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問買廠輪, 還是手編輪比較好? (輪組)

請愛用stan's notubes 改裝套件
一般有內胎框也能改成無內胎輪組
而且一般外胎就可以改。



chansaikit wrote:

http://www.bicycling.com/bikes-gear/new-bike-gear-previews/should-you-go-tubeless

性能好"很多"的話 這份報告好像不會太同意你說的 但我不是來反駁你的...(恕刪)


Bicycling網站寫的是Road tubeless,和登山車低壓設定的無內胎系統(UST,NoTubes...)訴求大不相同.

有內胎系統和無內胎系統各有優缺點,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但100 psi和35 psi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況,要引用這篇文章來評論登山車無內胎系統是不太恰當的.
chansaikit wrote:
http://www.bicycling.com/bikes-gear/new-bike-gear-previews/should-you-go-tubeless
性能好"很多"的話 這份報告好像不會太同意你說的 但我不是來反駁你的
個人是不太愛無内胎 因爲爆了怕麻煩 價錢壓不下來 輪組選擇比較少也是重點

大哥,我以為在登山車討論無內胎輪組,
應該指的是off road時的無內胎狀況勒......
結果您拿出一篇公路車的無內胎文章,小弟整個無話可說。
我沒說清楚,我道歉。

無內胎輪組,在off road時的性能,會比有內胎的好很多。
這樣可以嗎??

另外用無內胎輪組怕爆胎這件事情,我以前也這樣想。
但我朋友反駁我......
強者我朋友表示,無內胎爆胎就和有內胎的一樣,
塞條內胎下去打飽去就好了,有啥麻煩?
想了想,真的是這樣勒。
處理方式和有內胎輪組爆胎一樣勒......
我也不知道我在擔心啥。
mavic777 wrote:
Bicycling網站寫的是Road tubeless,和登山車低壓設定的無內胎系統(UST,NoTubes...)訴求大不相同.
有內胎系統和無內胎系統各有優缺點,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但100 psi和35 psi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況,要引用這篇文章來評論登山車無內胎系統是不太恰當的.

OFF ROAD路很爛,無內胎跑起來真的比較軟Q,很讚。
公路車的話,還是愛用管胎吧~

目前UCI世界杯XC繞圈賽的積分第一名
Scott Nino Schurter,
就是用管胎跑OFF ROAD的,很特殊。
manutd_ken wrote:
如手編輪用 hope pro2 hubs,
框及線紅色有那些選擇?
可以做到1700g左右嗎?

HOPE花鼓很漂亮,但以性能來說,我個人不會選用。
yuffiefly wrote:
請愛用stan's notubes 改裝套件
一般有內胎框也能改成無內胎輪組
而且一般外胎就可以改。

stan's notubes好東西,用這個改裝很輕。
網路上還有許多省錢的改裝法,
不必用stan's notubes的專用襯帶。
stan's notubes的補胎液校果真的蠻好得,推薦。
無內胎跑起來比較軟Q, 那會不會覺得好像不夠胎壓那樣, 踏踩時會吃力一點?

hope 不好嗎? 那有什麼推介? 還是那款廠輪會比較好?

(新手什麼都不懂, 不好意思)
manutd_ken wrote:
無內胎跑起來比較軟Q...(恕刪)


無內胎系統在你洩胎壓以求得更佳抓地力時,可以避免蛇咬
off road下坡時,胎壓是一門學問
打太足,容易跳動
打不足,又怕蛇咬爆胎
UST可以截長補短
如果是XC或AM
有KENDA的K1010我覺得夠用啦
多一點選擇,徒增困擾罷了

我的Trance掛的是Mavic Crossmax ST
CP值尚可,推一下

Bull1688 wrote:
無內胎系統在你洩胎壓...(恕刪)


b大也是使用無內胎系統嗎?

我130磅, 打25psi左右, 打多點感覺很跳
manutd_ken wrote:
我130磅, 打25psi左右, 打多點感覺很跳

地形決定胎壓,像我個人很少低於40psi,
只有比賽遇到雨天才會低於40psi。
manutd_ken wrote:
無內胎跑起來比較軟Q,
那會不會覺得好像不夠胎壓那樣,
踏踩時會吃力一點?

遇到off road,需要的是輪胎的抓地力與吸震性。
胎壓低在平路確實會比較拖,畢竟胎壓低,
外胎接地面積大。
當然在平路跑就不用在乎這些。
off road還是以穩定度作為優先吧~
Bull1688 wrote:
無內胎系統在你洩胎壓以求得更佳抓地力時,可以避免蛇咬
off road下坡時,胎壓是一門學問
打太足,容易跳動
打不足,又怕蛇咬爆胎
UST可以截長補短

內行的~!

我個人推薦shimano的ust輪組。
HOPE陽極處理漂亮,可是就花鼓性能來說平平。

ddar白馬 wrote:
地形決定胎壓,像我個...(恕刪)


請問d大體重是多少磅?

我打30psi覺得太彈跳, 是應該避震打少點氣壓, 而不是打少點胎壓?

明白

原來 hope 如此差嗎....
manutd_ken wrote:
請問d大體重是多少磅?
我打30psi覺得太彈跳,
是應該避震打少點氣壓,而不是打少點胎壓?

我大概70kg,車子會不會跳,
有很多時候是看車主自己上半身的力量,
力量夠,抓得住車就沒差。
胎壓問題的話,我以前都是騎單避震的硬架跑XC繞圈賽,
胎壓也不會低過40PSI。
這兩年比較長騎TRANCE,前後避震器SAG大概是20%,
胎壓也在40PSI。
避震器設定與胎壓設定,還是要看地形,
與自己感受做調整,很難有統一的參考。
manutd_ken wrote:
明白
原來 hope 如此差嗎....

差到不至於,只是以台灣的狀況來說,
台灣太多台灣自己製造的花鼓可以選擇,
沒必要特別去選進口的舶來品,所以我不會選hope。
而香港是世界的購物中心,什麼都有,選擇多。
免關稅的優勢,很多東西會比台灣購買便宜,
在台灣的我就很羨慕了。
真的要我買花鼓的話,我很喜歡ck與xtr花鼓。

ddar白馬 wrote:
我大概70kg,車子...(恕刪)


後避震調整了多次後現在尚算滿意, 但前避震不是太跳, 就是太沉似的, 要多點時間摸索一下

ck及xtr很貴呢

其實近年香港的東西貴了很多呀, 唉.....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