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興趣的朋友,麻煩請推一下,免得一下就沉沒了
----------------
這個周末就是2009新的賽季開始
南非將舉行今年首戰
四月十一及十二日
將會有免費網路直播
----------------
賽別:越野繞圈賽 XCO
時間:11/04 台灣時間下午05:15 女子XCO
11/01 台灣時間晚上08:30 男子XCO
訊號來源:Freecaster.TV (合法UCI轉播權網站)
台灣車友可至我的BLOG一同觀賞聊天 (第二個倒數螢幕)
-----------------
越野賽依照UCI(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的分類,可以分為下列幾種
1. 奧運越野賽(Cross-country Olympic: XCO)這是最為普通級最常見的比賽項目,世界盃系列賽就是XCO。
2. 馬拉松越野賽(Cross-country Marathon: XCM),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種類的登山車運動發展出馬拉松的型態。
3. 雙點越野賽(Cross-country point-to-point: XCP)非繞圈起點終點在不同的兩地,距離為25~60公里之間。
4. 小型繞圈越野賽(Cross-country short circuit: XCC,Criterium) 距離小於5公里的繞圈賽。
5. 越野計時賽(Cross-country time trial: XCT,Time Trial),距離為5~25公里之間。
6. 團體接力越野賽(Cross-country team relay: XCR,Team Relay)。
7. 分站越野賽(Cross-country Stage race: XCS,Stage races)此一賽事由3~9天不等的時間組成,每天車
手完成固定的距離。知道WRC(世界拉力賽)的朋友應該會對這種比賽型態比較熟悉柏油路段一樣不計入成績,
但是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柏油路段一樣不計入成績,但是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比較著名的的比賽如
Cape Epic。
越野賽與其他種類的登山車比賽一樣,可以分成超等級(HC,Hors Class),一級(Class 1),二級(class 2),三級(Class 3)四種等級的比賽,程度由高至低為HC > Class 1 > Class2 > Class3,程度的區分不光是只依照場地的難易程度來劃分,賽事的規模也是在考量之內,規模越大越有可能成位高級賽道。在越高級的賽道中,終點之後給的積分也越高。
以XCO的賽規劃為例,理想的賽道是在 5~9公里之間,其中必須包含上坡,下坡,土地,樹根,亂石等天然障礙,即便不是自然就出現在賽道中的障礙,人為放置時也應盡量做的像是自然(這次奧運有很多地方就是這樣)。賽道中可以出現柏油路或是鋪整的路面,但是不能超過總長的15%。賽道有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在任何天氣狀況之下,所有路段都應當是 ”可以騎乘”的,但是在這樣前提下設計的賽道不能夠過於簡單,難易程度則由UCI指派的審查員斷定。
越野賽的用車,通常都是硬尾巴的單避震,以免後避震將輸出動力吃掉,前差也選用短行程避震,道理是相同的,舒適感在比賽中的廝殺是沒有意義的。近年來由於碟煞科技的進步,重量的問題漸漸得到改善,越來越多人使用碟煞,取代傳統V煞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帶來的失誤。在比賽時,雖然所有路段都是規劃可以騎乘的,但是有時選手會依照現場狀況判斷,下來牽車或扛車,所以如果看見有選手在陡下坡牽著車子跑,不要感到意外。
在比賽時,落後於領先車手一圈以上的車手,完成該圈賽事之後,強迫必須在特定區域離開賽道,結束比賽,或是車手的單圈時間如果比賽事第一圈領先車手時間的80%(稱為80%規則)還要久,就必需在特定區域離開賽道,終止比賽,所以落後的車手不單是擔心拿不到牌,還要注意不要被踢出場外。
----------------
其他世界盃登山車競賽介紹 RIDE2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