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款式Marzocchi Suspension氣油壓登山車避震前叉 Bomber 44 TST Micro Ti
顏色:白色本體搭配彩繪貼紙
行程:出廠預設150mm,盒內附管內襯圈可改為130mm
豎桿:鋁合金材質,長度270mm
上管:鍍鎳表面處理鋁合金材質內部錐形化,管徑32mm
輪軸:9mm輪軸,寬度100mm
煞車:僅後鎖式碟煞,適用6"-8"碟盤
功能:1. 回彈可調 2. 氣壓預壓設定 3. 避震油流量調整 4. 路況選擇/鎖定 5. TST鎖定力道調節 6. 負壓鈦彈簧
用途:XC/AM
重量:約1814g
(引自代理商:游騎兵基地)
因緣際會的情況下入手這支前叉,這是我第一次用到Marzocchi的全氣壓前叉,以往Marzocchi給人的感覺都是笨重、漏油、或一些故障的頭大問題,不過看在他是氣壓的份上在加上實秤只有1866g(2011 FOX TALAS 32 1809g),不過又比我手邊的talas多了10mm的行程,誘發了我的好奇心(YETI 575的建議前叉行程應該在140~160上下)
※實秤未裁管重量1866g

※非常簡潔的15QR快拆,另一端的快拆旋鈕比照一般快拆可以旋轉十分方便。回彈旋鈕

※LOCK開關,金色部份為TST鎖定力道調節(不過這方面設計有點小瑕疵,將把左轉到底LOCK撥鈕會直接接觸煞車油管即便速外管,呈LOCK狀態,每次進出電梯完都比須手動解開)

※Marzocchi Bomber 最大特色的前叉叉橋&15QR軸心

組合完畢當然就是上山試試新叉叉的感覺囉~
DAY1(逆橫嶺古道+陽峰古道)XC體驗
※橫嶺古道入口,逆騎上坡


※off road終點又接柏油路

由於要到達橫嶺古道之前須先爬坡數公里(柏油路),此時LOCK的功能就十分實用
雖然150mm上坡明顯角度改變許多,不過重量與之前使用的FOX相差無幾,再加上我把車把換成lo rise
並沒有特別難使力的感覺。
off road上坡時解除LOCK,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有感覺,上坡壓到障礙物沒有太大的感覺,
也未出現車友形容BOMBER 44 RLO的不順或生澀感。當然接著就是要試下坡的感覺啦
※陽峰古道入口

※下的很順暢,卻忘了拍照

※古道中間幽靜的花園

※出口接回紗帽路

依照M社一慣的作風,下坡之前就先給自己心裡有個底,果然在丁丁的身上也是一樣的狀況
相較F牌或R牌的前叉比起來,Marzocchi通常都是以軟來展現他的特色,頭段接中段的部份比較沒有明顯的支撐(不過有人很喜歡也習慣這種感覺,在888上特別明顯)如果說FOX是獨立筒的沙發椅的話,Marzocchi就相較是彈簧床的感覺,不過再經過連續快速震動時又能很細緻的杵哩,橫嶺中間還有一棵倒木,每當速度夠快時就可以視他為一個小跳台,今天大概只離開地面25公分的順下,不過接坡的時候十分穩定也沒有軟腳的情形。第一天的XC試騎就在一場很享受的下坡後結束。
DAY2(丹鳳山)AM體驗
※多虧老天爺今天又賞了個晴天,兩日沒下雨丹鳳山的土質剛剛好

※推上山頂時太陽已經完全出來


※開始下坡比較高速的彎道部分

※昔日的經典路段三連坡,如經已經..................唉

※結束三連坡後接著一小段上坡

※最後段的月球表面

附上自導自演跑來跑去很辛苦的影片一段
由於中間停下來數次拍攝前叉做動的片段,一個人又要定時又要跑上跑下的拍照騎車,所以中間有一段已經沒時間可以拍照,不過看影片的反應也還不錯。
一開始高速轉彎的部份,稍微把車身壓低再拉回來不會有太大的抖動可能一方面也是因為15QR的剛性較好,而到亂石區及三連坡時較大的落差及衝擊並沒有讓前叉因為特性而感到支撐力不足,三連坡已經避免不了要走一些樓梯,本來很討厭騎樓梯的我再換了這支車架及前叉後對土梯或木梯有了新的體認,不再是一路敲牙齒下坡,反而是身體已經沒有受到太大的抖動回饋,舒適許多。
再結束前的月球表面我騎了上下各一趟,下坡時速度稍微帶上一點,雖然有頂到幾個坑洞不過也不至於卡住前空翻,上坡時雖然沒有LOCK力量有些被避震器吸收,不過也是順利能輕易爬上來。
以上是這兩天使用Marzocchi Bomber 44 Micro Ti 15QR的心得,
只能說Marzocchi 因為這之前叉顛覆對他的印象,雖然價格不算是最便宜,不過也是在中上價位
如果不想走在路上都是制服叉,Bomber 44是蠻值得考慮的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