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大大
外胎是用26X2.0的防刺胎
那麼內胎適合用26X1.95還是2.125的呢?
還有美式氣嘴內胎和法式氣嘴內胎有什麼不同呢?
mini1986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外胎是用...(恕刪)
26x2.0外胎可以用 1.75~1.95的內胎,或是支援2.1~2.3的內胎都可以用。
差別就在重量跟充飽後的厚度,當然用2.1的內胎比較保險,但是依我多年經驗1.75~1.95的內胎在市面上比較好買到;反而2.1~2.3的內胎比較難買,如果有門路可以買當然後者比較安全些。
但是重點來了,要裝2.1的內胎你還得練換胎技術,因為如果你的框是屬於XC取向,框寬比較窄,技術較差、沒有特別小心者,很可能換新內胎上去就在剛換好後,內胎就被框給夾破了。
所以請留意輪框的寬度 (例如XC框大約是 :559 x 17~18) 559就是26吋框的直徑距離,17 或是18就是框的寬度。 一般而言XC車外胎裝到2.1算滿寬了,所以你2.0還ok啦,內胎的話就您斟酌考量,畢竟輪胎越輕路感越輕快,有好無壞的,是不是要用到2.1以上的內胎還不用太緊張。
法式氣嘴比較偏運動款,因為它可以快速洩氣,而且輪框的氣嘴預留孔較小,理論上對輪框的強度影響較小,但是缺點就是出門要灌氣比較不方便 (不過買個轉接頭就好啦,以前車店老闆還會送XD )
而且有些性能取向框,本身框高比較高,法式氣嘴的長度比較夠用。
mini1986 wrote:
請問一下法式氣嘴是外出灌氣時候的自行車行不支援那個法式氣嘴需要買轉接頭的意思嗎?
還有我看法式氣嘴的內胎胎壓值可以打到100PSI耶
而美式的只有到60PSI
請問一下胎壓值打的比較高是比較好騎嗎?還是影響什麼?
...(恕刪)
1. 是的,需要買轉接頭。
2.內胎撐得住,也要看外胎能不能稱得住啊..... 請看外胎胎壁上的資訊,小心外胎被高壓內胎擠出輪框。
3.並非胎壓越高越好騎,太高反而太顛簸,且降低接地面積,摩擦力會小很多。 以越野來說,降低胎壓是一個提升抓地力的好方法,但胎壓低 內胎容易被框邊給割破兩個洞,我們稱之為蛇咬 (由於2孔洞太接近,通常補不起來,這條內胎就報銷了)。
但........如果只是騎柏油路,把胎壓打在接近外胎最高標附近,的確超省力!!
mini1986 wrote:
http://tw....(恕刪)
因為那是公路車胎,公路車胎本來就是要打高磅數,跟登山車比起來天差地遠。
我所稱的登山車,是真的在跑越野路的登山車,而不是看似登山車卻使用26x1.5的胎專跑平路。
公路車跟登山車兩者的操駕技巧天差地遠,思維邏輯完全不一樣。
況且登山車要細分有DH、FR、Enduro、AM、Trail、XC.....等車款,玩法又更細 有Dirt jump、攀岩車、4X、DS......
每款對胎壓的需求都不一樣,我覺得您可以先不用太專牛角尖。單車的部品規格百百種,但是你不用全部都認識,先把你目前車子上的規格認識好就好,然後依你車子的配件規格再慢慢去觀摩別台車的設計配件規格差在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