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小弟正在survey該買那台登山車, 市面上登山車不外乎前避和前後避二大主流車種, 而前避車主要是舒適和上坡為強項, 前後避則能應付各種路況及下坡.小弟想買登山車主要是因為有爬坡需求, 但有時也想玩玩跳跳小斷差和XC的路線, 所以看來雙避是不可免的, 但很好奇雙避的車在上坡的表現上是不是差前避車很多? 或這些差異可以完全透過車架設計及避震器的調整來消除?懇請達人解感, 現在真的下不了決定
我的經驗是:1.雙避震比單避震舒服,過不平路面感覺彈跳被稀釋了!2.上坡得鎖死後避震,上坡踩踏才不至於浪費腿力!3.不可能完全跟單避震一樣!再怎麼鎖死後避,還是多少會有潰損!個人認為上坡差異10%以內,感受不至太大!
bioelectricity wrote:話說小弟正在surv...(恕刪) 假如如你所說想要 玩玩跳跳小斷差 ,那就選擇行程在4吋以上的雙避震車種吧 (前叉至少100mm以上).致於爬坡會不會跟單避震有差, 當然有差, 不然單避震還混什麼.不過配比較高檔的前叉以及有踩踏平台的後避震是可以減少踩踏的損耗的.如果沒有踩踏平台的雙避震車上坡的時候出力10, 可能只能運用到5,有踩踏平台可能會變成7, 但單避震可能有8, 公路車有10.但出力10 , 只有運用到5也不是無法爬坡, 只是會慢一點, 需要比較強的耐力.(通常無踩踏平台的車種最好不要抽車, 順順的用輕檔慢慢上還是會到山頂的)但以上純粹是以同等級的車種來比較.假如拿1萬出頭的單避震Merida 510A來跟三萬多的雙避震Giant TRANCE3(避震行程4.2').雖然TRANCE3重了兩公斤, 而且還有後避震的損耗, 但同樣的坡卻還是會比510A來得快而且輕鬆.(這應該是車架等級的差異)也就是說假使真的要又快又強悍, 拿小朋友來換不見得會比單避震登山車來得差.(比如說GIANT ANTHEM ADV 或者 MERIDA 96至尊TEAM版這種變態車種)體力是會慢慢鍛鍊的, 更何況, 上坡牽車是道德的.一起加入我們吧, 有空多看看"北台灣OFFROAD團"的行程喔.
無解....這種事我個人真的覺得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自己是騎全避震的Anthem,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如果改騎我女友的的那臺單避震車速度可以又因為車輕拉快很多。但是真的遇到較差路況,無庸置餘的舒適度還是全避震勝出。至於能量損失這種事情...有的人說感受的出來,但是有的人就無法判別。好比音響一般...有的人可以分的出不同線材的差異,喇叭材質的差異,有的人聽起來感受卻都相差不多。也許你把零件通通換成目前最高檔的,能量損失可以達到最低,但是誰可以保證是真的都不損失還是只是國王的新衣?再者要比較下去,有人有騎過所有雙避震的車種嗎?就算有好了,他說的經驗也是他自己的「感覺」,人的感覺是很抽象的...如同臭豆腐有人覺得香有人覺得臭一樣。與其想這麼多,順著感覺挑喜歡的車吧!您都知道自己需求是全避震車比較適合了。挑臺自己順眼的吧!我買了Anthem之後,從來沒想過我騎在山區間因為他的車重或是能量損耗浪費了我的體力而抱怨不停,我反而很開心可以跟著寶貝愛車一起在山林間欣賞未曾見識過的美景
現在的避震器設計的很好,前避有鎖死功能,後避有好幾段的踩踏平台調整(現在後避都用踩踏平台調整代替鎖死),還有回彈調整。多一個後避不可能完全無能量消耗,擅用踩踏平台的調整真的不會耗損太多力氣不用想太多,有兩個避震器會讓你玩的比較安全舒服除非像是本團裡的國中生小傑,因為卡再老爸只給有限的預算,加上想好好的練技術所以才買的一台土坡車來玩我也只能有一台車,所以ON-ROAD上坡也是騎它
我的車前面也不能鎖死上坡抽車馬上腿軟坐著順順騎..連續爬坡騎個2小時不休息還沒問題我這台玩落差沒問題推薦一下 看有沒有人要成為同好~舒適性比單避震好多了不過真的要拼上坡還是不行不管多好的後避震車 能量還是會損失(多寡?)不然選手級的單避震車早就淘汰了
我們騎車不是去比賽的也不跟人拼速度的,純粹健身,之前也騎過單避的,但自從買了這台TRANCE後,就把單避的給全廢了。TRANCE是買車架組裝的不是成車,我在騎上坡時也不是拼命在騎,問一下喔!-抽車就是拼命騎嗎?對於出力損耗我是感覺不太出來啦。9月7日的鐵屁股之役我是把車載到清境後才開始騎的。當天下山時碰到一大票下來牽車的,可能路程太遠了而且又都是上坡,難度超高的。我還不敢從埔里的地理中心碑騎,真的不容易騎。體力好的人是可以啦,那天最快的速度就是第一名啦只花了2小時又49分鐘,真的比我開車的速度還快真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