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試車文

話說我在今年7月入手富士Roubaix(以下簡稱小R)公路車之後..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開始迷戀上速度.風切加爬坡瘋狂流汗的感覺..
就在騎乘約3500公里之後心中小惡魔..呼喚我要換車了..可是家中財務長直接給我一個否定的答案 NO

所以我只好把歪腦經動到輪組上..國產AMAIN T.(以下簡稱阿曼)型號:AT700AL30 框高:30mm 重量:1565g價格重量都不錯..就這樣不能換車換輪組..說實在話這輪組cp值算是不錯..而且也沒什麼問題..
阿曼-它陪我征戰無數山頭..就這樣又使用了2500公里左右

當然在這使用的過程當中我還是難免..會去偷偷關心加計算一下..下一台車的預算可以到達多少..
也順便在01發了一篇文章..請教板上先進bmc跟trigon.這2台車的建議..

就在今年12月12日我跟車隊朋友..騎完阿里山+塔塔加之後..老婆大人忽然開恩說可以給我預算換車了
盧廣仲說{喔耶~~~}
有了預算之後..開始大膽的進行估價行動..然而我的第一目標已經由trigon雅典娜換成bmc-slx01

人客啊-你看看這屁股..實在太黯然太銷魂了..真的好想把一下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可是問題來了..我最長廝混的店家並不是bmc經銷商..所以只好上網找店家去看車..但是說真的沒有花時間培養的店家實在是很難直接拿到非常漂亮的價格..而且後續服務跟維修..與我的家距離這種無形價值.也要考量在內..

雖然我的預算可以買到sl01..但是我偏偏喜歡slx01啊!!天人交戰.內心煎熬.算盤拿來彈一下預算100%爆炸..
為了不要讓一台車造成家庭革命..而且老婆大人已經高提貴手了..實在不能太超過
所以我只能說(slx01再見了~~~)

回到最熟識感情培養最深的店家..trigon雅典娜成車剛剛好就在我預算之內..而且我的阿曼輪組要移植過去新車上
所以成車輪組還可以扣掉用來升級其他部分..就在跟店家認真的確認過價格跟車架尺吋後..

開始進行輪組移植工程..要把阿曼從小R車上卸下來..寄到trigon總公司組裝..但是就在卸下的過程中耍天的老闆..
忽然-啊!!了一聲..耍天的他發現Shimano Tiagra系統棘輪座跟雅典娜系統不合啊..

感林羊-真正昏倒..之前還跟我說可以..老闆馬上連絡輪組公司..詢問棘輪座更換問題..
可是一直找不到人..這時候我們都急了..因為車隊在12/26要開年終武嶺團..(後來因天候不佳取消)

我希望新車能趕上那時候..如果能出團剛剛好可以試車(雖然我今年11月20日才剛小R去過)
不過如果一切順利得話..可以體驗鋁車跟碳纖維車的差異性

就再這時候老闆忽然臨機一動..
他說(sram系統跟Shimano有合喔)
我說(是這樣子嗎??那還不趕快牽一台車來讓我變變看)

這時候老闆把{便宜的}陣店之寶牽了過來..上面是配SRAM FORCE..火速開始Sram系統教學..
我說(都是你啦.人家我是要雅典娜的(心中小惡魔說.這握感跟變速方式還蠻爽的嘛))

後來輪組公司打來可以更換棘輪座..但是時間上是趕不上武嶺了..得知這消息之後
我請老闆跟trigon確認一下..雅典娜換成SRAM FORCE需不需要補差價??有沒有現貨??..
最後老闆給了我一個跳樓流血友情道歉價..我只能說(雅典娜-再見了)

開箱了!!~~~~~

1.第一次接觸Sram的FORCE系統..握把比較小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2.直直直的前叉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3.我喜歡曲柄內面也有印字體的感覺..質感加分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4.組裝+調整中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5.後變就沒太多的感覺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6.53/39標準盤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7.寬42cm/長9公分.一體式龍頭-以後買飲料.滷味.鹹酥雞.總算是有地方掛了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8.上管背面部份有內凹走線設計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9.五通+BB..這裡就有紮實的感覺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10.11/28飛輪..跟之前大盤34+飛輪26..計算下來小對大的踩踏感覺因該差不多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11.碳纖+不鏽鋼坐管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12.TRIGON CARBON超輕115g CARBON弓-還有3片式的坐墊可以替換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13.說真的SRAM夾器在現場看..我個人認為質感超越Shimano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14.屁屁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16.頭管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17.曲柄170mm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18.拿指甲刀挾持老闆..凹來的碳纖微水壺架(友情+流血贈送)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吐嘈時間~~
一般來說開箱文都是讚美文+宣傳文..但是我只是單純消費者..遇到新車有問題還是要來吐一下

1.新車在訓練台踩超過30分鐘+車架初步設定後..開心的牽回家~~隔天一大早想說來去爬坡體驗一下
才從華江橋騎到大稻埕..就發現我的腿沒有伸展開來..下車一看原來是坐管下滑了(我該不會買到潛水艇吧)

回到店家在老闆多方測試之後..他發現需要一個東西那叫做(碳纖微組裝劑)..在抹上之後我隔天在測試
它居然就好了..真是太神奇了~傑克!!..虎皮藥膏都沒那麼猛

2.新的內胎汽嘴漏氣..新的耶!!再發現它會漏氣的時候..我有種買到一台受詛咒的車..內胎一拿下來
上面印著(MIC)..那時候我鬆了一口氣..原來是製造地的問題

3.變速器中變後變..尾巴收線過長而且不夠細膩..我知道新的變速器有一段摩合+調整時期
但是身為國內還知名的廠商..這部分需要在加強-(扣分)

4.星期二天氣難的放晴..在出去繞一圈爬一下坡後..發現龍頭左右轉會有異音..原來是頭碗發出來的
老闆拆開後上下各..上個薄薄的黃油之後..暫時沒有聲音還要在觀察..(扣分)



騎乘心得~~

在接觸碳纖微的車架之後..發現吸震效果實在是很棒..不會像之前小R一樣..震的不舒服
尤其是萬板水門到華江橋這段路..跟華江橋下台北這地方..吸震效果100%展現..

目前累積里乘數只有200公里..不過大致上來說踩踏的表現實在不錯!!
而SRAM FORCE的變速系統..也不至於讓我很難適應..
爬坡來說有我想要的踩踏感覺-紮實..
不過平路巡航下(時速35-40公里)..可能是車子變輕了側風只要大一點感覺比之前小R還要飄一點

另外我要特別介紹這坐墊..滿意度100分..中間的部分可以放2顆龍珠..舒服很多..攝護腺也沒有壓迫到的感覺
美觀.輕量化.舒服度~~我認為都照顧到..CP值最高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一體式龍頭..現場握質感真的很棒..對於國內廠商能做出這樣的東西..值得肯定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在使用SRAM變速系統後..老闆告訴我有個貼心的設計..就是這個螺絲可以調整按把的角度..
跟我之前使用Shimano..按把角度不對要買東西來墊不一樣..感覺好很多(SRAM+加分)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目前最佳設定照
全車7.8公斤-包含(2個水壺架.碼表.後燈.打氣筒.105卡踏)
(分享)TRIGON+ FORCE這算是一篇很長的開箱加試車文

謝謝收看~~~~~~~~
2009-12-30 11:21 發佈
美車一部,恭喜版主了,sram的變速系統也是我垂涎已久的東西了
好車一部
force會是我下一個要的東西
不過cervelo s1會先入庫!!!

整車都很ok~~就是座管的比例怪怪
用0度????登山車
腿比較短???那應該用小一號車架然後加長龍頭至11mm。
這車架太大???
跨高-bb-把手-三點關係

看下前一台R的設定
如果車架是對的
但龍頭反轉是因為落差太大腰受不了嗎???
將座墊後移,重心後移,此時上半身的重心不會全落在把手上。
那腰的負擔就會輕
簡單說:
如果你前台車的臥下把很辛苦,除了腰差一點外..覺得落差大,請檢視座艙空間是否不足。
此時會覺得很狹隘所以臥下把很累
如果將座墊後移(請不要以姆指球跟踏板呈直線來看),以畫圓抬大腿為基準。
你會發現效率變好。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恭喜入手



-------------------

看下前一台R的設定
如果車架是對的
但龍頭反轉是因為落差太大腰受不了嗎???
將座墊後移,重心後移,此時上半身的重心不會全落在把手上。
那腰的負擔就會輕
簡單說:
如果你前台車的臥下把很辛苦,除了腰差一點外..覺得落差大,請檢視座艙空間是否不足。
此時會覺得很狹隘所以臥下把很累
如果將座墊後移(請不要以姆指球跟踏板呈直線來看),以畫圓抬大腿為基準。
你會發現效率變好。


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小學同學~~~

我的身高有180公分..但是跨長不長大約80公分而已..
加上本身柔軟度可能不夠..所以前一台小R車架設定..龍頭並沒有反轉!!~~

小R的累積6000公里的里程數..因為不會每次騎乘完或是常常手酸腰酸..所以一直認為這樣的設定
適合我的身體(自我認定)..也因為這樣在新車的尺寸選擇上有跟老闆認真的討論過..包含一體式龍頭!!

不過你PM給我的建議我會参考看看..謝謝啦!!~~~~~
我178跨78騎s低

座墊高71後退忘了...好像是3

龍頭100有點想換110的試看看

你是買m的嗎?

---------------


我178跨78騎s低

座墊高71後退忘了...好像是3

龍頭100有點想換110的試看看

你是買m的嗎?


大大~~

我是買立管49CM 上管54.5CM的車架..

之前小R是水平車架立管上管都是54CM.龍頭10公分

所以這次選擇上管54.5CM+9公分龍頭..用數字來算只有差一點點~~~

整體上來說..真的蠻好騎的!!

車架設定還需要再多一點騎乘時間來慢慢調整~~~

那你跟我一樣騎s的

--------------
波麗士流汗強 wrote:
大大~~我是買立管4...(恕刪)


雖然上管跟龍頭已經補足了
但有注意到立管角度嗎???
因為差0.5度,上管可能就差到1-2cm
因為不知道小r跟這台trigon的立管角度所以沒辦法查。
找一天你上練習台再跟你討論姿勢吧!!!
你那群朋友的車子設定都蠻奇怪的。雖然本人不是專家,但基本的設定還ok!!

fitting是一門學問,可大可小。
大-效率提高
小-騎起來比較累

找時間一起騎吧!!!
應該也有參加p字吧!!可以一起練喔!

剛查了一下
trigon你這台的立管角度是73.5
fuji是73度

所以trigon的上管會短一點,應該把座墊後移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你的頭管墊片墊很高。
如果將座墊後移.臥下把會比較輕鬆,座艙變大。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