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惡搞29er登山車...這就是所謂的娘砲嗎?還有請教平路用胎?

其實只是要證實700*23C可以上29er的框
還有感受一下雙避震+110psi是怎樣的感覺...
所以暫時暫時裝裝看本來要買給公路車裝的700*23c
裝上後 只能說原本的霸氣頓時消失殆盡
但是上路後 騎在柏油路的路感 實在是無可言喻 甚至愛上這種感覺
有公路車那般沒有阻力的感覺 又有舒適感
只是可能是12多公斤的車重,加上大盤齒比只有到39T
沒有想像中的速度感(真的要速度還是要公路車才行)

好吧...廢話說到這
想要請教29er的車友
您們若是沒有off road的時候
以在柏油路上比較沒阻力,又不會失去29er的霸氣為前提
然後就算偶爾衝進鄉間小路也無所謂
通常都用什麼廠牌規格的胎呢?
可以推薦一下嗎?


原本很有霸氣的29*2.25巧克力胎
惡搞29er登山車...這就是所謂的娘砲嗎?還有請教平路用胎?

換上了700*23C米其林PRO3公路胎
惡搞29er登山車...這就是所謂的娘砲嗎?還有請教平路用胎?
2013-06-06 10:42 發佈
你這輪組是越野公路車的嗎?
是國際六孔嗎?

小粉哥 wrote:
你這輪組是越野公路車...(恕刪)


呵呵 不是的
這是道道地地的XC車輪組喔
29er的框幾乎等於700C的框 只是寬度不太一樣
像這框是622*19
我上一台越野公路車ANYROAD也是622*19
後面的公路車輪組是622*15
不過700*23C還是可以上囉!

我用馬牌1.6 蛇紋防剌胎, 還不錯, 跑過NS 200K及300K, 分享經驗
(1)不是愈細愈好: 因為太細的700-23C公路車用胎用在登山車上, 因為登山車較重, 雖有避震器減輕衝擊及吸震, 仍然易爆胎, 用到1.6, 速度並不會差太多, 但是卻獲得的不易爆胎的好處..
(2)胎壓不是愈高愈好: 因為登山車較重, 齒比扭力大, 所以高胎壓導致輪胎接地面積太小時, 扭力傳遞不出去, 你會有為什麼胎壓高反而跑不快的感覺(柴油車扭力大, 配的輪胎多半很寬, 原因是為了讓傳遞扭力更有效率), 如有載重(背包或行李架), 可打至最高胎壓, 否則須比最高胎壓少3~5磅較妥
(3)失去霸氣是一定的, 但是在公路上卯起來跑, 比26吋車快上4~6公里時速(前叉可鎖定), 30KM/HR以上巡航不難, 下坡不踩踏就可比公路車快(圓周大加上重力加速慣性)

PS.因為懶得換輪胎, 我是另購一組輪圈來替換,跑公路就用這, 跑山路林道用巧克力, 參考照片


阿誠0725 wrote:
想要請教29er的車友
您們若是沒有off road的時候
以在柏油路上比較沒阻力,又不會失去29er的霸氣為前提
然後就算偶爾衝進鄉間小路也無所謂
通常都用什麼廠牌規格的胎呢?
可以推薦一下嗎?

其實只是要證實700...(恕刪)


分享一下

都是622的規格,可以選用cycle cross的內外胎,不過外胎大一點,當然速度就減一點囉。
第一張圖,好車一部。

第二張圖,TCR+輪組=很贊的車。

以上

阿誠0725 wrote:
其實只是要證實700...(恕刪)
ado016435 wrote:
(2)胎壓不是愈高愈好: 因為登山車較重, 齒比扭力大, 所以高胎壓導致輪胎接地面積太小時, 扭力傳遞不出去, 你會有為什麼胎壓高反而跑不快的感覺(柴油車扭力大


胎壓不是越高越好,這句話是對的...但傳遞扭力的效率和輪胎的接地面積沒有關係,過高的胎壓會造成輪胎彈跳,這才是降低傳動效率的主因。

ado016435 wrote:
(3)失去霸氣是一定的, 但是在公路上卯起來跑, 比26吋車快上4~6公里時速(前叉可鎖定), 30KM/HR以上巡航不難, 下坡不踩踏就可比公路車快(圓周大加上重力加速慣性)


really? 有多快? 和公路車的那一種騎姿比,上把位+輔助煞把的龜速下坡或下把位+臀部後移的高速下坡?
givemelightbike wrote:
胎壓不是越高越好,這...(恕刪)

你有騎29吋登山車用細胎嗎?沒有的話就先不要用公路車的觀點來看待,登山車打飽也不易彈跳,經我分別以50~60磅的胎壓測試後發現傳輸效率較佳之胎壓, 並於300K長途騎乘中去體會,我分享我的經驗,你要驗證應該去試看看便知我所言不虛

至於下滑比公路車快是因為我發現下坡時公路車拚命踩, 然後我不踩, 卻一樣快, 所以推論他不踩我一定比較快, 再細究原因29吋用蛇紋胎圓周較長加上29吋登山車較重(全部配備加上去車重17kg)下滑動能較大吧. 個人紀錄最高有64km/hr, 300k時也測得56km/hr

ps.因為有避震器,加碟剎及輪胎抓地力較佳, 29er下坡安全性及穩定度非公路車可比....., 如為雙避, 那更是服貼地面,駕馭者有無比信心, 下坡最會彈跳及發生危險的的是公路車....

如果公路車是F22猛禽戰機, 那29ER就是F35多用途聯合攻擊機了....既能攻克林道, 又能在公路飛奔, 只差在公路爬坡較辛苦, 巡航沒有公路車快....

阿誠0725 wrote:
其實只是要證實700...(恕刪)

我沒有29er的車.
但光頭胎裝在登山車上跑舖裝道路效率未必會優於有胎紋的輪胎.
胎壁較薄的車胎不管有無避震,就是比一般輪胎舒適性要高.

雙避震的車裝光頭胎,在抓地力上就吃了一點虧.
在非舖裝路面不管上坡或下坡,抓地力好不好將會是關鍵.
過高的胎壓上坡時容易打滑,下坡時也一樣,所以通常都會將胎壓降低.
以求得較佳的抓地力.

個人對光頭胎的看法是
無避震的車種跑舖裝道路可試著去用,但效率未必會如預期.
尤其遇到溼滑路面或高速過彎會讓人有壓力,在滾筒上的噪音也不若預期的安靜.

其實,細胎效率未必較佳.
胎紋與胎壓跟車種的搭配才是要項.
有了大輪徑的優勢,搭配適當的齒比與輪胎會讓人如魚得水.

givemelightbike wrote:
但傳遞扭力的效率和輪胎的接地面積沒有關係,過高的胎壓會造成輪胎彈跳,這才是降低傳動效率的主因。

理論上是如此.
第一句與第二句似乎有些矛盾.
輪胎彈跳,相對的就減少了抓地面積,即使動力源源不絕
傳到輪胎時會因為彈跳空轉而損失其驅動效率.

四驅車在脫困時,並不是猛踩油門放開離合器就可了事.

ado016435 wrote:
沒有的話就先不要用公路車的觀點來看待,登山車打飽也不易彈跳,經我分別以50,55,60的胎壓測試後發現的

同意這個說法
這是實戰後的到的經驗.
有避震的登山車先天上就不同於公路車
除了車重,避震也會吸收彈跳,因此抓地面積相對的較多,
前提是胎壓仍不宜過高,而且也會因胎紋.路面條件而異.

基本上
單車的行進車速不如機動車輛,低速時不容易察覺.
但在高速下坡或路況惡劣時,合不合用或會不會對騎士心理上造成壓力.
這就必須去斟酌了.

跑不快沒關係,

抓不住或停不了..就...






ado016435 wrote:
(3)失去霸氣是一定的, 但是在公路上卯起來跑, 比26吋車快上4~6公里時速(前叉可鎖定), 30KM/HR以上巡航不難, 下坡不踩踏就可比公路車快(圓周大加上重力加速慣性)
...(恕刪)



不好意思

想提醒一下
所謂重力加速 這個東西
在地球上也就是所謂的 g值
在不論其他任何阻力時
大家的g 值都是一樣的
所以不會有較輕的車下滑比較慢
較重的車下滑比較快的差異性

唯有差異的是,較重的車(+人) 在需要煞車時
所需要減少的動能就會比較多了
因為動能和物體的質量有關係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