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買了機車後,就不曾再碰過腳踏車了~
算算摩托車生涯也快四年了。
但前幾天做夢夢到自己騎腳踏車上陸橋~
再衝下坡的快感~
夢醒後,發覺自己都忘記騎腳踏車時的自由自在了~
為此昨天就立刻去giant 直營店看車了~
剛看到Trance時,有種粗曠、野性之美!
當下被震懾了一下!
但隨即就著迷了!
店員給我的報價是39800*0.9
將一成的配件直接折扣給我~
而搜尋Trance車種相關知料時,
發現11年 Trance X2的黑藍配色更令人討喜!
雖然我買東西的習慣是一次到位!
但這次我遲疑了
目前買腳踏車的用途是
通勤用車以及騎騎林道
大概有70%的機率不會玩off road
若只因配色而直衝X2感覺會對不起車子
再請教各位前輩,
如果現在買10 Trance X3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請各位指教了~
謝謝~
PS
不考慮公路車的原因單純是腳踏車我不太騎快與舒適度的問題
Boris77 wrote:
但前幾天做夢夢到自己騎腳踏車上陸橋~
再衝下坡的快感~
夢醒後,發覺自己都忘記騎腳踏車時的自由自在了~
感想一:
只是通勤的話,挑順眼的買就對啦~~~這兩台都可以滿足通勤的目的~
通勤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有人用哈雷、有人用E55、有人用C32
像我比較節儉,通勤就用雙肩白狐就好了
感想二:
從上面的三行引言中,我好像看到了一點點徵兆。。。。。
我想要勸告你,買車之後如果有狐群狗黨要找你去歐福若,
千萬不要去~
阿不藍後果可能會很大條
說不定過不久就輪到你開箱啥瞇GLORY或NICOLAI之類的咚咚
切記切記!!
到時候晚上睡覺咬著棉被偷笑兼流眼淚,不要怪大家沒有警告你
Boris77 wrote:
我對off road的印象是飛來飛去或落差大的陡坡
原來林道也定義為off road了...(恕刪)
很多人對MTB(登山車)誤解很大...
以下資料貼在 What is Mountainbiking about? 這篇,轉貼過來一下
Cross Country(XC):越野自行車

繞圈賽專用車,因為騎乘里程長需耗損最多體力,故設計取向輕巧。越野賽中主要是贏在爬坡而不是在下坡,為了追求更有效率的姿勢,在騎乘時把手比較低。為了取得更快的速度,選擇比較窄的車胎,輪胎中間的胎紋盡量的減少,只保留位於外胎邊緣的顆粒以增加轉彎的抓地能力。這樣的登山車(MTB)通常是使用80-100mm的減震前叉或者後避震,並且重量合適。為達到輕量化的目的,車架和配件通常使用重量輕的材料製造。所以XC自行車也通常比其他自行車要脆弱。前後的避震器使用氣壓為介質(或者只有前避震系統),可以盡可能減少重量。某些的XC車甚至使用硬叉,但這也更加依賴車手的技術來對抗複雜的地形。這車種的重量大部分維持在9公斤至14公斤。XC是最普遍的一種自行車騎乘運動。典型的XC地形一般被認為是爬坡多於下坡,並且不包括任何的特技。
Enduro(All Mountain、AM):全地型登山車

這類的車比XC車重很多,重量一般在14公斤到16公斤之間。它們擁有更長的避震行程,通常是使用120-160mm前叉,中高階車種還可以調節避震行程。使這種車輛可以和XC一樣上山下山。
Freeride( FR ):FR

此種車輛和Enduro(AM)有相似之處,但不強調輕量的需求而是更加強避震的效果。算是DH和XC的綜合版。FR車趨向於更長更好的避震器,8寸或者更長的後避震都是正常的配置。它的零件設計以強度為標準,因此整車重量更高。在爬山或者低速時,由於頭管角度問題,整車的靈活性下降。FR車架的角度甚至大於DH車。這樣提高了越過小障礙物的能力。FR車的重量通常是14公斤到20公斤。FR爬山通常是為了到達某一地區,所以FR車型在爬山時還是有一點效率。FR共分兩種:多用途登山車Multi-Track Bike,旅遊登山車Touring Bikes。
Downhill( DH ):下坡車

它的重量更重,通常超過20公斤 (不過近來DH車種越做越輕的趨勢),擁有8寸(200mm或者更高的減震行程)。它們強壯異常,擁有較大的齒輪,柔軟的避震系統只是為了下山而設計。避震器常常調得能吃進整個行程的40%(也就是很“軟”),在顛簸的彎道中提供足夠的抓地力。車頭部的角度通常在64度。DH騎乘和它名字一樣,就是下山或者下落差。通常是高速下山,許多DH車輛只有一個齒盤,一個護盤和導鏈。DH 比賽已經成為登山車中最為受歡迎的一種競賽類別。
(文取自內地單車論壇,資料稍做修正與潤飾。照片取自"鋼鐵馬廄")
http://tw.myblog.yahoo.com/filipyang/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