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後上下叉的形狀能否決定車架的穩定性或是剛性?(硬尾車限定)

再一次接觸單車的我~也再一次找回學生時代的感動(放假就騎著單車到處亂跑的感覺真好)

由於自身比較喜歡偏向林道路線的騎乘口味~也開始朝這方面摸索~學習

也因為如此~我發現目前已"肉眼"能發現車架上較為明顯的差異~應該算是後上下叉的形狀與角度了吧(當然~還有多地方都能左右一個車架的特性~但是那差異用肉眼很難去查覺~)

小弟心想~在這高手雲集的地方~或許能找到一些解答吧

因此就斗膽的上來跟大家提出一直存在我腦中的疑問~就是...................

車架中的後上下叉~在用料與製成技術相同的前提之下~其形狀(後上叉有曲線與否跟後下叉有曲線與否)~角度(後上叉與鉛垂線夾角角度較大或是較小;後下叉與後上叉的夾角)~對於一個車架會產生何種特性?

嗯~說的白話一點~就是哪一種後上下叉的設計~在林道上會有比較好的表現(較有剛性~能有效吸收路面衝擊為主)

會有這疑惑出現~是因為再偶然間發現後上下叉的形狀都因各家車廠而有所差異~(有的上下都是直的~有的都是彎曲的~有的上彎下直~有的上直下彎~)

其它的因素都先排除(凡舉車架材質~製成的方式~其他零件的用料)的情況下~哪種後上下叉能符合我的需求呢(輕度林道~小飛小跳為主)

痾~別叫我用雙避陣車架啦因為我就是喜歡硬尾車的簡單俐落
2009-02-26 18:10 發佈
有差
差在可以跟消費者虎爛比較多

實際上差多少??
都能通過測試標準就是了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rexgt wrote:
再一次接觸單車的我~...(恕刪)


要飛要跳~基本上現在流行的XC車架我都覺得不太適合~都為了偷輕管壁都很薄~且前叉行程都偏短~

另外我認為立管長度要比較短~也就是尺寸比較小的車比較好跳~所以我認為土坡車比較適合~

我心中比較理想的品牌是DA BOMB或TANK這種牌子出來的土坡車種~

配個130到150的前叉~油壓碟~下坡框~導鍊器~不管是街道還是林道~都能玩得很快樂~
若管材厚薄和材料都一樣的話
兩種形是的確有差的
有S bent的上叉可以提供較好的吸震性
但相對的....S bent本身提供吸震性也就代表了它在強迫擠壓管材
耐久度上相對的會比不上直拉...也多了一些應力集中容易斷裂的點
這是以相同的管子做不同形狀去比較會這樣
每台車用的管料都不盡相同....彎法和做工也都不一樣
所以耐用度上是不用想太多....敢拿出來賣就會有人負責啦
但通常做S bent的上下叉設計的車容許胎寬會比直拉的多一點
ts080 wrote:
有S bent的上叉可以提供較好的吸震性
...(恕刪)


也就是說~除了輪胎寬度的最大值優於直拉後上叉以外~其實形狀對車架的特性微乎其微?
嗯嗯~這樣的話~小弟我大概有個方向了
看來是我顧慮的太多嚕
jrfrog wrote:
另外我認為立管長度要比較短~也就是尺寸比較小的車比較好跳~所以我認為土坡車比較適合~...(恕刪)


順便請教一下~我身長184~這樣要找幾吋的車架會適合點阿
另外立管要找短點的原因為何?~是因為能提升操控性?還是另外有其他優勢存在~
抱歉問題多了點~因為我不想因買錯車架而後悔
rexgt wrote:
順便請教一下~我身長...(恕刪)


要看有效腿長嘍

有效腿長的算法, 照之前有人PO過的圖, 是身高-坐立高

從BB中軸到坐墊中間的長度=有效腿長x0.885

已我而言, 身高183, 坐立高91, 所以有效腿長為92

從BB中軸到坐墊中間的長度=81

----------------------+
OK
若是19'車架, 立管48公分, 所以座管要拉33公分出來, 也就是幾乎要直接拉到最低沒入線才可
因此19'車架對我來說還略嫌不夠,
套句我朋友講的, 座管拉那麼高, 難保哪天不會斷掉, 到時直接插入屁眼就毀了
雖是玩笑話, 但是維持這麼小的座管沒入量, 還真有點擔心

以上是我第一步考量, 請參考
有錯請指正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