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登山車的坐墊長短(角度差382)

kalaguda1 wrote:
取北中南的中間點.....(恕刪)


就不知道主角CC大敢不敢去???

要不然直接約大肚山好了反正他都在那裏出沒,要約應該很容易吧?

.......騎完還可以去東海或是逢甲夜市.....
「沒有瘋狂就沒有精彩」「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kalaguda1 wrote:
大家來約個清水休息站下坡賽好了....


這個好 +1

我家女王沙鹿人

還可以帶她回娘家.......

這是超優的.......
在次感謝熱情的車友前輩的捧場...

喔!好像有坐墊的設計大師來蒞臨...
真是榮幸...
那應該更容易分析坐墊長短的差異...

由熱情的車友前輩分享...
可以看得出幾件事...

借由車友前輩所提供的案例來說明...
要進單車極限運動的框框...
如由小養成...
加上天份及努力是重要的...

換句話說如果我有從小養成...
又有天份加上我的努力...
那今天討論坐墊長短...
結果就會不一樣...

我練了一段時間定竿...
離開牆壁還沒辦法超過五分種...
所以是極限單車運動的觀賞者...
如不清楚的煩請在看一下看版文...
討論的開始是由輕鬆騎開始...

我不懂但我也想了解...
所以我想聽聽車友前輩的分析...
不過蠻多車友前輩都是以"酸"...
來教育新車友...
這並無法造福路過的車友...

雖說我是極限單車的觀賞者...
連門票都沒有...
不過分析找重點是我的興趣...

以飛跳來說...
起跳/空中滯留/著地...
都是重點...

以車友前輩提到空中滯留須以膝蓋及腳頂鼻頭修正差異...
及之前跳過一米四的圖片來比對...


在空中滯留時單車角度及前後腳的狀態...
一定要以坐墊長鼻修正姿勢...
看不出修正的前後相對關係...

就以跳過一米四的起跳/空中滯留/著地時...
重心移轉的相對關係圖片來分析...

跳的高先蹲得低...

拉伸身體...

弓身拉起單車...
此時須要的是身體與單車最小空間...

重心位移過竿...
由這張圖片與前一張圖片比對後...
可以明顯看出...
單車與身體重心的位移量...
並不須要鼻頭...

著地...

著地壓縮後再伸張收力...
從空中滯留位移過竿前後圖片...
及起跳點及著地點之橫向位移量...
可以清楚看出不以坐墊的鼻頭來操控...
你真的是搞不清楚狀況............. 飛車的重心偏移方式跟原地點跳偏移的方式本來就不一樣.....沒錯 以你最下面的那幾張攀岩車原地跳躍的方式 的確是靠腳 腰 重心 手把的出力來形成的 但是飛車的移動重心 請問一下 你在空中 怎麼用腳使力? 哪裡來的力量改變重心? 有速度的飛車 是有慣性的 你能在空中靠著你說的那幾點突然在空中反慣性而90度轉彎嗎? 靠鼻頭調整車的角度 主要是讓車子在空中的慣性導向上作修正 以防飛車下來的角度偏差 或者重心失誤而用....
我自己是習慣在過彎的時候讓大腿內側壓住鼻頭 讓後輪更頃斜 以利我做急轉彎 哀 說這麼多也沒用 反正你也沒嘗試過高速騎乘 你只會討論你的犬師跑多遠而已.....你其他的論點 對我來說 都是廢話 因為你打從一開始就只是以你的犬師為討論點而已 並不是爭對 OFF ROAD車種 以及OFF ROAD的騎乘方式為討論範圍...... 也只是隻井底之蛙..............

忘了補充一點 先套用你自己說的話

我不懂但我也想了解...
所以我想聽聽車友前輩的分析...
不過蠻多車友前輩都是以"酸"...
來教育新車友...
這並無法造福路過的車友...

很多東西是這樣的 用說的 很難想像怎麼做動作 怎麼借力使力...因為這是{經驗} 一堆車友們都在跟你說 你的論點有問題了 你有沒有自己檢討過 為什麼自己的論點被人電 被人酸 被人笑??? 有的車友 前輩好好跟你說 分析給你聽 你有無去嘗試看看這些前輩的作法? 如果沒試過 你怎麼能斷定 我們說的是錯的? 你自己都不願意嘗試別人的作法 別人的騎乘方式了 那你還在這哭什麼? 如果要說的話 我可以跟你講 我曾經拿登山車配短把 下過以前大坑上的下坡懸捱.....只有一個結論 恐怖跟不穩 加上短把操縱性不良 一路都是要摔不摔的.... 所以當你第一次把你的車PO上網的時候 我就已經知道你那台車的操縱感如何了 更不用說拿這樣的一台車去OFF ROAD........ 要自虐自己去玩 別虐待其他新手玩家們...........老手不用講 除非想不開..........真是為你的犬獅感到可憐
眾人皆醒我獨醉,萬事皆與我願違>>>>>>>>>>>這句話來形容應該是最貼切了
沒錯....
兩種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一個是定點往上跳的動作
另一個是利用拋板和速度的騰越
兩種如果能混在一起分析那真的可以不用分析了
用攀岩車去噴拋板....怎麼摔的都不知道
用純土坡車去玩側跳高....馬上蛋蛋破掉
不會做就不可能懂
攀岩車不只不需要鼻頭
連坐墊都不需要
因為這種車最重要的點在於能讓身體的身縮量最大化
但高速穩定和長時間滯空時的動態攀岩車是完全不考慮的
土坡車的話兩個都需要
因為太多動作需要用到了
我並不是從小練成的
也不是每個強者都有機會從小練成
但如果沒心想練只想找藉口來牽拖
那就不可能練的成....更不可能了解什麼動作需要什麼
"換句話說如果我有從小養成...
又有天份加上我的努力...
那今天討論坐墊長短...
結果就會不一樣..."
騎車沒有什麼在"如果"的
不行就是不行不敢就是不敢
做不到搞不懂就不要參與沒人會笑你
不懂裝懂硬要分析就是落的被眾人酸而已
想刮別人的鬍子?
先把自己的刮乾淨!!
m1gpx2004 wrote:
你真的是搞不清楚狀況...(恕刪)

很簡單解釋阿......"拋"和"跳"是兩回事.....

一個是被丟出去一個是自己用力拉起來...
車子醜毋寧死~

Bruce815 wrote:


發哥,現在才來?...(恕刪)

kalaguda1 wrote:

取北中南的中間點....(恕刪)

阿永 wrote:


+1

大家來楊...(恕刪)

通通贊成!!!!
CaseyChao wrote:
在次感謝熱情的車友前...(恕刪)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我也是32歲才開始玩下坡的~~~~

你可以先到這裡學: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1012482

看看人家也是因為騎了大肚山林道,然後有心玩OffRoad 的,於是參加了GIANT MAESTRO 體驗學院!

我覺得你連攀岩車跟土坡車都弄不清的話,難怪會把AM的車種弄成這樣四不像@@
實在需要從基本的學起!!

仔細看看人網站裡那麼多林道車的設定吧.......哪台是像你一樣的了?
「沒有瘋狂就沒有精彩」「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Bruce815 wrote:
.......騎完還可以去東海或是逢甲夜市.....
...(恕刪)


好像是東海夜市吧~~~~的雞腳凍...個人覺得也是很優的選擇~~
金屬機械人創作 HENRY'S ROBOTS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Henrys-Robots/741478905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