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教) Anthem與Trance上管,龍頭設計問題

(請教)麻煩版上高手幫忙解答

同樣是雙避車種, 為何Anthem系列車款設計是長上管+長龍頭,相較下Trance卻是短上管+短龍頭,是因為Anthem要XC,AM通吃嗎?

以2016為例
Anthem M(615),S(595),XS(575),龍頭配9cm
Trance M(600),S(570),XS(550),龍頭配6cm
2015-10-21 12:54 發佈
理論上速度越快的車種,騎姿越趴,以公路車為例,TCR S號 上管535 , DEFY S號 上管530

登山車同理
aman001 wrote:
同樣是雙避車種,
為何Anthem系列車款設計是長上管+長龍頭,
相較下Trance卻是短上管+短龍頭,
是因為Anthem要XC,AM通吃嗎?

簡單說,這是騎乘風格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設定。
A辣愛怕跑 wrote:
理論上速度越快的車種,騎姿越趴,
以公路車為例,TCR S號 上管535 , DEFY S號 上管530
登山車同理

事實上,這種想法若是10年前用,真的沒問題。
不過這10年來,越野車的調整設定方式,
基本上和公路車已經脫勾了。

XC越野車的調整,這十年變化很大。
十年前,大部分的XC車,調整都和公路車看齊。
長龍頭10cm起跳,大高低差,窄把手60cm上下。
時至今日,面對困難的地形,調整改變很大。
龍頭8cm起跳,小高低差,寬把手65cm起跳。

而面對更困難地形,行程更長的前後壁震車,
龍頭長度5~8cm都有人用。
把手的寬度當然也越寬,70cm起跳的比比皆是。
aman001 wrote:
Anthem M(615),S(595),XS(575),龍頭配9cm
Trance M(600),S(570),XS(550),龍頭配6cm

回到樓主的問題,這個數據完全忽略了把手的寬。(把手長)
以xc賽來說,要重視上坡效率,上半身需要壓低。
用長龍頭+窄把手,可以達成這個效果。
但面對日漸困難的xc賽地形,
越略為短一點的龍頭配上略寬的把手,
可以同時兼顧上坡效率與下坡操控。

而trance的配置,把手都達到70cm以上了。
這邊重視的就是操控性,操控的背後代表了安全。
設定上,越野車的變化比公路車複雜的多,自由度高。
很難講哪種設定好,要先有目標,
才容易找到自己的風格。

這邊附上我最喜歡的xc選手Gunn-Rita的照片,
可以比較不同年代對於設定上的不同。


ddar白馬 wrote:
騎乘風格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設定。(恕刪)


感謝白馬大精闢的解析

小弟還有個疑問

單車文化已發展許久,像這種騎乘風格設定(龍頭/握把長度設定組合),車隊,車廠,消費者早已熟悉

到底是選手/車廠(像GIANT)/消費者誰在引導誰?

aman001 wrote:
單車文化已發展許久,像這種騎乘風格設定(龍頭/握把長度設定組合),車隊,車廠,消費者早已熟悉
到底是選手/車廠(像GIANT)/消費者誰在引導誰?

考試領導教學,比賽領導風格,風格改變是因為路線的難度提高了,
用以前XC的設定來騎現在的Marathon或Enduro賽事,比賽還沒開始就已經輸了。

jackhung_web wrote:
考試領導教學,比賽領導風格,
風格改變是因為路線的難度提高了,
用以前XC的設定來騎現在的Marathon或Enduro賽事,
比賽還沒開始就已經輸了。

內行的,現在越野車比賽地形妖壽難。
20年前的DH賽道,還沒有現在的XC賽困難。
一開始騎TRANCE時,我也很納悶為何龍頭這麼短,總覺得上半身有點憋,後來前輩指點才發現,不是上半身憋,而是自己還不會轉移重心,多體會幾次後,才發現原廠設定也不是亂做的。
另外科技跟材料都比20年前進步得多,大家可以搜尋「Rock Shox MAG 21」的繁中網頁,有個拆解維修與保養重建的文,當中提到「48和60mm 2種行程的設定,其中60mm行程是給DH用的」,現在60mm?通勤車用的吧...

器材進步後,車輛的騎法就有不同的發展,以前不能硬幹的路況,現在可以了,既然能硬幹那設定改一下可以更好騎,為何不?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auxo wrote:
一開始騎TRANCE時,我也很納悶為何龍頭這麼短,
總覺得上半身有點憋,後來前輩指點才發現,
不是上半身憋,而是自己還不會轉移重心,
多體會幾次後,才發現原廠設定也不是亂做的。

寬把手短龍頭,可以讓背部肌肉徹底的發揮。
肩頰骨開關的動作,背夾緊放鬆,
都是改變騎法的重點。

Giant 的anthem 和 Trance 的車架幾何,已經是比較保守陳舊的了。不少評論都在說anthem 的reach太短。

特別現在的Trail 和AM 車架,都在推向加長reach + 降低stack + 減低頭管角度 + 短龍頭(35-50mm)+ 寬手把。目的在於加長wheelbase (BB 到前輪軸的距離),增加穩定度(又不會影響該有的靈活性)
andeschau wrote:
Giant 的anthem 和 Trance 的車架幾何,
已經是比較保守陳舊的了。
不少評論都在說anthem 的reach太短。

我覺得這要看你和什麼車比較,還有避震器的行程。
事實上,GIANT的車,
每個SIZE尖的上管長度,大約也都是相差2公分。
真的要長上管(大REACH),騎大一號車架就好。
andeschau wrote:
特別現在的Trail 和AM 車架,
都在推向加長reach + 降低stack + 減低頭管角度 + 短龍頭(35-50mm)+ 寬手把。
目的在於加長wheelbase (BB 到前輪軸的距離),
增加穩定度(又不會影響該有的靈活性)

加長reach的部份,上面說過了。
降低stack的部份,
大一部份的原因是現在的車子頭管都是喇叭管,
頭管本來就短,stack會比較小。
而stack要和前叉行程一起看,避震器越長,stack增加。(車頭高)
這樣一來一往,再加上加長的RAECH,對於座艙空間來說沒什麼改變。
主要的改變就是重心的配置。

目前還會做4吋前後避震車的廠商也不多了,主要是XC市場。
ANTHEM,作為XC車,設定上沒什麼不好。
事實上,
車子的設計很看當初設計師的騎乘風格,還有設計時的測試場地。
所以我很少講XX風格應該騎什麼車,
因為我自己都不確定我是什麼風格了。
尤其是現在越野車變化太大,太快。
每個廠商都有很多創意,真的很難講什麼是標準。
個人對於GIANT車子一貫的評價是,好騎,但沒什麼個性。

有個性都會比較貴啦......XD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