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聆聽百姓心聲,經由立法單位授權,將想像需求化為實際,那絕對是美事一件,但公共工程預算有如冰山,每個人靠近摸一把,手都可以濕濕的放口袋,但如果摸多了拖久了,一座冰山最後可以放進杯子,最後的結果就是成為一杯冰水,功能是安撫那忿忿不平的聲音。
這個所謂千萬登山車專業級場地,在整個提案規劃選地之初,就已經註定是一場鬧劇,也就是一步錯~步步錯,在河堤內側屬於行水區的腹地,目前地方政府都用來興建公園,讓居民有一休憩場所,那是因為河川地行水區的功能在滯洪,所以規定地人工地上建物不得超過一公尺,所以連公共廁所都是已地上放置物購成,,至於用來便立民眾租借單車的小辦公室,也是以貨櫃臨時擺設形成,這一點政府單位不可能不知道,但政府單位可能不知道一個專業土坡場的規格,當然這是我以無罪認定作為思考的出發。
就算冬烘政府不懂土坡場規格,但民間提案組織又如何呢?我想掛頭牌的理事長陳議員也不懂,但彭姓副理事長及其他臥虎藏龍的理事都不懂嗎?看了一下名單大多是自由車界大老,在術業有專攻的前題下可能也不懂,所以仔細想一想......集合了這麼多的不懂政府、不懂民代理事長、不懂民間專業團隊,最後搞出一個大家都不懂的場地,或許還說的過去吧?當然這是要建立在眾車友也不懂的前題下啦~~~疑.....眾車友應該還看得懂漢字吧?
預算的問題我想這事見光後,主事單位會以週邊尚未修繕為由,但君不見~這又是一項疊床架屋的技倆,還記得陳前市長曾提花開滿街計劃,在工務部門編列一大筆預算,但明明每年預算書上都有街道綠化預算,美化相同的分隔島及人行道,在相同的地點一樣的土地面積,用不同名目編列兩筆預算,最後完成相同的一件事,而當事情被議會揭發後,當時市府的解釋是綠化是種草,花開滿街計劃是種花美化,當然這一點是說不過去!把這個經驗移過來看這摸不著頭際的土坡場,腳踏車步道本來就有照明預算、腳踏車步道本來就有公共廁所、腳踏車步道本來就有臨時辦公室、當然那也會是拖一個貨櫃屋安置,如果是這樣.....那麼眾車友應該也不懂接下來會怎樣了吧?
這個土坡場最大的問題不在人謀不臧,而是地點不該選擇在河川行水用地上,簡單的說可以在堤防外不能在堤防內,專業土坡場起跑點位置要高,那是用來作為助跑加速用,那個高度最好在一層樓高左右,但在堤防內人工建物不得超過一公尺,這個基本條例就限制跑道所有設計,加上如果採用下挖方式興建,讓場地有立體障礙挑戰極限,但只要大雨一來立即淹沒甚至可能填平,如此一來政府一千多萬預算全部付水流,這一點才是問題所在看倌車友不得不查,當然是不是日後所有退水修繕,還可以每年申請政府預算補助,那就更不是吾等凡夫俗子可以理解啦~~
因系統忙碌, 儲存文章需要較多時間, 送出文章時請耐心等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