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有關避震前叉的觀念問題

小弟爬了版內一些有關避震器的文章,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不知道是否正確,期望高手指點
若以FOX 32 TALAS RL 為例,

在其他條件皆相同的狀況下,假設以下的變數只有一種,這樣的描述真偽為何:
PART.I Setting Sag
1. 避震越軟越容易觸底?
2. 行程越短越容易觸底?
3. 當避震調軟的時候也把行程放長,這樣比較不容易觸底?
4. 避震的軟硬依氣壓值(Air Spring Pressure)決定?氣壓值越高避震越硬?
5. 所謂Preload指得是在車子無加載的狀況下,按手冊中的”體重-氣壓值”表,調整適當的氣壓值(Air Spring Pressure)?
6. 調整下沉量(Sag)也是由氣壓值的高低來做調整(當然是車手要先做在車上,依Sag行程,決定充氣或者放氣)? 所以Sag和Preload是有相依性的關係,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數值,另外一個就會跟著被改變?
7. 還是步驟1到6都不重要,反正坐上去騎一騎,覺得太軟就充氣,太硬就放氣,直到覺得Q為止?
PART.II Changing Travel
8. Sag and spring rate will self-adjust to the proper setting and rate, as TALAS is adjusted to shorter travel positions.是說當TALAS的避震行程由長條到短,Sag會自動按長度比例調整,但是反過來呢(避震行程由短條到長)?是需要手動再條一遍嗎?是因為自動把一些氣壓放掉的關係吧?
PART.III Adjusting Rebound
9. 回彈設定越慢,路感越模糊,行程容易被吃光?
10. 假如你增加Air Pressure(變硬),你應該把回彈設定得慢一點(因為反作用力變大了)?
11. 回彈設定越快,震動感受越大,像皮球一樣亂彈?
12. 假如你增加Air Pressure(變軟),你應該把回彈設定得快一點(因為反作用力變小了)?
PART.IV Lockout
13. Lockout 旋鈕只有 On 跟 Off 的差別? 還是會隨著旋鈕旋轉的角度來改變避震的Lockout Force?或者Lockout Force是由另外一顆旋鈕來調整?
14. 所謂Lockout Force是指當下壓力量大到一個數值的時候,避震器才會開始作動?
15.如果下坡路段仍然將避震鎖死(Lockout),就算遇到坑洞也沒關係,因為它會自動Blowoff?(因為其實不是真正鎖死,只是把Lockout Force設定得很大而已)
PART.V Overall
16. R=Rebound, L=Lockout, C=Compression Damping, C調整的是壓縮阻尼,所以跟前面"氣壓值決定避震軟硬"沒有直接關係? 而R是調整回彈阻尼?
17. 正確來說,應該是壓縮阻尼+回彈阻尼+氣壓值三者決定了避震器的軟硬?或者Q度?
2008-06-29 20:4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觀念問題
我也有同樣的問題 等各位大大的答案好幾天了 可不可以請先進們多少分享一下?
下面是我個人的淺見分享, 僅供參考, 我也想聽看看其它人的意見
1. Yes
2. depends on 地形路段,行程短但如果硬到要命,路又平,也很難觸底
3. depends on 地形路段
4. Yes
5. Yes
6. Yes
7. Yes, 其實sag值當參考就好, 每個人偏好不同, 就像輪胎氣壓80psi有人打90有人打60,只要在範圍內都可以
重點是不要太易觸底, 不然避震器壽命會減短
8. TALAS這點我不清楚
9. Yes, 基本上落差越大速度越快 回彈速度要調高, 在市區騎落差小可把回彈速度調慢
10. 不清楚
11. 還好,如果屁股貼著座墊還不至於不舒服
12. 不清楚
13~16. 不清楚, depends on 避震器
17. Yes





yebyy wrote:
PART.I Setting Sag
1. 避震越軟越容易觸底?
2. 行程越短越容易觸底?
3. 當避震調軟的時候也把行程放長,這樣比較不容易觸底?
4. 避震的軟硬依氣壓值(Air Spring Pressure)決定?氣壓值越高避震越硬?
5. 所謂Preload指得是在車子無加載的狀況下,按手冊中的”體重-氣壓值”表,調整適當的氣壓值(Air Spring Pressure)?
6. 調整下沉量(Sag)也是由氣壓值的高低來做調整(當然是車手要先做在車上,依Sag行程,決定充氣或者放氣)? 所以Sag和Preload是有相依性的關係,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數值,另外一個就會跟著被改變?
7. 還是步驟1到6都不重要,反正坐上去騎一騎,覺得太軟就充氣,太硬就放氣,直到覺得Q為止?
PART.II Changing Travel
8. Sag and spring rate will self-adjust to the proper setting and rate, as TALAS is adjusted to shorter travel positions.是說當TALAS的避震行程由長條到短,Sag會自動按長度比例調整,但是反過來呢(避震行程由短條到長)?是需要手動再條一遍嗎?是因為自動把一些氣壓放掉的關係吧?
PART.III Adjusting Rebound
9. 回彈設定越慢,路感越模糊,行程容易被吃光?
10. 假如你增加Air Pressure(變硬),你應該把回彈設定得慢一點(因為反作用力變大了)?
11. 回彈設定越快,震動感受越大,像皮球一樣亂彈?
12. 假如你增加Air Pressure(變軟),你應該把回彈設定得快一點(因為反作用力變小了)?
PART.IV Lockout
13. Lockout 旋鈕只有 On 跟 Off 的差別? 還是會隨著旋鈕旋轉的角度來改變避震的Lockout Force?或者Lockout Force是由另外一顆旋鈕來調整?
14. 所謂Lockout Force是指當下壓力量大到一個數值的時候,避震器才會開始作動?
15.如果下坡路段仍然將避震鎖死(Lockout),就算遇到坑洞也沒關係,因為它會自動Blowoff?(因為其實不是真正鎖死,只是把Lockout Force設定得很大而已)
PART.V Overall
16. R=Rebound, L=Lockout, C=Compression Damping, C調整的是壓縮阻尼,所以跟前面"氣壓值決定避震軟硬"沒有直接關係? 而R是調整回彈阻尼?
17. 正確來說,應該是壓縮阻尼+回彈阻尼+氣壓值三者決定了避震器的軟硬?或者Q度? ...(恕刪)
1. 避震越軟越容易觸底?

Yes

2. 行程越短越容易觸底?

Yes

3. 當避震調軟的時候也把行程放長,這樣比較不容易觸底?
Yes
調軟及行程,這不是放在一起考量,這要配合路況用途

4. 避震的軟硬依氣壓值(Air Spring Pressure)決定?氣壓值越高避震越硬?

Yes


5. 所謂Preload指得是在車子無加載的狀況下,按手冊中的”體重-氣壓值”表,調整適當的氣壓值(Air Spring Pressure)?

Yes
這是粗略調整,細部調整要配合用途路況.

6. 調整下沉量(Sag)也是由氣壓值的高低來做調整(當然是車手要先做在車上,依Sag行程,決定充氣或者放氣)? 所以Sag和Preload是有相依性的關係,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數值,另外一個就會跟著被改變?

Yes
這是細部調整要配合用途路況.

7. 還是步驟1到6都不重要,反正坐上去騎一騎,覺得太軟就充氣,太硬就放氣,直到覺得Q為止?
PART.II Changing Travel

no
避震器調整要看今天騎車的行程性貭路況來設定行程軟硬上述六點都要配合.


8. Sag and spring rate will self-adjust to the proper setting and rate, as TALAS is adjusted to shorter travel positions.是說當TALAS的避震行程由長條到短,Sag會自動按長度比例調整,但是反過來呢(避震行程由短條到長)?是需要手動再條一遍嗎?是因為自動把一些氣壓放掉的關係吧?
PART.III Adjusting Rebound

這沒想過,一般要用最長行去調預壓(較軟),而縮短行程就表示你行進路況是平整良好而以踩踏效率為前題有較硬的反應,符合你的需求.


9. 回彈設定越慢,路感越模糊,行程容易被吃光?

回彈設定目的不是這樣解釋


10. 假如你增加Air Pressure(變硬),你應該把回彈設定得慢一點(因為反作用力變大了)?

這是兩個設定互相配合,針對用途來調沒有定率


11. 回彈設定越快,震動感受越大,像皮球一樣亂彈?

如果高速下連續大落差Yes
如果高速走碎石小落差no

12. 假如你增加Air Pressure(變軟),你應該把回彈設定得快一點(因為反作用力變小了)?
PART.IV Lockout

如果下連續大落差no
如果走碎石小落差yes


13. Lockout 旋鈕只有 On 跟 Off 的差別? 還是會隨著旋鈕旋轉的角度來改變避震的Lockout Force?或者Lockout Force是由另外一顆旋鈕來調整?

Yes不確定

14. 所謂Lockout Force是指當下壓力量大到一個數值的時候,避震器才會開始作動?

錯誤使用會損壞避震器


15.如果下坡路段仍然將避震鎖死(Lockout),就算遇到坑洞也沒關係,因為它會自動Blowoff?(因為其實不是真正鎖死,只是把Lockout Force設定得很大而已)
PART.V Overall

no鎖死就鎖死,會微動但不會有大壓縮量,否則就是壞了,要和踩踏平臺(壓縮阻尼)功能區分.

16. R=Rebound, L=Lockout, C=Compression Damping, C調整的是壓縮阻尼,所以跟前面"氣壓值決定避震軟硬"沒有直接關係?

有關係 C 它會隨氣壓值決定避震軟硬而變化

而R是調整回彈阻尼?

Yes


17. 正確來說,應該是壓縮阻尼+回彈阻尼+氣壓值三者決定了避震器的軟硬?或者Q度?

Yes

隨意回答,並無深思,有錯請改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