在...(恕刪)
還有一個原因,一條細細的胎你不打高壓,
胎撐不起重量,那所有重量幾乎壓在框的某一點上面,這樣框容易掛,
再來就是最簡單的物理了,胎壓越高,
接觸面積越小,車子越省力跑越快,當然越不舒服...
所以胎壓 X 接地面積 = 總負重
若總負重相同,愈高的胎壓可以有愈小的接地面積,低胎壓則要有較大的接地面積
一樣的胎壓則會有一樣的接地面積(不管胎寬)
公路車胎為求較低的滾動阻力,胎寬較窄,若打低胎壓,輪胎勢必會被壓平,才會有足夠的接地面積
這樣就會有輪框觸地的風險,內胎被夾破(就是俗稱的蛇咬)的機率也會升高
相反地,寬胎即使打低胎壓,輪胎也不會扁掉(觸地的部份)
﹣﹣﹣﹣﹣﹣﹣﹣﹣﹣﹣﹣﹣﹣﹣﹣﹣﹣﹣﹣﹣﹣﹣﹣﹣﹣﹣﹣﹣﹣﹣﹣﹣﹣﹣﹣﹣﹣﹣﹣﹣﹣﹣
上面舉的汽車的例子也是一樣,當總負重上升,不是增加接地面積,就是增加胎壓
汽車的胎壓不用那麼高是因為它的輪胎接低面積夠大
胎寬就不用說了,汽車胎的胎寬應該有公路車胎的10倍,加上輪胎有4個
所以總接地面積大的多,所以胎壓不需那麼高
若是超負重的聯結車,在輪胎規胎已達極限的情形下(不能再寬了),解決的方式就是增加輪胎數
腳踏車要打5psi也可以,只要裝上汽車胎就可以,國外真的有人做出這種搞怪車,只是很難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