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換了2007-m5車假,本來對於該車充滿了期待,但換了以後才發現他的車架有一些問題,例如後抓勾做的太短很怕後輪騎到一半掉了。還有車身太軟騎乘時會偏擺,磨到左邊煞車片產生異音,須在後煞車座加裝墊片。現在還在適應中。
大哥你是哪位---是阿宮哪裡沒錯換後才真的了解我之前的NRS AIR車架真的太大了,害我多出了三年的力氣,我目前很滿意期的效果,另外感謝阿宮及太平市成功腳踏車阿支的幫忙,幫我抓到該車駕與煞車產生的異音。
我也秀一下,證明我是車迷,不過太多台了,要出清一些了,但是三台都是不同的功能,真是傷腦筋阿SPECIALIZED M4 stumpjumpes pro, 17吋SID team 前差,可鎖死,無線控AVID JUICY CARBON油壓牒煞 一級碟片,全鈦螺絲油壓牒煞已剛跟換新油x.0撥桿x.0後變x.0飛輪MAVIC CROSS RIDE碟煞輪組 speicializeddk可摺疊輕量外胎08年xt前變TRUVATIV CARBON 曲柄 後換7075鋁合金cnc齒片Race Face碳纖維手把Race Face鋁合金龍頭ERGON握把,牛角鈦合金座管kmc黃金鏈條24吋的hotrock,考漆質感超好,後叉內側還有最高級的車架才有的Specialized字樣圖裝,外型也像縮小的m5還有"handmade in Taiwan"全套DEORE,計畫改白色的FOX前叉,26吋前輪當土坡車在m5還沒出現的年代,這是第二級的A1 COMP,非常好的車架,數年來都是忠實的座騎,加上我近日來的狂改,大家可以稍微看看,主要目標是"輕","好看",當然要買車還是要以車架為主,因為配備是永遠都會想換的,,歡迎大家交流,車太多,只留一台,會陸續刊登配備車架: 2000年 SPECIALIZED a1 RH COMP(當時最高等級的車架是m4,這據說是第二級車架,而且當時等級也是用顏色來分,紅色,黃色,藍色,黑色....都是據說不過紅色車架到現在都一樣是價格比較貴的)輪組: 主要是要輕順暢,所以配了mavic221(居然沒有魚眼,當然這樣也是比較輕,但是細緻度不夠,我之前的221和222都有),久裕的一級前二後四陪林花鼓,特別找銀色的來配,lx飛輪(良心建議,不如買sram的980,雖然評論說"lx花鼓有xt的順暢度"但是...我覺得有deore的重量和粗躁感)馬吉絲26X1.0光頭胎,加速不錯,不過馬牌的1.3光頭胎慣性感覺比較好前叉: 樣品,碳纖維前叉,一吋行程避震,v煞專用,個人一直很喜歡的樣式,可能是買不起cannondale的補償心態,貼紙是另外貼的,因為上面太空覺得有點單調煞車: magura油壓式v煞,2001年推出,當時在牒煞又貴又重又難用的時候以為是一盞明燈,煞車非常犀利,好保養,當時很想裝,但對學生來說的很貴,還好陸地龍古董店也上網拍賣了,所以可以買到這種古董新品,配上紅色車架,我想視覺效果應該是高於實用意義吧(不過真的也是好用,就是比較重一點,原來是裝xt的v煞,現在這麼犀利的煞車效果,還真的有點不敢飆下坡)大齒盤:四方孔碳纖維bb,fsa碳纖維腿,三片cnc鋁合金齒片變速:前變原來的deore,後變X.0,變把X.0手撥式,前變比較少用,所以也沒刻意去改,原來成車是配整套deore(大齒盤是SPECIALIZED原廠,大約lx等級)X.0質感真的很好,只使用拇指的操作模式也算簡單,但需要習慣,原來配的碳纖維編織變速外管太好看了,從來沒想過要換他一體式龍頭把手,好看又輕,現在最流行的ERGON R2W,還不錯,但是每次拆裝就要試角度覺得有點麻煩鈦合金做管,比原來的鋁合金座管舒適很多,真的可以感覺到不同,大家可以試一試,如果你的是硬梆梆的鋁合金車架,應該可以感覺的到他的不同,我覺得這是最值得的投資,原廠配的人體工學坐墊差不多就是這樣啦...跟大家分享一下,也歡迎大家交流
剛好在網路上看到,以前有看過鋁合金的沒買,這次看碳纖維的當然不買可惜,前叉用的是鋼簧避震,重量1200g,頭管外徑是1又1/8,但是內徑卻是超怪尺寸(這種尺寸梅花都不合),花了很大功夫才把龍頭上蓋鎖上,避震效果普通,只能增加騎乘的舒適度,我有自己改過優離膠,但不是太軟就是太硬,所以還是換回鋼簧,不過碳纖維前叉真的是不錯看,能有小小的避震更是讓人覺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