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yChao wrote:每種測試都有其測試的...對於我用的手握...手的握持可以轉動的範圍可以到那種程度...之前曾做過比對...以手指放在煞車把及不放在煞車把上...兩者之間可轉動角度差異不大...按這裡檢視圖片與圓形手握的差異比較大的會是在...手指不放在煞車上時...圓形把會有比較大的範圍... 廢話,當然差異不大啦........因為你的手腕根本無法轉動麻!!手腕都坳成90度了,會舒服嗎??
CaseyChao wrote:每種測試都有其測試的...對於我用的手握...手的握持可以轉動的範圍可以到那種程度...之前曾做過比對...以手指放在煞車把及不放在煞車把上...兩者之間可轉動角度差異不大...按這裡檢視圖片與圓形手握的差異比較大的會是在...手指不放在煞車上時...圓形把會有比較大的範圍... 廢話,當然差異不大啦........因為你的手腕根本無法轉動麻!!手腕都坳成90度了,會舒服嗎??
每一種騎乘模式的不同...有其不同的須求...圖中是屬靜態模擬...一般來說林道騎乘...要以這角度握持機會不多...對於握持的關連性...以連續動作比較容易看出握持的前中後差異...找了一下高手騎乘的影片...發現機會最多的是上落差...上落差後與下落差各有不同的握持角度...
CaseyChao wrote:每一種騎乘模式的不同...(恕刪) 從你的照片裡 我只看出 如果要跟你用同樣動作 用你的握把 覺對抓不穩........我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用不可靠的東西來做動作 自討苦吃...........
CaseyChao wrote:每一種騎乘模式的不同...(恕刪) 找了一下超級八的照片...握持角度都還是在一定的範圍並沒有超過...在此感謝當天的計時及拍照及工作人員...剛好看到國內下坡賽的照片...有位車手拉高前輪手指放在煞車把上...身體角度與手把車架最小...看來握持的角度也是在一定的範圍...鳳山下坡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