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避震系統

lan-te wrote:
請問SCOTT 定位...(恕刪)

從spark,MC,Ransom這三個系列涵蓋大部分的路面了.
再重口味的話就是DH了,DH沒人在考慮踩踏效率吧.
~~抓住指縫的風,就能抓住緣分~~
那請問大大spark適合 輕度OFFROAD 中度OFFROAD 重度OFFROAD
lan-te wrote:
那請問大大spark...(恕刪)

官方定位在XC...

而且每個人定義輕度,中度....是不一樣的.
你的輕度或許對我而言算是重度的了.....
~~抓住指縫的風,就能抓住緣分~~
網路上找一些前輩的文章, 將踩踏對後避震的影響做些整理.

(1)後輪動力: 推進力會造成車輛重心後移, 此力量壓縮避震器. 同時來自後輪向前的推力, 會拉伸避震器, 兩者互相抵銷的結果(與後避震轉點有關), 通常是壓縮避震器. 但是如果避震器轉點夠高, 像i-drive, 則這部份幾乎會互相抵消.

(2)鏈條拉力: 如果BB在後三角, 當然對避震無影響. 如果在前三角, 且避震轉點在鏈條上方, 就會產生拉伸避震器之力道.

(3)踩踏時重心移動: 如果BB在前三角, 踩踏時重心前移, 會將後避震拉伸. 但如果BB在後三角(一般賣場車), 踩踏時重心前移反而造成後避震壓縮. 如果考慮重心從坐墊(當然是在前三角)轉移到踏板(在後三角), 問題就更複雜了.

(4)其他不易估算的部份.

透過一些力矩得計算, 其實可以大致找出自己對後避震的需求, 在未鎖定時盡量減少bobbing.

當然在怎麼算都沒有親身體驗來的好.
昨天再次騎車爬山, 發現車體開始有拐拐的聲音, 隨著踩踏產生, 因為後避震也是跟著踩踏起伏, 所以不知道是避震還是車架的雜音, 不過看來是後者.

回想上一次騎連續半小時的碎石路面下坡, 距離約7km, 海拔下降750m, 當時有車架快解體的感覺. 不知是不是此因素造成車架雜音(雖然離解體還很遠).

雖然知道自己的車(參照上圖)結構不強, 不過未免也太弱了(車架是鐵, 不是是鋁), 碎石路面下坡還沒幾次耶!

冒昧問一下各位前輩, 常常在碎石路下坡的雙避震車(如Anthem之類的), 會不會或多或少有拐拐的聲音?

另外, 目前"平價"的雙避震車種, 似乎只有giant和merida, 不知是否有人對他們車架強度有親身的體驗?
sworks2007 wrote:
試試speciali...(恕刪)


話說~~~
記得S牌的EPIC就是類似M牌的LRS系統是嗎???
EPIC&LRS乍看之下是相同設計!但因為後轉點位置分別為後下叉及後上叉,導致騎乘的感覺不同!!EPIC 由於有獨家BRIAN(自動閉鎖系統)所以騎乘的感覺為緊貼地面起伏!而LRS CARBON TEAM雖搭配DT190線控系統,但總是需騎士自行視路況及經驗控制閉鎖!且騎乘感覺由於轉點位於後上叉故在加速性上十分優異但對於路面凹洞的吸收(騎乘貼地性)就比不上EPIC!!
之前的LRS騎乘時間約一年
自由自在的騎車!
sworks2007 wrote:
EPIC&LRS乍看...(恕刪)


了解.....
感謝兄台指點。
各位版上的先進,小弟最進想到一個問題,想跟大家來討論看看。

一支具有踩踏平台功能的後避震器,它會自動的判別力量的來源是路況來的震動還是腳踏來的力量,

當是路況來的震動它有避震的功能,當是腳踏來的力量它會鎖住以防止踩踏的力量被吸收掉。

那問題來了,今天每一款有後避震的車,它的後車架與車體連結的結構都不相同,

那同一支有踩踏平台功能的後避震器是否都適用於每一台車子?

小弟對於有踩踏平台功能的後避震器,其動作原理和內部構造不是很清楚,或許板上有人可以提出來分享。

具我的推策,我是覺得不太可能同一支有踩踏平台功能的後避震器會適用於每一種車款,

例如:FOX FLOAT RP23這一支避震器,可能裝在GIANT ANTHEM 和GIANT TRANCE上,踩踏平台功能發揮

的狀況應該不同。
SPV(踩踏平台)只是依據壓縮的速度/強度來決定這個力量是來自地面還是踩踏,
可以依據不同的連桿比來調整SPV強度,
而更高階的SPV 6-way,還有分高速壓縮和慢速壓縮,
調整起來更是麻煩.

當然SPV設定完成後,
只適用單一車種和騎士的體重和踩踏習慣,
並非所有路況通吃,
使用SPV的選手,
在避震器裝設紀錄器,
騎幾趟賽道,
取得車子,路況,和避震器的互動曲線,
再來調整SPV到最佳值.

SPV是Monitou的專利,
其它廠牌並沒有SPV.
Rangers的山林遊記~~http://tw.myblog.yahoo.com/rangerschang/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