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差異很簡單...以手握來說...握持角度要有多少變化才足夠...每種騎乘模式會有不同的須求...圓形與不規則形狀...會因使用的狀況不同而有不同...合適就會是優的...握持力的比對檢視...想要了解當然是須要測試...很簡單的同一路徑單項測試...如何以最小的力道獲得比較大的握持...以一般的條件無法明顯比較時...當然須要以嚴苛的條件來比對...以我是過雙手與手握之間有水的時候...沒有試過有油的...我還是會找時間比對了解一下...
我的天阿...CC大你這樣的行銷手法實在讓我嘆為觀止姑且不論產品優不優各店家廠家都深知要在01推廣產品不是如你這般臉消威的..你的行銷手法比那個購物台的侯總還要令人匪夷所思眾多車友都主動邀請你了舉辦個小型發表會有這麼困難嗎什麼優不優...什麼差異不差異....除非CC大您家大業大...不然貴公司真會被你這種行銷手法給搞垮唉.........我看笑話看到認真了...
零一口水多在很多不同的樓都看得到...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大概都是如此...不過還是呼籲一下無論在那樓...多點自己的騎乘心得分享...會是比較優的選項...有人喜歡上場比賽...我喜歡比對騎乘差異...因為這是我的騎乘樂趣之一...如果前輩們有仔細看...我的犬師輪組是碳纖維的...想要比對加長行程的騎乘差異時...前叉是20mm花鼓...那就是整個輪組一起都要換新的...買前叉/20mm花鼓/碳纖維框等...也花了不少小朋友...這些買過的都知道...也可以買一部還不錯的登山車...碳纖維登山輪...以一般林道上下騎乘...會有什麼樣的差異...找時間再來分享...我們來試一下換個差異題目來討論...就簡單的以...南寮步道A/B線騎上坡時...長行程與短行程的差異為何?以我來說犬師前後的改變...對於騎乘的順暢度來說是差不多的...差的是路況的改變...當時的體能狀態...在那個設定改變後...會有最關鍵的影響?
CaseyChao wrote:分享差異很簡單....以一般的條件無法明顯比較時...當然須要以嚴苛的條件來比對.....(恕刪) 你也幫幫忙......依你騎下坡的龜速.....哪來的"嚴苛條件"....???你說的沒錯,手握的"圓形與不規則形狀......會因使用的狀況不同而有不同........合適就會是優的......"那麼既然所有人都認為圓形在騎offroad時是最優的,你怎麼就是無法理解呢?我猜原因有二:1.你不是在騎offroad,所以你無法理解......2.你的分析方法是錯誤的.....就說你的物理不及格.....長行程跟短行程的車架在上下坡有甚麼差異......我覺得國中生都知道耶......你要不要問問你兒子...他應該就會知道了!還有,你的設定根本就不是一般大眾騎車時的設定,用你那種怪姿勢來跟大家說你的論點,誰能接受呀?再來就是別避重就輕了....要我PO車架說要分析比對....結果你只說:""粉優耶!有這麼多的圖分享..."就帶過去了........你的分析比對呢?我看你也不用等超八的照片了:我現在就給你幾個網站讓你比對一下吧,裡面圖超多的:http://www.flickr.com/photos/deviserfocus/page2/http://hoshi-k-yoshida.dbap.de/SID=sie6933cb0096a0b1b79a5dc08d20322/
CaseyChao wrote:零一口水多在很多不同...(恕刪) 改變騎在上面的CC大的腦袋後影響最為顯著高於改變任何零件的1000000000000倍你以為你的文章是屬於"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喔?應該是屬於"不具有意義的話題"吧和今天晚餐要吃哪一家的雞排或今天大便是什麼顏色是同一類的要比對差異不是不行但是有兩個很重要的事情你完全沒注意到第一...."公信力"請問你是哪位?版上同聲砲轟你的人有業者也有台灣頂尖的選手你又是什麼樣的人物憑什麼叫人信服你的理論?是你騎車比較厲害,懂的比較多,錢比較多還是下面比人長?被砲剛剛好而已第二...."合乎邏輯"這世界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對與錯但是多數人支持而且很管用的事就叫做"對"和全世界所有騎車的人的共識背道而馳CC vs. 全世界用屁股想也知道是全世界贏如果你是歐巴馬那還可能只輸一半而已但你也不是抱歉我又認真了今天我要吃3Q脆皮雞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