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小接觸地面面積小好騎.沒避震沒損耗加速快.個人要看自己常去的地方吧!有的人也認為這樣滿好看的.畢竟沒常去OFF ROAD的朋友裝了大輪只是多費體力.目前我所用的也是細胎.感覺不錯騎但是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當初是因為想換公路車沒錢就這麼簡單所以自己慢慢改裝吧!反正這也算是樂趣.我先放上未改裝前的樣子.改天完全改裝完成我在放成品給大家笑笑.別筆戰這只是小弟的想法而已喔!
我當初買flight m3時…也曾被許多人勸說買yukon或iguana…但是,我買一部有前叉避震的車對我來說是一個負擔…我這部車是拿來下班後騎去健身房用的還有有時跟朋友小酌後的交通工具…雖然以上兩部車都可以鎖前叉…但是…我99%都是在公路上騎乘…所以買了mtb一定把前叉鎖死不會打開至於有時想去輕度的off road…說實話…m3我拿來下樓梯及人行道都措措有餘…前幾天跑山路離開柏油路面到泥土路面時…m3雖然騎起來很不舒服…但是,還是過得了…不過,這佔不到我騎車時間的1%…說實話,我買了m3一點都不後悔…如果說有的話…該說我還是很喜歡m1的白色車身及27段變速…只是5000元價差讓我買了不少周邊配備…
當初買MTB,都在河濱公園騎車,北縣自行車道當初不知誰設計的,有不規則紅磚道,木棧道,重點就是路不平,沒避震手會麻掉,台北縣市柏油路也不平,所以大部分時候前避震使用蠻平繁的,只有兩種狀況會鎖避震,上坡時及要高速騎平的柏油路時,鎖避震是可以讓踩踏效率提高的,雖沒玩off road,但在台灣路不平的使用狀況下,有前避震還是蠻好用的啦~
小弟登山車剛好就是硬叉加細胎,WHY?我都騎柏油路如果照某些大大的觀念某些物只適用某些事的話?我也想不懂一點.為什麼柏油路上會出現MB為什麼買很多買MB的不去騎碎石路柏油路留給RB就好啦每個人的狀況跟需求本身就不盡相同
這個...喜歡雙避震、但不想offload,想要速度、偏偏不喜歡RB。於是造就了雙避MTB改細胎在公路上亂跑...講這些其實都是:沒做功課+被勸敗+一股衝動+一次到位,又搞不清楚狀況下就敗進上萬MTB的苦命中年男的折衷辦法啦!在女王監視下,沒法換車、不准賣車、不准大改...只好硬著頭皮換細胎練身體啊~仔細想想,該哭的或許不是我~而是我那未物盡其用的Anthem 3吧?
硬叉爬坡應該比可以鎖死前叉的效率來得高吧而且鋁合金的硬叉比可鎖死前叉輕得多又便宜喔!如果沒有OFF ROAD的需要其實換鋁合金硬叉很OK啊能量損失會減少 踩踏效率增加 速度也變快了不過市區的路如此的... 換硬叉應該會抖抖抖Orz
以下小弟的淺見,1.避震器的使用的確會把踩踏力量部分吸收,尤其在上坡,費力。但在一般使用來講,並非在比賽(指公路賽),想必都是用於一般的休閒騎,有個避震前叉,也是不無實用阿!2.硬叉在於顛陂的路上手感不甚舒服,不過,戴厚一點的車手套應該也可以吸一些震吧?而且硬叉的速度是實實在在回應於你的力量上阿!3.外胎來講,登山的胎可以有很多的選擇,多加利用是很不錯的;也沒有規定特定胎吧?自己爽以及外型和實用都可以接受也是得到高效用阿!舉例,粗獷的巧克力外胎在下坡路段不但可以幫忙減速(我不敢衝啦!)還可以安全地過灣;但在騎長程的路到來講是很無力地><而且也有「壓馬路」的聲音(聲音大)。登山車當然也可以享受一下光頭胎的速度感囉!用來衝速度是絕對爽的,就只是細胎來講,可能過細的胎與粗壯的車架不太搭,但是是可以省體力,且跟團騎的話也比較跟的上。4.我是先接觸登山車的,沒有一開始就下手跑車,一層一層往上爬,體力與腳力夠了,在速度上是感受的到地~然後再跨足跑車領域也不晚阿!(只是進入公路車領域的BARRIER太大啦(一推小朋友阻擋著我,哈!)我覺得,騎跑車是真的夠MAN的啦!以上是小弟的小小心得,有錯敬請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