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碳纖維車架如果斷在裡面,很危險?


yoroshiku wrote:
目前看過騎程中斷裂的...(恕刪)

老實說....這只是因為會去做那種重力衝擊
容易斷裂的單車類別
沒幾個人敢用碳纖去做
產品主要幾乎都以鋁合金甚至鋼管為主
在市場上佔有率極低
所以相對的你會覺得碳纖好像沒什麼人去把它騎斷
但事實上只是因為會常把車騎斷的人根本不敢用碳纖
會用碳纖的多半是那些很難把車操斷的騎乘方式(例如公路車、XC)
如果你有去做過一些破壞測試
你會發現碳纖產品多半因為缺乏延展而變的不堪一擊....

等你騎到這種程度再來說碳纖不太會斷吧....
他用的也只是單避震車,而且避震行程不見得比你的XC車長喔(他的100mm)

還有
如果你想說碳纖也可以做下坡車啊?
這點是沒錯,但這是趨勢使然
現在的下坡車已經發展的過度強調比賽化
一切都開始以一次不會斷下次斷不斷沒關係的F1方向發展
連鋁車的管壁都盡可能的偷到撐過一次就好,重量能壓多少就壓多少
所以開始使用碳纖算是剛好而已
但如果要到一般大眾長時間使用的前題的話
這就不是好事了....



jay18 wrote:
金屬的恢復記憶??可...(恕刪)

碳纖"絲"的強度重量比的確是比金屬強很多
但問題是碳纖車架的生產
以目前人類的技術來說都是先把碳纖絲織成布、再把一層一層的布黏起來才完成的
關鍵就是這個"黏起來"
畢竟膠合以人類的技術再怎麼樣都沒辦法跟金屬原子間的聚合力強
前段是從實務面來看,沒甚麼太大問題,就看設計考量及用途為何
可後面這段,可能建議你再研究研究複合材料囉...

PS:把膠合跟原子間的聚合力相比,有點級數不對稱,若要比原子聚合力,那應該是要跟樹脂的化學結構或奈米化成分相比
ts080 wrote:
碳纖"絲"的強度重量比的確是比金屬強很多

畢竟膠合以人類的技術再怎麼樣都沒辦法跟金屬原子間的聚合力強...(恕刪)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明年不是一窩蜂下坡車都會改款為全碳纖維設計,V10(出一陣子)~DEMO8,KONA都要出

而且還有比碳纖維更強纖維材質,玻璃纖維是全球頂級遊艇都指定使用材料,單車這邊過去也有人開發

時候玩過,後來因為重量問題才放棄,碳纖維因為裡頭纖維紋路設計不一樣,所以強度就大大不同,當初SCOTT他們開發出來的碳纖維材料(1991年)連美軍都認為這一種新的軍事科技,後來才被廣為用在其他領域裡頭,現階段全球數百家碳纖維製造廠他們也在努力開發新款的高密度碳纖維,所以以後的碳纖科技還有再增長的空間,碳纖維車架一般不太建議使用超過2萬公里,因為五通那邊最常發生斷裂,頭碗那邊反而比較不會斷裂,五通那邊因為受力最大,所以又在加上大盤長時間施加壓力,所以那邊是壽命到就是直接斷裂,但是會這樣斷裂多半都是遭受直角撞擊倒致,點的撞擊會讓車架壽命變短這是真的,當然這也要看環境人為因素,不然一般車架騎個15年都不會壞,現在為了要更輕都會用外頭包覆碳纖維,五通用鈦合金,但因為成本考量,很多樣品車就石沉大海囉,不過這幾年還是會有機會看到更高檔碳纖維車架出現,重量雖沒有比較輕但強度又提高不少了
我聽說碳無編織比編織的更強更輕更有吸震力,所以有些人喜歡消金黑的車。

難怪那些環法選手摔車還能拿來騎,要是我們早就壞了。

jay18 wrote:
前段是從實務面來看,...(恕刪)

所以這就是"黏起來"這三個字最大的問題啦....
的確
如果要跟原子之間的鍵合比的話也是要拿對等大小的分子結構來比
但金屬車架是一路金屬原子鍵合到底
而碳纖車架的話則是碳纖→膠→碳纖→膠
膠料內部的分子鍵結強度要超越一般商用金屬現在已經不是什麼難事
(感謝全世界各地的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但鍵結再怎麼強也還是要黏住其他的材料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複合材料
要不然就不叫複合材料了....
層層分工層層錯
大家都一樣就相對的穩定很多....



寶路5207 wrote:
明年不是一窩蜂下坡車...(恕刪)

一窩蜂並不代表就是對的或是好的
絕大多數一窩蜂的行為通常只是潮流使然
潮流過後一切回歸平靜
畢竟登山車的生產技術和工法其實相對的還不成熟
大家都還在摸索....也就會有這種一窩蜂的潮流產生
(廠商也是人,是人都加減會"哈組")
就像前一陣子鋼管車架流行靠熱處理撐硬度然後偷輕一樣
現在也漸漸的開始不再熱處理了....


還有玻纖的強度是不可能比碳纖強的
玻纖在台灣到處都是....
從喜美的低價便宜阿砲改裝引擎蓋到外場重低音的裝潢
那些都是玻纖
如果強度好的話沒有人會去買碳纖引擎蓋....畢竟重量也差不了幾克
遊艇會用玻纖做是因為玻纖相對的已經夠用了
用碳纖只會讓更多人買不起,但實質上對遊艇來說並不會有多大的改善....
輕那幾公斤省下的油錢出海多晃一下就沒了,強度再好觸礁也還是爆炸
因為那東西的用途在單車界裡相對的就像是城市車或是休閒車之類的
性能夠用就好,好看又便宜比較重要
有錢買遊艇的人就算再有錢也還是人,也還是會希望東西能便宜一點的
不過到頂尖的賽船....像零四船或是hydro formula之類的
船殼就是碳纖的天下了
因為他們很在意強度重量比....而且也一樣是一次性的能贏就好....
ts080 wrote:
如果你有去做過一些破壞測試
你會發現碳纖產品多半因為缺乏延展而變的不堪一擊...(恕刪)



去大甲看到G牌碳車做應該您說的破壞測試
碳纖車架在測試台上被長時間左右上下施壓到變型延展再回復,變型延展再回復
也沒大大說的這麼不堪一擊呀

直接撞擊才可能會斷吧,直接撞擊能不變型斷裂的量產車架這世上也沒有吧
我看過斷裂的鋁合金材質都是XC車或是公路車,要比較當然要拿同用途的來比較,街道車那種飛飛跳跳的本來就不需要像前述兩者一樣無所不用其極的輕量,我不認為鋁合金的XC車會比碳纖維的要耐用到哪裡去
ts080 wrote:
老實說....這只是...(恕刪)

hsinsung1212 wrote:
去大甲看到G牌碳車做...(恕刪)

我只能說....麻煩你先去了解一下"變形"跟"彈性"的不同
在彈性限度內車架就算被壓成成再畸形的形狀也都會彈回來
不論是什麼材質的車都一樣
何況機台的測試力道甚至不及一些粗壯有力的車手給車的負擔
在騎乘時這樣的動態都是難免,在彈性限度內也都是允許的
你看到的測試叫做疲勞測試....看車子能受承受這樣受力多少次
有些會測到符合國際指定的標準(例如EN)次數證明通過標準(大多都採這樣的方式,比較省時)
但有些比較用心的廠商會直接測到它疲勞到極限然後斷裂
而破壞測試...一次就給他去了
還彈回來勒...沒那個機會
單車是很脆弱的
以機具的力量要一次給他死是再簡單不過的事
差別只在於死的時候是產生永久變形....還是直接斷裂
一般來說金屬製品多半會先抵達降伏點產生永久變形....再施加更多力量才會斷裂
碳纖則傾向直接斷裂....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很少聽到碳纖的產品在變形的,但像鐵的淑女車卻常有彎掉但還是可以騎這種事)
雖然說不管是何者其實都是有例外
但普遍來說幾乎都是如此




還有
撞擊不用講....給高鐵撞什麼車都會爆炸
但其實不用撞擊就可以把車弄到斷掉了
端看你騎多大力、騎多久而已....

yoroshiku wrote:
我看過斷裂的鋁合金材...(恕刪)

如果你覺得街道車不用無所不用其極的輕量....那我只能說你真的外行....
真的要講起來的話街道車/下坡車/BMX的對輕量的要求遠比XC和公路車來的高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車輕一點
越輕的車跑越快跳越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在公路車、XC車上輕量之後只要還能讓車子維持遠本的騎乘模式就ok了
可以偷的地方很多,也就不需要太傷腦筋
甚至還可以限制騎乘者體重
大家都隨便想偷哪裡就亂偷哪裡
沒偷好就烙塞....斷的就多
而且在實際使用環境上....足以讓跑車、XC車產生超限使用的狀況太多了
斷再多也都是正常....
但並不能代表沒看過他斷的材質就是比較耐用
通常只是你運氣好沒看到而已



而街道/下坡/BMX偷輕之後會讓人跳更高衝更快
偷輕的結果是承受的力道反而更大
而且還是要像以前一樣承受一些意外撞擊
畢竟車子變輕了也還是一樣會摔
所以任何的偷輕都比起跑車、XC車都更斤斤計較更講究
難度也就更高
但大家還是要繼續研究繼續偷下去
一支把手都可以做13段抽管了....只為了少那十幾克的重量
因為這類的車沒有所謂的使用限制,沒有什麼叫做超限使用
但大家也都想要讓車更輕
所以什麼都要斤斤計較什麼都要用盡心思無所不用其極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造究了什麼答案呢?
答案就是看這類的車,就會知道什麼材質最耐操....
這就是典型的01神人,靠張嘴就好了
講得好像頭頭是道,天花亂墜,看在專業人士的眼裡連回都懶的回了
(抱歉我這種咖不是專業人士)

上一篇有人問我,碳纖維在01上如此脆弱不堪一擊的神話
三年脆化、五年軟化、七年風化怎麼來的
現在可以回答你就是這樣來的
只是又要多幾個「碳纖維會斷在裡面看不出來」外加「比賽用的碳纖維車子騎過一次就要報廢」的理論
重量壓的很輕騎過一次就得扔掉喔

材料學先去念一念,現在是2011年,不是19XX年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