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叉非常便宜
我這支是上管鋁合金下叉才是碳纖的
兩張有找
如果是連上管都是碳纖的話
嗯~要五六張小朋友~還不如直接衝萬級的SID
對我來說碳纖已經很軟了
HB3的後三角我覺得有些太Q了
原廠的XCR就算鎖定了,路感還是很模糊,而且又重
好不好用呀
我剛換沒幾天
週日才去羅馬公路跑了百公里測試
果然是碳纖呀Q又不死硬,稍稍比後三角碳纖硬一些些
這樣比較好,對於操控有著比較大的助益
爬坡沒有之前的重拖感
而且轉向又靈活
對於高速破風還有些微助益
cp值非常高呀
輕度林道ok啦,反正一般路面就已經是off road了
坑洞什麼的還是要避開比較好,間接練習技巧?
不小心撞裂了,刮花了,可以直接換不心疼
但有一個非常要注意的地方
硬叉下叉比避鎮前叉的短約三到四公分
車子會比較趴,不過也會比較有殺氣
直接影響的就是踏板和地面高度的縮短
轉彎壓車的時候,要記得衡量壓車角度
把彎內側的踏板提高,以免造成危險
我的車子角度看起來是很奇怪啦
但卻是很適合我的最佳設定
低風阻又高舒適性
已經陪我跑過12小時150公里和6小時100km還有2小時不落地56km自我挑戰賽
除了大腿很酸外,上半身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我也不是壯漢,小弟170cm,64kg
只是每次騎乘的路途中,我都會些微的調整坐墊和手把的角度
找出最舒適和最大出力的角度
我都稱我的車為"偽公路車"
就改細胎,換硬叉,龍頭調低這樣
零件上或許沒有特別花心思
但騎乘角度我是非常分毫計較的
陸游《村居書喜》
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坊場酒賤貧猶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賦足,經年無吏扣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