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話說小弟從3年前騎G牌的XTC直到2年前購入第一台越野雙避震車Anthem X3
就常常透過YOUTUBE看越野單車的相關影片
"John Tomac"這位傳奇車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前陣子因為Anthem 車架出了一些小問題 拆下來送原廠維修
索性透過車友的介紹(放毒??)

鎖定了這台John Tomac的經典硬尾車車架

"Tomac Cortez"

(很奇怪吧?大家玩off road都是越換行程越長,小弟我卻是吃回頭草)
其實也沒別的原因 單純是騎乘風格的差異而已~
我喜歡順暢、行雲流水般的XC騎乘、對突破關卡、飛跳台總是提不起興趣...(技術膽量都不夠)

好啦~廢話不多說

看圖吧

噹噹噹~箱子送來了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打開~白刷刷的車架出爐囉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驗明正身 嗯 美國來的車架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漂亮的大白鷹標誌(學生都戲稱是隻大白雞...囧)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有夠強壯的後三角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貼心的後下叉保護套 (雖然應該撐不了多久就會被鏈條打的七零八落...)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經過幾天的等待 小弟將舊車Anthem的零件移植上去
整車照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漂亮的Tomac Cortez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有鑒於Tomac車架在正常使用範圍下屬終生保固
索性敗了一組優質的碗組
Chris King碗組 這下不用再擔心小弟要背負碗組殺手的惡名了...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同場加映 鋼鐵馬廄公司的佛心~這是贈送的喔~!!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前些時候將我的FOX前叉送修鋼鐵馬廄 真是又快又棒
就如同他們公司的標語一樣
"因為自己也愛騎車,所以我們瞭解因為零件故障而沒車騎的痛苦,所以您可以放心把維修跟保固交給我們,盡情享受愉快的騎乘經驗。"

感謝台北Alan's Bike的老闆與技師 我的Tomac 才能如願出生~
過兩天等颱風過去之後 再試車囉
-----------------------------------------------------------
5/29 Tomac Cortez首航測試心得

---早場:貓空123段 首航測試---

Tomac Cortez的爬坡讓我心臟幾度爆炸
原來同樣輸出的踩踏與齒比
硬尾車就是硬生生的速度快了約2~3km/hr
所以不知不覺就會燃燒小宇宙 氣喘吁吁 爬政大一街時
速度都維持在10~12km/hr (先前騎Anthem都只有7~8km/hr)

下坡的穩定性這才看出了stan's notube的威力
下二格 + 第三段時 並不覺得有比Anthem顛
反倒是換了一顆CK碗組在轉向順暢性真的大大的提升 爽呆了

Tomac Cortez的後三角真的很強壯 很硬 !!
不過下坡路段並不會帶給我震到翻掉的路感
(今日胎壓前 後都打足40psi)

現在的問題是 目前的Thomson座管埋入車架的安全長度不太夠
被迫要降一點高度才能確保其安全性
相對的爬坡踩踏對膝蓋的負荷變大了(這是不對的 )
必須趕緊解決座管長度不足的問題

前陣子剛更改把手設定
原來600mm 後掠角9度 改成 600mm後掠角5度
爬坡的確更好出力 正在體會所謂"核心肌群"出力的感覺

-------------------------------------

---下午場:中埔山 首航測試---

下午休息過後
隨即往中埔山移動
(公司近 真棒 離貓空也近 中埔山也近)
從愛眉山莊的入口上山
然後一路上景觀台

重頭戲來了
之前騎Anthem一路下到世界山莊都算是順暢
今天騎起近2年未碰的硬尾車 多少有點戰戰兢兢
深怕沒了後避震 對於後輪的彈跳無法掌控
再加上今日胎壓前後都打至40psi
不過早上的貓空測試已經對我的車有一定程度的信心
來吧 下去吧~!!

景觀台→東峰連續樹根坡→涼亭→長上坡逆騎→石板階梯逆騎→鐵絲網下坡→下至反光鏡入口
哇塞 有沒有這麼順暢?? 上坡不說 本來效率就大贏軟尾車
下坡 我真的有種 "疑...好像還是有後避震"的錯覺
結果我發現 這是stan's notube的威能
停下來想了一想 有可能!!
因為在騎雙避震車的時候 後避震其實會跟無內胎系統多少有些衝突
(這理論我不確定正不正確 完全是我自身的感覺)

加上之前胎壓都只有30~35psi 後避震sag抓到20% 算是很軟Q
也因為如此 無內胎系統的優勢並沒有很明顯的表現出來

今天將胎壓打高 又騎上Tomac的硬尾車 後輪彈跳想必比較大
可是卻讓我明顯的感覺到
"無內胎系統"在吸收後輪的"震動"

最明顯的例子 就是下東峰連續樹根坡 我並不覺得速度有比軟尾車慢
雖然後輪還是有一些彈跳 但是是在我可以壓制的範圍底下

最重要的是那顆碗組 今天不是因為我花了大錢買了顆CK碗組
我就把它捧上天
而是車頭的轉向 滑順度真的大大的提升
不會像之前用的碗組一般 不那麼隨心所欲
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操控性能大大提升 對於下坡 能提供車手更穩定的安全感與自信
然而 下午場一樣的問題
座管高度真的不夠 膝蓋有些酸麻 這是不正確的身體警訊

以前在虎頭山跑個20KM都不會發生膝蓋酸麻的現象 應該說 從來沒發生過
很顯然的 要趕快解決座管高度不足的問題

至於最重要的車架
剛性一流 踩踏回饋很紮實 以前騎過舊年份的XTC se2
現在這支Tomac Cortez 顯然的強度更強
在幾何上面 其實我感覺不太出來差異性
都是XC設定 (600mm平把 後掠角5度 10cm龍頭 8度角反裝)

至於騎了一天有無發現缺點?
目前想到的...大概就是白色車架難養吧
跑了一趟貓空下來 就已經滿滿泥巴附著在車架上 看起來就很醜
沒差 跑off road哪有乾淨的道理??

當然 爽度100
要在路上碰到Tomac的車 不容易

中午下山休息停在河濱 旁邊騎G牌的阿伯還笑問我 怎麼不買G牌or M牌的車子
(顯然他不知道誰是John Tomac)
我笑而不答

結束了一整天兩場Tomac Cortez首航的測試 爽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Tomac Cortez 車架開箱
2011-05-27 16:2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Tomac Cortez 車架
讚! 非常好看的車架!

我也好喜歡Tomac這個品牌
好車推一下,鋼性十足造型又異於市面上的車種,幾何又專為XC競賽而設計

看來阿綸的車友們能帶你更深入MTB的領域
踩就對了~ http://blog.yam.com/juhnchen
沒想到有人比我早開箱0.Q.....

小弟是被他的後叉迷上了
所以就決定這組車架
不過比較殘念的是 小弟我不算高只能選S的
車架到後發現只能裝一個水壺架
貢獻幾張 John Tomac騎乘照片
拍照地點 美國科羅拉多州



難得遇到喜歡TOMAC的同好,小弟也來分享一下我的TOMAC
第一台是行程140MM的SNYPER

第2台是行程160MM的VANISH

第3台是則是國內很少見的29ER 雙避震DIPLOMAT



幹麻?
低調的好車
yuffiefly wrote:
話說小弟從3年前騎G...(恕刪)
哇賽...

超讚的啦 一次擁有3台Tomac!!

幾罷婚!!!
yuffiefly wrote:
哇賽...

超讚的...(恕刪)


SNYPER目前應該在大陸了,手頭只剩下VANISH和DIPLOMAT~~~~
不過順利的話,下個月應該可以見到FLINT
幹麻?
恭喜啦~~換了新車架,車架很好看喔~
有空在一起約騎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