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27.5吋 650B 越野車討論與分享

2014年度看Giant在強推27.5吋山地車,
本身是有一台29er(xc),騎起來是覺得不是很靈活,27.5吋似乎是不錯的方案!
可能自己惡魔在作祟吧


當時出29er也宣傳是未來主流,現在650B說是最佳折衷方案,最適合亞洲人身材?

我本身身高177CM,72KG

大家可否分享一下,
謝謝!
2013-09-12 18:56 發佈
小弟最近也不太敢下手,看國外cube去年只有29吋和26吋車型,今年登山車都加上27.5吋,但是29吋還是壓倒性多數,感覺捷安特和美利達想突圍,叫旗下車手騎27.5吋,想從29吋殺出血路,為了讓亞洲人還能騎登山車,至於到底哪個好,我想身材短是不用想29了,27.5還是亞洲市場最後希望~
我身高160也是牽了一台29er,操控較不靈活是真的,像是在鐵山腳越野賽樹林區裡面就有點吃虧

然而更困擾的是把手太高,都已經用負30度龍頭加反裝riser,還是覺得爬坡時不好出力,接下來還要把前叉行程縮為80mm,新的27.5車系真的是超吸引人,後輪軸還改成X12系統,但14年29er就還是維持5mm,而且選擇大大減少了,搞不好再賣一年就只留27.5而已
越野車的科技進步很快,
往往一個新規格出來,性能就會進步很多。
austin1972 wrote:
本身是有一台29er,騎起來是覺得不是很靈活,
27.5吋似乎是不錯的方案!
可能自己惡魔在作祟吧

個人是覺得靈活與否,可以是優點也可以是缺點。
29er可以說穩,也可以說鈍(不靈活)。
要看車主自己喜歡的騎乘方式,沒個準。
若是off road的初學者,求穩與安全,
29er就不會是缺點。
Luke Chen wrote:
然而更困擾的是把手太高,
都已經用負30度龍頭加反裝riser,
還是覺得爬坡時不好出力,
接下來還要把前叉行程縮為80mm

這個就是29er最大的問題,車頭高度真的太高。
正常來說,車架越小,車頭高度越低。
可是29er輪子太大,車頭高度就降不下去。
以捷安特來說,29er的S SIZE與M SIZE,
兩個size的車頭高度是一模一樣的,
小size拉不出高低差設定很不利爬坡。

輪子大,除了車頭高度降不下來。(前輪)
後輪大,也壓縮後三角空間,導致後避震設計有困難。
只要身材許可,目標是單避震,
或是後避震行程不長的車,29er還是相當有競爭力的。
但肯定的是27.5吋,實在是非常有競爭力的規格。
看路線跟騎的方式吧
簡單路線、XC路線 大輪徑是比較吃香
但越需要車手本身技術的路線
26及27.5中間這1.5吋
也就是軸心離地差不到1吋的差距 似乎不是那麼明顯
今年UCI下坡賽前三名都是26吋
前10名也只有2個27.5吋
bobvan wrote:
小弟最近也不太敢下手...(恕刪)


Luke Chen wrote:
前叉行程縮為80mm,新的27.5車系真的是超吸引人,後輪軸還改成X12系統,但14年29er就還是維持5mm,而且選擇大大減少了...(恕刪)


謝謝回覆

----
http://www.renrendanche.com/biketest/20130731/3985.html

看了介紹文,節錄一些敘述
(文案來自中國網站,故剪下來的字是簡體字)

1.后轴使用了目前流行的142*12mm筒轴,它可以让你获得更强的后轴刚性,也能让你的每次拆装后轮不再需要重新调教碟片。或许你会担心你中意的轮组的并非是142*12mm的后轴标准,这个你也无需担心,GIANT提供了转换成传统135*5mm开档的转换件。

2.这款车的座杆上,GIANT终于放弃了其一直坚持的30.9口径设计,当然在Anthem和Trance这样的软尾上,30.9依然是GIANT不二的选择。全新的XTC Advanced使用了27.2的座杆口径,显然这是为了增加座杆部位的舒适度。

3.几何方面,这款车的头管角度和坐管角度也是和GIANT 29er系列的车型相当地不同,26er的XTC头管角度为70.5度,29er的XTC头管角度为71度,那27.5的头管角度自然是在70.5度到71度之间了吧?并非如此,XTC选择了69.5度的头管角度!这让这款车面对超陡下坡时更有信心。

ddar白馬 wrote:
越野車的科技進步很快...(恕刪)


謝謝白馬兄

zukana wrote:
看路線跟騎的方式吧簡...(恕刪)

謝謝zukana大
29er(xc)頭管太高的問題,問題出在輪子和前叉身上,其實車架上的頭管其實很短,龍頭也短,手把drop也都快變平行了,由側面看車子,29"大輪子配短頭管,視覺上還真的不錯看,
但騎起來,變得很龐然大物之感,像開卡車一樣,沒有之前26er像吉普車的那種感覺。
我是騎SCOTT GENIUS 740

很棒~

不會再想買26"的車了~

我是說真的~

austin1972 wrote:
當時出29er也宣傳是未來主流,現在650B說是最佳折衷方案
以較低預算親身體會2種不同規格後,我的結論是650B+1,26吋呢?…現在是嬰兒車

習慣29er的穩定,好像讓我比較依賴她的大輪子,換胎的時候覺得輪子粉重,經過種種考量,決定暫時都讓她在練習台上,冬天、雨天或是懶得出門時可以陪我宅在家運動。

650B的啟動、加速、爬坡及靈活度皆較高,我的技巧粉爛,想不到650B還算過得去,反正…,過不去就下車牽

K牌早就有650B,並且實測過三種輪徑,結論是相當看好650B的表現與發展性。
G牌有關於650B的專頁,可參考Showcase: XTC 27.5 - Giant Bicycles / Bikes,輕量、高效能與操控是G牌歸納出來的優勢,我個人的經驗是同一爬坡路段,650B勝出不少,我自己也感到非常意外,另外,XtC 650B的69.5度頭管真的很有意思,未來,或許會想試試(財政部長批准購買的話)。

以競速而言,G牌看好這個規格,在幾項賽事都有不錯的表現,M牌的車手有沒有騎上650B得獎,我沒有注意到,或許有車友注意到可分享看看,國內的賽事(如即將到來的超級8),應該會有越來越多650B出現在場上。

以台灣多數購買越野車的車友而言,改個光滑的車胎是常見的需求,據聞Maxxis的Hybrid胎:Detonator,已經有650B的規格,不過,官網目前都還看不到,搭配這類的組合,或許市場反應會好一點,買得到的話,我會讓650B也上練習台,偶爾讓29er出去曬曬太陽、跑跑腿。

bobvan wrote:
感覺捷安特和美利達想突圍,叫旗下車手騎27.5吋,
想從29吋殺出血路
至於殺出血路,我相信應該首推Nino Schurter,Nino曾受訪,分享他的看法,可參考Nino Schurter – Interview and 650B. | I-MTB Magazine,Nino認為以他的體型(173cm)而言,29er太大,650B就是這麼剛好(Golden Centre),只是…,要不是Nino那麼強大,在650B身上可能就沒有什麼商機。

不過,越野車目前在市場上還是冷,短時間內會面臨:輪組料件選擇性較少,幾乎沒實體商店備料等狀況。
最近才入手一台美利達650B,內胎難找說,問了最近的美利達經銷店,沒庫存要訂才有,高雄旗艦店要價$300一條,看來還是要上網買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