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XC設定的齒比

最近在整理我的登山車,還差一點點就可以進入9kg內,在考慮是否要將大盤拿掉22T,以及將飛輪換成11-28T,不只可以減輕重量,也可以有比較密的齒比。

可是最近幾年來我都在騎公路車,齒比配置為53-39to12-25,登山車已經束之高閣很久了,參加XC賽的經驗也不多,想說車子整理起來可以偶爾參賽玩一下。

可是看XT或XTR的飛輪都只有11-32or34的組合,10速的配置更是到了11-36,若要11-28T 9速飛輪似乎只有SLX的選擇(考慮變速順暢性以及耐用性所以CNC飛輪或是PG950就不考慮了),重量上是比我目前使用的XTR 11-34T輕了20g左右沒錯,但總有種被降級的感覺。

所以想請問各位經常參加XC賽或跑off-road的前輩,真的用得到22T的小盤或是34T的飛輪嗎?
2010-06-13 11:3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XC 設定 齒比
我不是前輩,只算是喜歡玩XC的肉腳,今年開始參加了兩場XC賽
一般以國內的比賽來講,XC賽的上坡遠比公路賽來的陡,強度很高(車友說他的心跳表從頭到尾嗶嗶叫...)
以我的經驗22的齒盤一定用的到,反而44的大齒盤兩場比賽沒用到(也許其他高手用的到)...
建議您還是留著

我的經驗是有些賽道練習可全程用中盤

但比賽有人競爭時一定盡全力騎

到時絕對喘到換小盤騎

至少比下來牽車還快一些些

除非你沉得住氣從頭到尾以你的節奏騎 (只適用於台南的紅瓦厝賽)

但這樣你會輸掉

因為國內XC賽比較短

大家通常拼了命用最短時間完成

先進賽道者卡位者勝算機率大



Luke Chen wrote:
所以想請問各位經常參加XC賽或跑off-road的前輩,真的用得到22T的小盤或是34T的飛輪嗎?(恕刪)

很煩惱吧,不考慮換雙盤的嗎?
簡單不簡單!沒幾個人能體會,無法體會的人是半桶師!
williamkingdom wrote:
很煩惱吧,不考慮換雙...(恕刪)

因為不希望破壞這台車太多當初的主要配置,還有配色的考量,不以性能的角度來看我也很想把那還在使用四方軸的曲柄換掉阿~
既然是XC那就免不了有一些變態急陡坡或是長陡坡,前22T絕對是用的到的,除非你的腿力過人.

登山車想進9Kg內不外乎改外胎,有一些輕量1.75的可以考慮,也不失MTB本色.

再來就是改用輕量化前叉,或是身體柔軟度夠的話可以用MTB樣式的硬叉.

最後是輪組,踏板,坐墊,車架等等...
~~抓住指縫的風,就能抓住緣分~~
請不要以公路車的眼界看登山車這一塊
公路車的路線是給汽車走的,坡度有一定的限度
登山車的路線是給人走的,只要人的上去坡度都算合理的
若用不到,就沒廠商會設計到這個齒比了
就像公路車道不會陡到那去,所以廠商就拿掉某此齒比
Luke Chen wrote:
因為不希望破壞這台車...(恕刪)

那還不把車子的圖片po上來(伸手...)
讓大家看看要配啥顏色的大盤
1年前我還用大盤爬坡,所以就換雙盤
現在已經退化到第2盤爬坡了,年紀大了吧
看看已經沒有盤給我降擋了,所以你就留著用吧
不然雙盤有42/27的也算夠用了

其實能用到22齒爬坡的,也到龜速了,甚至定竿
這時人大概也是要牽車了,因為用走的比較快
所以我覺得第3盤沒啥用處
進化雙盤吧,這是XC的趨勢
簡單不簡單!沒幾個人能體會,無法體會的人是半桶師!
williamkingdom wrote:
那還不把車子的圖片p...(恕刪)


目前用我家5kg/0.1g的電子秤前後輪分開秤,加起來的數字剛好是9kg(整理前是9.7kg),雖然油管還沒裁,不過馬錶也還沒上。

像這樣擺在房間內是因為比較方便我看著她一邊思考要如何減重,一邊上網找資料阿~
海之霸 wrote:
請不要以公路車的眼界...(恕刪)


說得好.

以小弟的經驗分析, 大岡山佬師坡平均25%, 短短260m就必須22t對34t一路到底, 其中最陡處33%, 幾乎要抽車才上得去.(佬師坡請參考兩匹貓前輩的文章)

但是佬師坡比一般林道坡陡多了, 一般林道坡平均僅10%, 超輕齒比在林道中主要是讓人能有休息(輕踩)的機會. 也就是減少下馬的次數.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