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車齡半年,想上卡,體驗一下,請高手們介紹一下登山車用的系統以及推荐的系統跟鞋子,還有一種兩用的?
不知道好不好?(如穿不穿卡鞋都可以的踏板 ,公路登山兩用的?)
麻煩大家了..
我之前功課做不夠衝動買了SHIMANO SPD 卡鞋,穿起來很舒適但我的腳掌較寬,騎不到半小時腳就受不了
還來認真去做功課後,發覺我並不適合穿SHIMANO 車鞋,後來去試穿之後敗了
SIDI.Dominator 5 Mega Lorica 2009 寬版登山車鞋,現在騎乘破百都沒異狀
SHIMANO那雙穿了3次就放在那,唉!真是......
車鞋的穿法及常見的品牌和特性.
車鞋的穿法
1:靠腳踝最近的帶子應緊一點,這樣可以防止腳向前滑;前方帶子鬆一點,使腳趾有一些活動空間,
較不會腳麻,長雞眼。
2: 襪子不要太厚,尤其不要穿毛巾底的慢跑襪,會影響力量傳輸。
3: 騎乘半個鐘頭後,會覺的鞋子較鬆,須微調一下。
4:每騎乘幾分鐘,腳掌活動活動,預防腳麻。
常見品牌特性:
SIDI:楦頭較寬,甚至有超寬的MEGA版,以塑膠底聞名,即使近年推出CARBON底,也是以接合方式,
鞋底仍一定軟度,尤其是鞋身可以有一定的旋轉的柔軟度,較符合人體工學。
SHIMANO: 鞋子好像較窄,鞋舌也較高。
CARNAC:鞋底很斜,像墊腳尖騎,很受三鐵選手喜歡。
DIADORA:包覆性不錯,好像也比較窄。
PEARL IZUMI:楦頭較深,較寬,適合腳比較有肉的人;不是肉腳呦。
自行車鞋(卡式踏板)的選擇
卡式踏板是自行車史上重大的發明,為了使卡式踏板發揮最大功能,一雙好車鞋是必須的。
買鞋前最好已經選好卡氏踏板。因有些踏板跟某種車鞋密合度較佳。
車鞋首先要合踏板搭配,不過這個問題現在簡單多了,三年前,鞋底板的固定方式有 SHIMANO SPD 兩孔,
LOOK 三孔,TIME EQ四孔,不過自從SHIMANO SPD SL、TIME IMPACT和 RSX、LOOK KEO 後,可以
說是統一了,都和LOOK 三孔相容,買起車鞋方便多了。大概只有SPEEDPLAY要用四孔(不過他也有三孔的
轉接板)。 鞋子選擇有幾個要素:
1.大小: SIDI 42號和SHIMANO 42號是不一樣的,甚至同一廠牌不同型號也會有所差別,試穿是最重要的。
試穿時請著薄自行車襪,將腳跟抵住後方,將第一條固定帶拉緊,拇趾或第二趾前方前 方應有一公分空隙,
墊腳尖看看,是不是會抵到前面?那站起來抽車時就有可能會抵到。車鞋合腳很重要,不能像涼鞋穿鬆鬆的,
也不能太小,腳趾都伸不直。
2.楦頭寬度、深度:東方人腳型一般較寬,所以有些品牌的鞋子根本就不適合。當你穿鞋時覺得大拇趾內側
及小趾頭外側繃繃的,即是將扣帶放至2/3還太窄,就不適合;或指根本腳掌覺得空空的,像穿雨鞋,也不行。
3.鞋舌高度: 鞋舌太高會使的腳踝背屈受限,在後勾時會卡住。車鞋穿好時,腳踝作背屈(向自己的方向)
起碼要有90度,有100度就更好了,鞋舌應不該卡到。
4.鞋跟高度: 鞋跟包覆好,有助於後勾的動作,但若太高會模擦後跟腱,造成發炎,在綁好扣帶後,
腳踝作墊腳尖動作,看鞋跟是否會頂到後跟腱。
5.鞋底硬度:這就很爭議了。有人喜歡carbon底,認為力量傳輸佳。有人認為要有一定軟度,才能服貼,
不易有壓力點。我是比較喜歡軟一點,這樣會覺的腳底也可以施力,不過這很難言傳。
6.鞋底屈度:有些廠牌鞋子穿起來會覺的墊腳尖很明顯,讓人覺的可以蹬的較有力,不過這也會使腳踝較僵硬。
7.固定帶設計: 有魔鬼黏,卡氏拉勾,旋轉帶等。最重要是騎乘中要能方便調整。
8.與鞋底板密合度:須多試試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