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問身高170公分適合騎Trance 27.5什麼尺寸的車?

之前去一家捷安特看車,
老闆說因為新版的Trance輪胎是27.5吋,
所以身高170公分,建議選最小xs尺寸的車架比較適合,不知道是否正確?
2014-11-23 0:33 發佈
我身高174騎m號

我身高約172cm
犬獅是14年 27.5 S
牽S號的.

我買車之前
曾經看過車界前輩說過一句話

車架歸車架
輪徑歸輪徑

我第一台29er也是騎S號
並不會覺得彆扭

170cm騎XS/S 應該都可以啦
好像大部分人偏愛挑小一號...








mikoice wrote:
之前去一家捷安特看車,
老闆說因為新版的Trance輪胎是27.5吋,
所以身高170公分,建議選最小xs尺寸的車架比較適合,不知道是否正確?
自從越野車的輪徑「長大」之後,普遍會有挑小一點的尺碼之類的想法,其原因很多,在此就不多說。建議您在 01 裡用關鍵字「身高」、「車架」、「尺寸」、「車架幾何」…,應該就可以翻出不少討論資料可以參考。

以您的情況,挑車架的話,先參考一下跨高(距)↘

詳可參考官網:2015高級車型錄 | 捷安特電子型錄
「H 上管跨距」的部分,XS 與 S 只差 0.1 英吋,換算成我們常用的長度單位:公分,得到的值是 0.254,坦白說差別不大。

實際上,依據捷安特官網的建議,您的身高兩種尺寸都可以↓
日本官網:2015 Giant Bicycle [TRANCE 27.5 2]


再者,兩者使用的曲柄都是 170mm,龍頭長度也都一樣是 60mm。那麼,至少再看一個地方,那就是直接看日本官網的上管長參考值,S 比 XS 多個 20mm (英吋換算約為 18mm,也接近這個值)。

就您的情形,老闆給的建議正不正確,可能需要您的身體或運動習慣來回答,能夠有車試乘看看當然很好,沒有的話…,小弟想到的問題是「您購入此車的用途?」,因為無論車架大或小,從龍頭著手都還算是有出路,休閒騎、不常 Off Road 的話,小弟個人認為龍頭換短或換長,應該沒太大差別;經常在林道裡面跑的的話,騎乘起來會有點不一樣,別人看著您對愛車的設定,也會認為您應該是為了不一樣的用途。

再講下去會扯太多,回到一開始,有興趣的話爬個文,參考資料很多,多參考身高以外的身體測量值及購車用途等來決定車架尺寸,還有車架大小及龍頭長短的設定有什麼樣的背後考量等等,小弟就不再雞婆幫您爬出來了。
S號就好。
S號,你才能獲得最大的調整空間。

近十年以來,越野車的設定,
大幅的和公路車脫勾,龍頭長度都很短。
6~8公分,甚至是5公分,都有人在用。
trance這種am車,一台車要吃所有地形,
不應該過分選小車架與短上管,短龍頭.....
這樣車子的設定會太過靈活。

建議s號就好,這樣才有最全面的調整空間。
爬山,林道,下坡,都有調整的空間。

若您擔心不夠靈活,那我坦白說,
只有常常需要飛跳的人,才需要談靈活性。
trance用來飛跳,仍有不足,尚可應付。
就算用小車架去調,也無法彌補這方面的缺憾。
那不如保有這車設計時想法,am車全地形用,
而非刻意調整成某一種設定。


我168公分
九月入手Trance 27.5 S號
很慶幸當初老闆堅持要我訂S

如白馬大所言
近年登山車設定已與公路車分道揚鑣
龍頭不再是90mm起跳(45,50常用,60算一般,70算長了)
握把720mm算是"窄"
坐墊高甚至講求"線控調整"
以求因應各種地形

要選一支"調整範圍最大"的車架尺寸
十多年前那種"選小一號"的觀念已經不適用
實際上Trance 27.5 S號搭配140mm行程的前叉
頭管上緣高度只與我早期的Specialized M4 Stumpjumper 14.5吋單避配100mm前叉一樣高
千萬不要誤認為27.5加長行程就會長高很多喔

當然身高相近還是要考量到每個人的體型與柔軟度
但是我想除非是百公斤級的大漢
不然柔軟度要比我差應該也是很不容易

建議你實際去車行跨跨看體驗一下
我當時跨的感覺以早期登山車的觀點其實M號都不會嫌大
入手S號不會後悔的

入手記得開箱喔

有圖有真相
小弟跨Trance 27.5 S號的設定
彼得兄這張照片實在有夠閃,比開箱還閃

既然大家聊開了,小弟也分享一下自己選車的情形…

小弟的身高 177cm,早年玩 XC,就是相信老闆介紹的尺寸,也沒有怎麼去管過什麼車架幾何,當時候騎的都是 S 號,上管的長度大概都落在 575mm 左右,這樣的車架,對應到小弟的身體,會把座管拉高高,龍頭大概就是 100mm 起跳,騎上去身體就往前趴下去,不致於不爽適,而且上路後,車子的反應比較敏銳。

現在呢?

現在的話,無論是 AM 還是 XC,小弟幾乎都自個兒先選 M 號,車架上管也是多個 20mm,一般搭配的曲柄也會多個 5mm,小弟的柔軟度不優,但是大車架的設定反而讓小弟覺得比較舒服,也比較穩定。不過,小弟還是比較沒有辦法直接建議樓主選那一部車,只能說要省點學費,就得花點時間做點功課。

版上白馬大的回應不少,而且建議都算中懇,建議樓主可以多翻一下白馬大的資料,參考看看嚕!
請問為何龍頭長度會愈來愈短,原因在哪裡?我也有發現這個趨勢,但就是不知道原因
ddar白馬 wrote:
近十年以來,越野車的設定,
大幅的和公路車脫勾,龍頭長度都很短。
6~8公分,甚至是5公分,都有人在用。(恕刪)

Yungas wrote:
請問為何龍頭長度會愈...(恕刪)


有此一說參考看看...

龍頭長度與把手寬度是連動的...
兩者都是影響操控性的參數...
把手越寬,龍頭越長操控越趨向穩定...
把手窄龍頭短則趨向靈敏...
早期因為把手管徑多為25.4mm...
剛性受到限制而使得把手寬度無法太寬...
當時520mm算窄...620mm就算寬的
這時操控穩定性多需要由龍頭長度補償以免太過敏感....
隨著31.8甚至35mm的規格出現
把手寬度上限大幅解禁...
現行720mm算窄800mm才算寬...
增加把手寬度的目的其一是可以增加肺腔的自由度以利增加爬坡等高強度的吸氧量....
其二是因應大輪徑需要更寬的把手來降低操控上的疲勞度...
相對龍頭就要縮短至40,50,60等尺寸才能維持靈活度...
然後就變成現在這樣了
彼得孫 wrote:
要選一支"調整範圍最大"的車架尺寸
十多年前那種"選小一號"的觀念已經不適用

車架size,選小不選大,
有個很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身材剛好是兩個size中間。
170cm,用捷安特的建議,很明顯是s號,
我175cm就要斟酌一下。
彼得孫 wrote:
龍頭不再是90mm起跳(45,50常用,60算一般,70算長了)
握把720mm算是"窄"
坐墊高甚至講求"線控調整"
以求因應各種地形

這個是有趨勢的,簡單的說,
這樣的演變,實在是因應off road賽道的困難度。
現在賽道超級難,當然設定也改變。
彼得孫 wrote:
有圖有真相
小弟跨Trance 27.5 S號的設定

我好喜歡您這台車,就是心中好車的典範。
wewishyouamerryx'mas wrote:
版上白馬大的回應不少,而且建議都算中懇,
建議樓主可以多翻一下白馬大的資料,
參考看看嚕!

不中肯,還請多多賜教一下,感恩。
(其實我偏見很多......XD)
Yungas wrote:
請問為何龍頭長度會愈來愈短,原因在哪裡?
我也有發現這個趨勢,但就是不知道原因

簡單說一下,主因是上面說的賽道變很難。
11月美利達杯前,美利達請到Gunn-Rita來台做演講,
有幸跟到,聽到一些有趣的改變。
Gunn-Rita是4次UCI女子XC賽年度冠軍,
他講的話很有說服力。
Gunn-Rita,他30歲以前,XC車的設定,
和公路車是很相像的,但10年後改變很多。

以前XC車,龍頭9cm起跳,
龍頭角度低,高低差大,把手長65cm上下。
現在XC車,龍頭8cm上下,
龍頭角度小,高低差小,把手長70cm上下。
就是應付困難賽道的轉變。

有部老下坡賽影片,
Old school 1992 downhill mountain biking race events。
以前的比賽,賽道不難,
也缺乏刁鑽的彎道與大落差。
基本上,用老派設定,只要控制好速度,
順著地形下,雙輪貼地好好騎,就可以了。

但現在不同,連路況比較簡單的XC賽道,
一圈都包含了兩次上坡與下坡。
下坡石頭大,彎道又刁鑽。
(其他更難類型的比賽就更明顯了)
短龍頭,提供快速的轉向反應,
寬把手提供更好的穩定。
寬把手,可以有效的使用到身體的背肌。
高速時,上半身可以壓低,重心低就會穩。

面對大落差,石塊,
現在選手已經不是順順的用速度壓過去。
更多時候,會刻意壓抬車頭,
寬把手讓背肌更好施力。
短龍頭,在推車頭時,
身體重心可在車架前後可以獲得更大的位移。

這些都是因應困難路況,演變出來的設定改變。
(更多技巧,請詳閱,掌握登山車技巧,一書)
當然設定改變,車主的騎法也要變,
不然就感受不到改變的好處了。

總之,除了XC車還會用到8cm上下的龍頭。
其他越野車種,現在都是用6cm上下的龍頭。
給大家參考。
mikoice wrote:
之前去一家捷安特看車...(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