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SCOTT,一個在多數車友眼中高不可攀的品牌,從沒想過它會讓我如此著迷。
原本一開始只是跟著流行的購入了Scale 30這台車,又輕又強的車架讓我佩服這家公司在碳纖技術上的功力。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後來隨著自己開始喜歡大小林道四處跑,所以換了Spark 10的車架開始進入雙避震車的領域。這台Spark在當年(2007)一推出造成不小的話題,110mm的後輪行程1790g的超輕量車重,直到現在還是最輕的雙避震車之一。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這些年來它也陪伴我參加了幾屆的紅瓦厝賽事,和南部大小林道。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由於本身工作上的關係,常常可以接觸到一些車友們的雙避震車款,再加上自己的Spark已經漸漸無法滿足自己,所以我開始尋找行程更長的林道車。
其間試過各種不同的車款,例如: Yeti ASR-5或是575。不過總不能忘懷SCOTT那種3段可調後避的魅力。直到因緣際會下我試到了新改款後的Genius 50。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Scott從早年的Genius RC/MC到現行的Genius,甚至於是在今年新推出的Genius LT都是採用反拉式的後避,而且都有著Full/Traction/Lock 3種模式。
這樣的設計在單車雖然不能算是首見,但是卻也不多,直到近年來Cannondale的Claymore和Jekyll也跟進這種反拉式且藉由雙缸改變氣室大小來改變後輪行程的機構。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而Scott 全新改款的Genius車上所搭載的是和DT Swiss共同開發的Equalizer 2後避震器。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這支避震器眼對眼長度為165mm,可是行程比較特殊一點,不是一般常見的38mm的規格,這支短短的後避震器可以提供長達50mm的作動行程。以一般的後避震來說,通常都是要眼對眼190mm甚至於是200mm才有可能有這麼長的行程。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這邊可以發現到這支Equalizer的避震孔眼使用的不是一般常見的自潤軸承,而是魚眼軸承。這種設計可以使避震軸襯在裝入後和避震孔眼的阻力降低,也就不需要再去改裝滾針培林了。
而且也因為魚眼軸承本身就會左右旋轉的關係,更可以大幅度降低車架因公差或受外力之下的些微變形對避震系統所造成的影響。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用說的或許聽起來很複雜,所以我拍了一段影片讓各位更容易了解。


這支Shock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它採用OTS(Oil Transfer System)技術,從正面來看可以看到2個長短不同的氣缸,當後避處於全行程(Full Mode)的狀態下,雙缸氣壓互通並一起作動。而當處於半開模式(Traction)下,會關閉掉較小的氣缸,使得氣室縮小藉以將氣壓曲線上升時機提前以達到縮短作動行程。在鎖定(Lock)的情況下則是將2邊的油路同時關閉。而以上的動作都可以藉由在車把上的遙控把手來完成。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Scott的三段遙控把手其實還蠻方便的,在下坡路段可以全開,讓後避震器以最大行程作動。在林道上坡時,可以將遙控把手置於Traction模式,讓後避處於較小氣室和較短行程,這樣可以保有一定的循跡性又不會浪費掉太多的踩踏效率。而在鋪裝路面上,可以透過線控把手輕鬆的將後避鎖定,此時車子搖身一變成為一台不折不扣的單避震車。
下圖是2007 Scott Spark上的線控把手。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這邊要特別提到一點,當改變後避震模式的時候Sag會變,車架角度也會隨之改變。Lock時頭管角度大,利於上坡,Full Mode時頭管角度最小,利於下坡。配合Scott的影片更能看出來3種模式的差異。


在2010年,SCOTT又更進化把這種技術也使用在前叉上變成Twin Lock。透過這個技術可以方便車主同時鎖定前叉與後避。


而且SCOTT的Twin Lock技術可以同時對應DT Swiss/ FOX/ Rock Shox三家不同廠牌的前叉,只要將線控器底部的零件更換掉即可。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個人覺得這種技術對我來說還蠻受用的,尤其是南部的林道大多都是要先努力的爬上山才能夠享受下坡的快感,對我這種肉腳級的人來說,爬不上山就沒得玩了。
所以當有這個機會可以試到這台改款後的Genius,第一個念頭就是帶到台南有名的紅瓦厝賽道去試。這邊有陡下的落差,也有累死人的水泥上坡,多樣的地形是個絕佳的試車地點。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一開始照原本後避上的建議氣壓打氣騎起來有點偏硬,好在原廠官網上有提供後避震器的氣壓計算程式(連結在此),只要輸入車種,年份和體重就可以計算出所需要的氣壓,而且還有Soft/Normal/Hard 3種不同設定可供選擇。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在經過反覆調整設定後,我發現這台車非常的令人驚豔,它騎起來不太像是一般有著6"避震行程的車,上坡其實就算不Lock,也不太感覺得到踩踏干擾。下坡的時候後由於避震器採用正負壓的設計,所以設定完成後的啟動力道不會有一般搭載氣壓式後避震阻力較大的感覺,這點跟以往的經驗完全不同。
不過也因為避震器設計的關係,不像一般車只要抓好Sag打氣就可以,Genius需要多費點心思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設定。有了這麼棒的騎乘體驗,當然是想辦法買一台來騎啊。所以這車架就這樣入手了。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先來快速瀏覽一下各部位的細節,SCOTT的碳纖紗有HMX和HMF這2種,一般來說只有最高階的車款才會使用到HMX為原料。
這支車架就是採用HMX高剛性碳纖紗,輔以SCOTT 獨家第四代模內成型技術IMP4所製成的車架。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左右獨立軸心的轉點設計可以讓坐管無阻礙的升降,這點我覺對我而言還蠻重要的,畢竟有些比較艱難的路況或是自己沒有把握的時候,還是降一下座墊比較安全。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好精緻的後上叉塗裝,這無關性能,純粹是額外的視覺享受。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後下叉也是。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同樣在座管的後方也可以看到。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車架重量實測。這個重量已經包含頭碗座,坐管束,E-Type前變固定座以及後避震器。以一台後輪行程達到150mm的車架來說,這種重量已經很嚇人的輕了。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基本上這台車所使用的零件大部份都是前車的,而車架剛好又是黑色配金色,所以輪組沿用原本的I-9還蠻搭的。不過我又買了顆金色的BB來搭配,算是滿足自己一點小小的虛榮心。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完工照。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一整個低調。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買了那麼多台SCOTT,我發現他們都會很貼心把每一顆螺絲的建議鎖固扭力值標在上面,這樣在維修保養的時候非常方便。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而且就算是後避震器這種小地方也不忘加個蓋子來擋住由後輪噴來的泥濘。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雖然這台是Carbon車架,不過這卻是整支車架唯一可以看到Carbon紋路的地方。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接下來就是準備帶它去參加星期日在台中的ENDURO挑戰賽了,畢竟那才是Genius的舞台。
SCOTT Genius介紹與心得分享

Genius是台好車,不過也需要一點耐心來設定,我希望能夠藉由這篇文章拋磚引玉,能夠有更多的Genius車主共襄盛舉。也歡迎大家多分享一下使用心得,或是有問題也可以一起討論。
2011-11-07 11:2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SCOTT Genius 介紹
竟然派出那麼強大能上能下的武器參加超級八
看來我的硬尾車不僅上坡討不到便宜,下坡更只能目送您快速的離去
POWERED BY .\ /.

grumps wrote:
SCOTT,一個在多...(恕刪)

超詳細的解說比起官網更能讓人清楚了解功能
樓主的車配色也很帥,真的是黑金!
預祝樓主星期日能得到好成績!加油
PIII wrote:
竟然派出那麼強大能上...(恕刪)


比賽不是重點,好玩就好。
5分奉上!
很讓人心動的車!
但我還是好好騎自己的08-MC就好!
魷魚2533 wrote:
超詳細的解說比起官網...(恕刪)


謝謝,您的Genius 10也很帥,希望有機會去礦區可以遇到你。不過我應該不會半夜跑去。
那個比賽成績從來就不是重點,重點是去吃喝玩樂的。
grumps wrote:
Scott從早年的Genius RC/MC到現行的Genius,甚至於是在今年新推出的Genius LT都是採用反拉式的後避...(恕刪)


很好奇後避震的作動方式..

可否提供影片幫小弟解答一下

感謝
有錢能任性 ; 沒錢就認命 !
sarion wrote:
http://www...(恕刪)


先感謝..不過這跟樓主貼的影片好像是一樣的

我想看的是後避震器的作動特寫的影片
有錢能任性 ; 沒錢就認命 !
GT~XTR wrote:
先感謝..不過這跟樓...(恕刪)


雖然影片中是Genius LT,不過作動方式和Genius是一樣的。注意看影片從1:09的地方開始。

panchanchan wrote:
但我還是好好騎自己的08-MC就好!...(恕刪)


08年MC也是好車一部啊,周遭還有不少車友騎著它在跑林道。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