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多少框高??多少慣性??多少速率??多少性能??


小弟經過爬文之後,知道框高和慣性的關係,也知道不是單純比框高就可以知道慣性的好壞,還在看花鼓與輪框的重量比例。

但畢竟我不是專業玩家,所以不能特地去挑花鼓的重量和輪框的重量去編成無敵輪組,只能買廠商現有的輪組。

小弟目前是看到SRAM S40和S60 複合式板輪,卻不知道要選擇哪一種比較適合小弟。

我知道框越高,相對腳力要越好才能帶出他的慣性,但爬文結果後,並沒有人提出到底要多少的時速才可以帶動以上兩組輪框的慣性起來。

想要想請問大家,S40大約需要踩踏到多少的時速,慣性會產生呢??S60要多少的時速慣性會產生??謝謝!!
2010-11-24 13:3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速率 性能
建議你可以去01市集 問一下正在賣S60 S80的網友
要多少時速才帶的出慣性
既然知道輪組框高跟"慣性"沒有絕對的關係
那為什麼還這麼在意"慣性"這兩個字?
輪框重量增加100g, 考慮角動量後大約等效於增加160g"慣性", 多喝兩口水就補回來了
由此可知慣性並不是平路輪組考慮的重點, 否則你應該會看到一堆四五公斤重的碟輪, 而不是僅一公斤重的lightweight碟輪
sjjin26 wrote:
小弟經過爬文之後,知...(恕刪)


應該先看您平時騎是平路 還是爬山
平路有都沒有那麼長的距離 可以讓您 維持時速35km 以上
還是您只有比賽要用

這都是關鍵

基本上要有慣性 要35km以上才有感覺
要上這速度的時間是否您的腿力已沒了?
深思深思...
sjjin26 wrote:
小弟經過爬文之後,知...(恕刪)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指的是物體在不受力的情形下,靜者恆靜,動者恆作等速運動,又稱為"慣性"定律
輪組跟這個定律有什關係?

口水羊 wrote:
應該先看您平時騎是平...(恕刪)


忘了跟大家報告,小弟是完全要以平路為主。

也不是比賽要用的,主要用途是例如騎到墾丁一兩百公里以上,能夠利用慣性輪讓自己更輕鬆或更快完成的方式。

而會提問的原因是:如果S40在時速約25左右就可以感受到慣性的效果,那就可以使用。

如果S60要時速超過35以上,那就不適合用,因為腳力的問題,所以才想請問各位時速的差異。謝謝。

sjjin26 wrote:
能夠利用慣性輪讓自己更輕鬆或更快完成的方式。
而會提問的原因是:如果S40在時速約25左右就可以感受到慣性的效果,那就可以使用。
如果S60要時速超過35以上,那就不適合用,因為腳力的問題,所以才想請問各位時速的差異。謝謝。...(恕刪)

真是嚴重的觀念錯誤
都說了"慣性"根本不是平路好不好騎的問題所在, 如果慣性會讓你更輕鬆, 那選手車為什麼是1000g左右的碳纖板輪, 而不是2000g的鋁框板輪?

風阻才是重點
但風阻對非比賽而言影響也是有限的
空氣力學好的高框板輪與空氣力學爛的低框爬坡輪
時速40~50時對風組的差異換算成功率大概也只有10w而已, 對速度的影響大概1km/hr吧
非比賽不會計較這一點點速度差異
你把寬鬆長袖車衣換成計時賽緊身衣, 影響就比10w還大了
meridian wrote:
真是嚴重的觀念錯誤都...(恕刪)


照您這麼說~那我該如何是好呢??

好像裝啥都不對了!!

以我的需求,請您給我專業的建議,謝謝。

而且輪組輕才是第一要件,這就是為啥選手選擇碳纖維輪而不選擇鋁合金輪的原因。

當然最好的輪組就是輕還可以做到高框且剛性夠的輪組。

我認為高框的板輪當然用處是在於減少風阻和增加慣性。所以高框和慣性也是有關係的。

但聽了您的見解讓我覺得高框和慣性沒有甚麼關係,反倒跟風阻有絕對的關係。
sjjin26 wrote:
照您這麼說~...(恕刪)


前40後60.....別忘了側風的影響會難控制
如果風真的很大我就前低框後高框

我也覺得~以s60的重量....
您還真的要保持35以上比較有感覺
拉不到................您會老是覺得拖~

體重重...您就s40
體重輕...您就s60
我的相簿http://album.blog.yam.com/igor
既然是100~200km
那騎乘時間一定長達5~10hr
坐墊, 姿勢的影響遠比輪組大的多, 因為這是長時間騎乘最主要的兩個關鍵
甚至胎壓都不用打太飽(譬如體重70kg, 胎壓打90~100, 而不用打到70kg適用的110~120), 震動減少反而更不會疲勞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