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還真不知既然沒關係你大費周章把雙避震登山車跟公路車擺在一起拍照解釋說兩者上管角度差不多的用意到底在哪??CaseyChao wrote:據我的騎乘體驗...抽車是臀部離開坐墊的騎乘姿勢 ...基本上與中管角度應該是沒有關係...
CaseyChao wrote:傳統坐弓坐墊與中心支...(恕刪) 一般的坐弓支撐...都是在含在坐墊內的前一點後兩點位置...把坐墊最寬的範圍定義為承載區...這樣結構比例上會形成最寬的承載區之前會比較軟...也就是坐墊中間比較小的鞍部會比較軟...最寬的承載區之後會比較硬...因支點約在後承載區中心略後的兩側...基本上要往前坐比較舒適...然越往前坐基本上跨下壓會越高...而U槽中心支撐的隻點...是在坐墊約中心的位置...整個後承載區是懸空的...這樣的結構承載區都是懸空的...越往後承載區越軟...基本上要往後坐會比較舒適...跨下壓低...
見鬼了....你如果說你都是前後避震鎖定來騎我還比較能相信你的鬼話...所以你坐姿踩踏避震器都不會有動作?車子的角度都不會隨著前後避震的作動而改變??CaseyChao wrote:比對跑車與登山車的中管角度相近...是因...我的騎乘體驗...坐姿踩踏基本上也是不分登山車或跑車的...
CMC-SkyWalker wrote:見鬼了....你如果...(恕刪) 那請問一下前輩...同一款車XS與L的中管角度會差多少?為什麼會有差別?以BB到坐墊高度75CM的往前一公分會差幾度?要差一度時須要往前幾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