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面影響了與地面接觸面和磨擦力,胎很容易換,為了爬有鋪設路面的坡,建議先上高壓(>100PSI)光頭細胎
ANTHEM 3全避震車(前後避震器), XTC SE前避震車
避震器為了緩衝路面帶來的不適,行程壓縮時也相對影響了踩踏效率
踩踏能量耗損最小的是無避震器硬車架+硬前叉
其次是可鎖或硬些的前避震器車(XTC SE...)
最差的是全避震車(ANTHEM...),但後避震多連桿設計是重點,可大幅減少踩踏能量耗損,但仍遠不如硬式的
單純為了爬坡更省力,不管舒適度,個人建議用XTC SE車架換上26" 1.1高壓光頭細胎
省時DIY兼顧舒適度,就只要把Anthem3換個26" 1.1高壓光頭細胎就行了,前叉找根可鎖死就夠用了
前叉分析如下:
因重量差最多的元件是前叉,不同的前叉重量可差上好幾倍(遠比車架重量差距比例大)
一般避震前叉1.8~2.5Kg
輕量化避震前叉,1.4~1.8Kg(超貴)
鋼製硬前叉0.9~1.2Kg(Q度不錯,便宜)
鋁製硬前叉0.5~0.8Kg(Q度差,路感超硬,C/P高)
鋁製包Carbon硬前叉0.6~0.7Kg(好看,但效果跟鋁製差不多)
全Carbon硬前叉0.3~0.5Kg(Q度不錯但貴,不含鋁包Carbon那種),換到這不如直上公路車.
相同條件下,效果最明顯的是換超細胎>>傳動系統(輪組..)>變速系統(前後變..>車重輕個<2Kg
sod719 wrote:
我想我應該這樣問比較好
"登山車怎麼改?能讓爬坡更省力,Anthem3還是XTC SE這兩個車架哪個比較適合改來爬坡?"
...(恕刪)
sod719 wrote:
"登山車怎麼改?能讓爬坡更省力,Anthem3還是XTC SE這兩個車架哪個比較適合改來爬坡?"
重量當然是一個考量,而會吸掉踩踏力量的避震器與傳動系統也要考慮,也會有人從高胎壓、低滾動阻力來看。
但就幾何來看的話.....
「上管長度」、「龍頭長度」跟「座墊-手把落差」會是兩個可以參考的重點(前兩個是Overall Reach,後者是Saddle-Bar drop,所以雖然有三個數值,但卻是兩個)。
而在考慮Overall Reach時,手把的後掠也要納入考慮。而Saddle-Bar drop則會考慮到手把的上揚。因此也可以看看使用的手把為何。
在你的文章中我沒有看到這兩個車架的SIZE,如果你可以提供車架的年份及SIZE(或是直接量虛擬水平上管長度),我相信版友們可以給你更好的建議。
對於「爬坡」這件事,幾何也是會有影響的呢。
PS.
我自己兩台MTB,重量、配備上都差不了太多,爬坡的表現卻差很多...因為這兩台車的目的不同,Overall Reach跟Saddle-Bar drop都差了蠻多的...
sod719 wrote:
小弟Anthem3是08年(橘黑)S的,XTC SE是07年(消光黑)17吋的,小弟約168公分@@
如果我查到的資料無誤,這兩台車在幾何上的一些尺寸如下:
立管長 上管長 頭管長
08 Anthem3 16" 574 117
07 XTC SE 17" 572 118
基本上在上管跟頭管的長度上,兩台車幾乎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龍頭長度與前叉行程也一樣的話,那你在變換這兩台騎乘時,騎姿應該不至差太多。
因此在幾何方面,也就比較沒有所謂何者適合攻上坡之類的考量了。
sod719 wrote:
能不能分享一下你兩台車的規劃
08年以後的XTC SE車架有了蠻大的改款,上管長了不少,所以....
立管長 上管長 頭管長 前叉行程
09 AnthemX2 16" 574 117 100
08 XTC SE2 18" 594 130 85
saddle-bar drop Saddle-Handlebar
09 AnthemX2 0cm 49cm
08 XTC SE2 5cm 55cm
這兩台對我來說是用途完全不同的車,ANTHEM X2專攻Off road,XTC則是以輕度越野為極限了。爬坡上XTC當然大勝,但下坡則是ANTHEM X2壓勝。
當然,騎姿一定完全不一樣,光是saddle-bar drop與Saddle-Handlebar這兩組差到這麼多就應該很明顯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