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來分享
是打算將騎乘這台車的感受分享給各位~
當然 也只是"個人的感受"

先看看小弟的第一台車
Giant OCR 2 全鋁車
以現在的程度來感受這台車
操控上不算靈敏 舒適度尚可 但是遇到彈跳有點不舒適
在用力抽車時 感覺似乎力道傳不過去

第二台車
Giant TCR Alliance TM 碳鋁複合
個人覺得...TCR的車架 真的很不錯
小弟也騎過友人的adv
抽車反應很直接 也很令人滿意~
簡單介紹完之前的兩台對照車
直接切入主題

先來個全車照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個坐墊龍頭落差很大
不過這是我fitting的結果....
身高184,手長腳長,身體屬於柔軟
騎起來很舒服

上管的弧度 有點扁平狀

小小壓縮的車架 下管是稍微方型設計

立管 上面細 下面粗
尺寸56.5
車架+前叉+頭碗約1800g

MIT Carbon等級是FACT 10R 12K 屬於二級車架

頭管 也是上細下粗

前叉

後上叉的曲線

全車使用Sram Force套件
重量約2100g

Doubletap
過去都是使用shimano系統
這次改用sram
原本怕會不習慣,不過用過之後馬上就上手
而且感覺反應很快 不錯用~

3T arx team 11cm龍頭
重量120g

fsa K-force座管 27.2
重量215g

後變 11-28t飛輪

夾器

controltech Razor Edge 碳纖小彎把 3K
這支小彎把 網路上鮮少有人分享 能見度也不高
小弟很喜歡這支車把的曲線~ 細!而且很硬
重量215g

後側

上端

controltech 塑鋼碼表轉接座
老實說,原本想要裝車燈用的
但是車燈有點重....感覺震幾次就會斷掉
所以還是乖乖照他原本的用途裝馬錶
重量10g

Fizik Arione CX team版
重量205g

輪組 航翊RT038 (前16版本)
管胎vittoria CORSA CX ELITE
這是第一次使用碳纖輪與管胎
038的重量大約是1200g
由於大部分路線都是爬坡,因此暫時只能分享爬坡時的心得
跟一般爬坡的低框比,起步有點拖....也可以說...很脫...
但是速度帶起來之後,可以用比平常還要重的齒比前進
我想應該是輕量化的結果吧
剛性的話....我覺得普通
至於管胎,路感奇特的好
好到剛開始自己有點神經質,經過不同路面或是小沙子碎石,都有很明顯的感覺
重量275g(一條)

還滿順的花鼓,不過有點吵
陽極紅...不是很搭...

Mr.control鈦軸快拆
重量45g

Tacx 水壺架
重量45g(一個)

另一面的全車照
經過三個月的騎乘
路線大致都是:劍中劍,五指山,風櫃嘴,冷水坑,碧山巖
車架的剛性,真的很棒
操控性也是沒話說,挺靈活的
遇到路面稍微顛簸,也是QQ的(但是沒有到很Q又舒適那樣誇張)
但是...瞬間要抽車加速的時候(爬坡)
反應卻沒有比TCR系列來得直接明顯(相同爬坡鋁框)
老實說,還不太清楚原因...所以這方面比較難分享給各位
但是整體上,很滿意~
全車含105卡踏約7kg整
日後探6.x kg應該不是問題

在內湖Specialized組的
技術沒話說,又細心
許多小細節都處理得很好
稍有問題,回廠也都是耐心調整與測試,並且給予適當建議
而且...還有好喝的咖啡啦~

Fitting也是在這做的
好像是叫做BG fitting
很特別的經驗~
而且fitting過後一個月還要"回診" (說到這個...自己都忘了回診)

感謝各位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