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大家輪組的轉動秒數

scapin wrote:




標題是 : 大家輪組的轉動秒數

用空氣吹得算不算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7gBogzvY2c&feature=relmfu...(恕刪)

你的輪組靠鋼絲、輪框還是花鼓轉?

scapin wrote:
那大概下次要開一個版面討論飛輪,它的轉數比bb還高。
全車重量加上身體重量,透過輪組與地面的磨擦力,
是抵抗這個起步時的摩擦力是吧,跟滑順很好的花鼓有什麼關聯,
讓我再仔細想想研究研究。

只要騎士不踩踏,花鼓部分的咬合就會停止.
踩踏時踩時停,花鼓的咬合就會時有時沒有.....
都說後輪的阻力來源,主要是棘輪咬合,
當然是一直踩動減少摩擦力耗損.
還有停止踩踏,鏈條也停止轉動,再次踩動也有耗損.....
輪胎與地面,只有在車停止的時候,才會有最大靜摩擦力的問題.
問題是真的上了路,只要不踩,單車會耗損能量的地方很多.
所以才要車主一直踩踏.....
scapin wrote:
請教白馬兄,那咬合數多的還是咬合數少比較容易停下來 ?

花鼓棘輪的設計,通常分成兩種思維.
咬合數and咬合面積.
一個圓形有360度,咬合數多,所需的咬合角度就少.
在力量傳導上接續性好.
咬何面積大,比較能承受突如其來的力量.
對於抽車與猛力騎車,有良好的承受性.
所以辨別,咬合的阻力,不能但看咬合數.
包含棘輪爪還彈簧都要考慮進去.....
會問這種問題,表示車友您自己動手拆過的花鼓還不夠多.
多拆幾個研究一下,台製的陪林花鼓都很好拆.
scapin wrote:
標題是 : 大家輪組的轉動秒數
用空氣吹得算不算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7gBogzvY2c&feature=relmfu

GOKISO Hub一組近10萬元,
我買shimano da花鼓,也不過1萬出頭.
從經濟效益來說,GOKISO Hub就效能就太低.
說性能,還有空轉順暢.....
車友您嘛幫幫忙~
GOKISO Hub的介紹影片我也看過,
(您自己有一組)
GOKISO Hub談論順暢,還有考慮到單車使用時,
有騎士重量的負載.......
不是拿個後輪在空轉好嗎??

另外確實在棘輪咬合方式上,
近年有廠商發表了"空轉無阻力"的棘輪咬何設計.
可以把後輪順暢度提升和前輪一樣.

可是問題來了,
我曾看過台製輪組廠的花鼓試用品.
這種設計的機構複雜,又要塞入小小的單車後花鼓,
重量偏重不說,咬合不快,咬合的穩定也不好,
還不要提耐用度不佳.....
現階段要實用化,甚至上賽場競爭,都還不夠水平.

拜託您先去拆幾顆後花鼓,
再來聊這個話題,會比較有概念.
另外不要太鑽牛角尖在單一順暢度上,
後花鼓的設計包含了很多要素,
上述所提的只是一小部分,通盤瞭解,
選出綜合性能最佳的就好.

認識我的人就知道,我曾經想搞出一組超順花鼓.
結果就是除了順,其他性能都很濫.....
不要太鑽牛角尖,高科技留給研發人員去研究就好.
吳長 wrote:
你的輪組靠鋼絲、輪框...(恕刪)


是你自己問的,沒鋼絲,輪框,花鼓能動10秒。

我就所知告訴你,你怎麼又反問我。



ddar白馬 wrote:
只要騎士不踩踏,花鼓...(恕刪)


聽君一席話勝讀10年書,再次謝謝你的回覆。
雖然我用gokiso花鼓,但因此讓我更覺得自己的渺小,與很多單車知識的不足與疑問,所以有些知識還望各位大大,不吝嗇的分享,我從不誇大任何產品的功能,但也不會看圖說故事,很多東西要真的用過,與實際的接觸才能評道。

所以花鼓鎖死,是最大的阻力,連想用牽著走的都不行,道理很簡單,真理只有一個。(順)

scapin wrote:
恕刪)


讓我想起了C.C.大…

AOI-AERO wrote:
讓我想起了C.C.大...(恕刪)




AOI-AERO wrote:
讓我想起了C.C.大...(恕刪)

有人誤會我跟版主"登山車"是同一人,喂 ! 版主你也出來說句話。

以下是我這個無知的車友要發表,無知的看法,請各位高手海涵。

先把 bb,踏板,鏈條,導輪,飛輪,的磨擦的係數不列考慮,反正都是要帶動花鼓轉動,假設都一樣好,所以後花鼓要不掛鍊條,把快拆鎖緊,太爛的輪組也不列入。
有兩組輪組選擇 :
一,都知道負載後滑順的表現兩者一樣好,你會選空轉較滑順,還是不滑順的 ?
二,都知道負載後滑順的表現兩者一樣爛,你會選空轉較滑順,還是不滑順的 ?
三,那一個負載後較滑順的,一個空轉較滑順的 ?
第三個問題連我都會選"負載後較滑順的",但問題來了,製造輪廠,都不知道負載後滑順的設計問題嗎,只有我們知道,空轉的滑順很容易測,但負載後的用人去測,怎麼都不客觀,有一家廠用機器去測,但它的目的只是強調負重後花鼓的耐用度,至於多滑順,問機器也不會講。
所以基本上,我們只能假設負載後滑順的表現兩者一樣好,或一樣爛,那剩下的就看它空轉能轉多久。
也不難想像youtube 上那些排一排輪組,用空轉來測試的外國人,是的他們有可能不知道負載後的道理 ? 然後大費周章的拍影片上傳 ?
我所接觸很多大廠的輪組,空轉能力都不會太差,更不要說他們會不知道負重後的道理。

最後我跟各位大大分享,以上敘訴的都不重要,以我們這種假日車友,最後也只有幾分,跟幾秒的差別。
然而我會選外型設計比較"殺",話說車騎輸人,至少外型也要贏人,反正外型殺,"感覺"跑起來也很滑順。

純屬善意的討論,如有牴觸謹請見諒。
培林的負載可以省略來看

摩托車前輪有2顆培林,機車重量+1~2人的重量~再加上比自行車還快2倍以上的高速

壽命少說有5萬km

何況自行車後輪有4培林

除了較低階的花鼓~現在中等級以上花鼓的阻力總合差異不大啦~
henry999 wrote:
摩托車前輪有2顆培林,機車重量+1~2人的重量~再加上比自行車還快2倍以上的高速


這是耐用度的問題,

耐用度不等同滑順度,跟能多轉幾圈也沒關係

培林或滾珠依真圓度,分很多等級。最頂級的是噴射引擎裏渦輪扇葉用的培林。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