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了不少文章,都說明膝蓋前方要垂直踏板正中心,但本人的設定,就是膝蓋位置比踏板中心前大約1cm,其餘姿勢就跟書中建議的一樣,沒有不舒適喜歡坐往前一點就是習慣.......為此想請教各先進,這樣會差太多嗎?會引致運動創傷e.g,膝蓋過度磨損嗎?謝謝
當然不會, 除非你本來就有運動傷害, 才需要特殊的設定坐墊比較往前用的出力點不一樣, 利於衝刺. 像我的坐墊比較後面, 這樣利於爬坡 (因為我住的地方平路比較少)一般迴轉數不要低於80 rpm 可以預防膝蓋過度磨損還有就是坐墊過低或過高會影響膝蓋. 前後調整的幅度只要不要太誇張, 只會訓練不同肌群, 對於膝蓋的影響較小
膝蓋垂線是一個通則,可以讓初學公路車的人有一個指標。然而隨著你的練習跟摸索,在一輛公路車上你要怎麼騎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變化的。例如把坐墊前移,龍頭加長,整個人會比較前傾,這種騎法較利於短程衝刺,也是許多場地賽的設定方式。不過,這個設定長途騎乘,四頭肌會比較吃重,然而,透過修正你的回轉技巧,這也是可以克服。所以,沒有什麼設定是一定對的,車是看人騎的。像是最近跟前輩聊到什麼叫做"有利於上坡的幾何"?他只說:立管角度小,只是讓你可以坐的離BB更後面,假定腿長足夠,的確有助於上坡出力。但是其實你找一個 offset 大一點的座管,也是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除非你已經退到底了)所以撇開管型、管材、五通設計這些面向,單講"專長爬坡"的車架幾何,其實沒有那麼神秘啦 . . .
changyungwen wrote:我爬紋也很久了但亦有...(恕刪) 要看你騎乘的目的。如果只想輕鬆騎,用前緣對齊應該就夠了。若是想拼高迴轉衝刺、場地賽,那你應該退一點去量。不過,這個調整是很要命的,若你有在練迴轉,這一次的調整,起碼會需要一周以上的時間去適應新的踩踏方式。
盡信書不如無書說真的這設定說 很死板只是給入門的說法不是很完全正確因為靜態檢查 跟實際上路 差異極大 如只是坐著靜態調 真的不是很完整光靜態姿勢跟動態姿勢就有影響了還要加上實技騎乘感覺因為實際上路的騎乘姿勢影響很大不同姿勢下腳的各處關節承受力都不同這角度隨時都在變化簡單實驗身體壓低跟休息挺起你看看膝蓋前後移動多少 很大 所以靜態調整只是參考一路騎乘屁屁更是一值變化位置 因為要配合不同姿勢變化 騎乘強度所以這膝蓋前後的位置更是一直變 因為要迎合不同肌肉使力等等屁屁不移動光髖骨就影響極大腳裸於不同出力也會影響 膝蓋要跟其他關節 肌肉互相配合這樣才不會受傷還有很多因素所以騎車過程要感覺個關節受力建議先調整椅子到應有高度找出椅子最好坐的點先有認知這車子用途調出應有設定再配合車子設定對應的正確騎乘姿勢上路感覺膝蓋受力移動屁屁感覺膝蓋有否受力不佳踩踏有無不順一有不對 就調整感覺對就平地騎個100-200公里 看看有無不順身體越疲勞感覺會更敏感都到位後回到家只有騎乘所需用到肌肉的酸痛 但也要看運動強度不會有不該酸痛的地方膝蓋會痛的話 或腰痛 手痛 屁股痛請重練除非真的騎的距離嚴重過頭隨著經驗 柔軟度 運動強度 車子設定這位置都是一直變化靜態設定不是最準的 只是起始值直接努力騎 邊 仔細感覺身體各部為回授的資訊你會發現靜態跟實際有差異書本上說的都是只有招式幾招重點是心法很可惜都留一手結論多騎多體會
一般的設定是看你爬坡或平地的設定平地的話,就要往前設定,這樣比較好拉轉速爬坡為主就要靠靠後一點但一般騎程,應該是設定剛好在母趾球與小趾球之間剛好suhumi就有發一篇卡鞋與卡踏:安裝與使用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1338787&last=16325911裡面也有說到,卡踏越靠近曲柄效率越高我試過越靠近曲柄迴轉速越高但太過靠近,我試過對膝蓋也不好強迫膝蓋內八…而離曲柄越遠扭力越大,越容易爬山一般設定也是中間就好
感謝各大大用心指導,我嘗試把座墊後調1cm左右,剛才出門騎車,整個感覺就是不順還是把座墊調回相片中的位置可能跟踩踏習慣有關係吧,90%平路迴轉速大約110-120,就是很輕鬆的,膝蓋也沒有酸痛或不適,調後座墊後,就只懂死力踩踏看來公路車的設定確是完全個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