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叫Yeti呢?其實這之前是個登山用品的牌子,創辦人John Parker在設立Yeti之前是在一家電影特效公司,閒暇時則在一家睡袋工廠打工,這個睡袋的牌子就叫Yeti。那時候他的興趣參加是衝刺賽車(Sprint Car)比賽,在一次嚴重的意外之後,他決定放棄從事賽車比賽,就用一台1931年的Indian Scout摩托車買下了朋友的腳踏車公司。這時他發現這家Yeti登山用品店已經倒了,就決定用Yeti這個名字,而Yeti Cycles就這樣誕生了。
Yeti英文原意則是"雪人"的意思,而早期Yeti的Logo是一隻騎著腳踏車的雪人。

Yeti這個品牌可以說是從比賽中起家的,從一開始的FRO(For racing only)車架,即使到現在主流是大量依賴電腦運算的設計流程,Yeti還是以賽場上所收集到的資訊與選手回饋,作為產品開發與改進的依據。往往可以看到賽場上的選手使用著許多不同版本的prototype車架在比賽,甚至有些設計在這個階段發現不夠滿意就被打掉而從未面世,這邊有許多Yeti做過proptotype車架,可以發現他們勇於嘗試與創新的精神。
下面是1988年的FRO,可以看到Yeti獨特的後三角彎管造型,這在現在的ARC也保留下來了。

背景介紹完了,也該讓主角出馬了...
Yeti 303R-DH是植基於旗艦款的303DH的滑軌技術所開發出來的新款車架,R在這裡指的是Rate,也就是槓桿比率的變化,藉由滑軌技術可以達到一般用轉點與連桿無法達到的槓桿比操控。要知道一般車架對避震器的作動多少都會有些非正向力,而這會增加避震器內部活塞與管壁之間的摩擦,同時也會影響到避震反應的靈敏度,使用滑軌的設計可以確保避震器活塞是直線向作動,不僅對後避震器較為健康,也可提昇車架剛性與避震性能。
組裝前先來一張

Yeti新版頭標,特殊上下厚中間薄的頭管,可以增加強度同時兼顧輕量,要做到這樣這頭管可是CNC出來的喔!

雪人在這裡

組車過程就快轉過去,費了好大功夫終於完成了~

換個角度再來一張

從屁屁方向照過去


後三角是陽極黑,加上鎖固式軸心,相當粗壯啊!

這邊可以看出設計的巧思,鬆開固定螺絲後,插入一根六角扳手就可以改變車架角度,從64-65度之間隨你設定,另外一個數字則是相對應的BB高度。滑軌的設計優點在此再次展現,它可讓避震特性不會受到幾何角度改變的影響,這代表槓桿比曲線與行程的關係不會因為頭管角度調整而改變。

至於有些車友會擔心滑軌在防塵性上會有些顧慮,其實它就跟前叉上面的油封所需要的密封等級是相同的,而且Yeti在滑軌上有括泥器與兩層的油封來保持滑軌內部的清潔,而照片上的銅塊則是油槍的注油孔,讓你能簡單的維護滑軌內部的潤滑。

一般用鏈條保護套的位置303R-DH是用一塊螺絲鎖固的塑膠片來保護,真是太貼心啦~

前叉是配2010白色的Boxxer Team,跟Yeti的烤漆真配

新的Boxxer回彈是前段後段分離可調,不過內圈旋鈕不怎麼好轉

壓縮阻尼則採用DH版本的Mission control damping,高低速分離可調,內圈還是一樣不好轉


輪組則是採用Dabomb迷彩輪組

這個前花鼓的軸心好順啊~

整體照再來一張

貼這麼一大串照片好累,騎乘心得請容我後補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